现在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最好的遗产是什么?是金钱吗?是房产吗?先不着急回答,来看一下比尔·盖茨的故事。
2008年6月27日,《财富》杂志富人榜名列第三的比尔·盖茨结束了他在微软的最后一个全职工作日。离职一周前,他告诉英国广播电台晚间新闻的主持人,要把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给他与妻子名下的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当时,比尔·盖茨说:“我们决定不留给我们的孩子,全部捐出去,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如果说金钱是留给孩子的最好遗产,比尔·盖茨为什么不这样做?他认为,对于一个将要在人生阶段扬帆起航的孩子而言,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产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一个孩子的潜力与他出生的贵贱和贫富没有关系。孩子如果因为过多的财富而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反而会消磨意志和斗志。如果再染上恶习,即使有一座金山也会坐吃山空。
盖茨的举动很值得为孩子留金钱遗产的父母反思。当今社会,很多父母为子女留下财富之后撒手人寰,而子女们在父母尸骨未寒之时,就开始为分遗产而争得面红耳赤、恶语相向,甚至走上法庭;有多少父母活着的时候甘愿让子女啃老,担心自己走后孩子无处可啃,就为孩子存钱以备以后不会饿死街头;有多少富贵的父母为孩子留下了大笔金钱,孩子吃喝玩乐,尽情享受,最终还是落魄潦倒。
如果父母没有为孩子留下钱财,那兄弟姐妹之间还会因为分遗产而冷面相对吗?如果父母不为啃老的孩子留下钱罐,孩子是不是会在被逼无奈之下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如果父母没有用金钱为孩子的贪婪做铺垫,孩子会不会斗志昂扬地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最后幸福快乐而非贫穷落魄?
当然,不是所有拿到金钱遗产的儿女都走上了纷争、贪婪、享受的道路。也有很多兄弟姐妹感谢父母的恩德,用金钱帮助困难的手足,或者创业,或者合理规划、从长计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金钱并没有好坏之分,要看儿女如何去利用。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们不要因为获得钱财而打闹纷争、吃喝玩乐、堕落迷失,就要把最好的家风、德风留给孩子。而家风、德风是什么?是孝悌忠厚、勤劳节俭、团结友爱、坚忍不拔……如果孩子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不会让金钱成为兄弟反目成仇、自己享乐堕落的元凶。
明朝著名学者管东溟曾这样劝谏世人:“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是啊,父母为孩子留下金钱,孩子未必能好好利用;父母为孩子留下书籍,孩子也不一定能好好研读;不如留下好的家风、德风,孩子一定能够传承。那么,父母如何做才算把最好的遗产留下了呢?
一个家庭得以兴旺的根本不是拥有万贯家产,而是家庭成员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如果孩子明白父母为我留下钱财,是希望我能好好利用,念在父母的一片恩德,就不会拿着钱去享乐挥霍。
《弟子规》中言:“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意思是,兄弟之间的和睦本身就是孝顺父母的表现,没有哪个父母愿意看到兄弟反目;同时,如果能把钱财物品看轻一点,少计较一些,兄弟之间就不会因为钱财产生怨恨。如果父母把这个孝悌的教育教给孩子,孩子就算继承了千万家产,也不会因此落得悲惨境地。
在家风传承方面,曾国藩可谓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谆谆告诫儿子:孝敬父母、友好兄弟是一个家庭的吉祥之兆。如果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孝顺父母,虽是贫穷无名的人家,以后也会兴盛;如果兄弟不和,不孝顺父母,纵然是名门贵族,也有衰败的一天。
因此,父母在考虑给孩子留遗产前,先要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德行做出来,教给他。因为,孝悌之风才是一个家族可以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甚至可以说,孝道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动产。
勤劳和节俭是一个家庭创造财富和守住财富的根本保障。一个家庭纵使有一座金山,如果后代不懂得用勤劳去换取财富,或者一味地奢靡浪费,迟早会挥霍一空。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殷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奢侈作风可谓“流传至今”。继位后不久他就让工匠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箕子看到后就预见到国家将亡。因为配得上象牙筷子的器皿绝对不是泥土烧制的,只有犀牛角制成的碗和白玉制成的杯子才能与之相配;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盛山珍海味;吃山珍海味的时候不可能穿粗布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如此下去,国家将因君主的奢靡而亡。结果的确如箕子所料。
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话: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完整的表达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而当今社会基本上是富不过二代,甚至连富一代都保不住。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勤俭。当孩子尚未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时,过多的金钱会使孩子变得懒惰,更会使孩子陷入奢华而不能自拔。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厉行节俭,不要认为买一个昂贵的商品没关系,殷纣王不就是从一双象牙筷子开始进入奢靡的吗?人的欲望就是个无底洞,只要进入这个洞,下面就不会见底。父母平时在衣食住行方面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节俭意识,在工作事业中要勤奋努力,也要让孩子从小就传承勤俭的家风。
有一位男士35岁,在家啃老已足足15年。他的父母现在不断存钱作为他们百年之后留给儿子的遗产。其实,这对父母都懂得孝敬老人,友爱兄弟,不但勤劳而且节俭。但是,他们能为儿子留下的最好遗产只有钱财。因为儿子多次尝试打工,多次退缩,久而久之,干脆以身体不适为由在家啃老。这对父母尽管做到了孝悌勤俭,但是这么好的家风在儿子身上毫无用处。原因在哪里?
回顾这位35岁男士20岁之前的经历,可谓生活在温室里。父母很少给他锻炼的机会,从不让他干家务,更不放心让儿子独自出门办事。只要儿子在外遇到不顺,父母就认为是社会环境太差,从不在儿子身上找原因。渐渐地,儿子不但好吃懒做,而且一在外面碰壁就埋怨社会太乱。如今,他不但没有把父母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学到手,消极抱怨反而学了不少。于是,只能在家啃老。
这对勤劳的父母怎么会教育出好吃懒做的孩子?就是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意识较差,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顾着把他在身体上养大成人,而没有注意到在精神上他也需要长大。而精神的成长跟生活的实践是分不开的。所以,父母除了以身作则,一定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养成勤劳的习惯,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力更生的重要。同时,培养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的各种境遇。这样,孩子能够用双手创造财富,就不至于让父母无奈地把钱财作为遗产了。
“把良好的家风、德风传给孩子”这句话好像在这个经济型的时代已经不时兴了。但是,父母要冷静下来想想,纵使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孩子也要有能力守住。而这个能力靠什么支撑?靠家风、德风。因此,父母要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勤劳节俭的道德品质传给孩子。同时,父母除了以身作则,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让孩子真正用自己的行为传承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