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疑、雁门

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 ;短绻不绔,以便涉游 ;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 。雁门之北狄不谷食,贱长贵壮,俗尚气力 ;人不弛弓,马不解勒,便之也 。故禹之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因之也 。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 。故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 ;鸲( )[鹆]不过济,貈度汶而死 。形性不可易,势居不可移也

【注释】

①九疑:《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其山九峰,形势相似,故曰九嶷(yí)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传说舜所葬之地。被发:剪断头发。高诱注:“被,翦也。”通“柀”。《说文》:“柀,一曰折也。”文身:在身上刺上鱼龙形花纹。②短绻:短衣。杨树达《淮南子证闻》:“绻”当读为“(kūn)”。《说文》:“或作裈。”短裈不著绔,今习游泳者犹然。绔(kù):胫衣。类似今套裤。③袂(mèi):袖子。攘(rǎnɡ):挽起。④雁门:山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古以两山对峙,雁度其间而得名。北狄:高诱注:“鲜卑也。”按:《诗·鲁颂· 宫》:“戎狄是膺。”朱熹集传:“狄,北狄。”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⑤弛:解除。勒:带嚼子的笼头。⑥裸国:古代南方国名。《战国策·赵策》:“禹袒入裸国。”⑦失:指改变。⑧枳(zhǐ):落叶灌木,果实黄绿色,可入药。其记载见于《周礼·考工记》。⑨“ ”:《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鹆”。当正。鸲鹆(qú yù),鸟名,即八哥。喜生活在南方。济(jǐ):济水。古四渎之一。源于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东汇流大野泽,入东海。今已堙。貈(hé):即狗獾。分布我国北方、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毛皮珍贵。汶(wèn):水名。在山东境内。⑩势居:指环境、地位。

【细读】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环境、气候、地形等千差万别,必须因地制宜,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淮南子》中早就清楚地指出:

在九疑山的南面,陆地上活动的事物少,而水中活动的事物多。在这里生活的百姓剪发文身,来模仿水中的动物。穿短衣不加套裤,以方便渡河游水。将袖子挽起来,以方便撑船,这是依循水中生活特点而采取的措施。居住在雁门山的北狄不吃五谷,轻视年长的,重视青壮年,当地习俗崇尚勇力,人人不解下弓箭,马匹不解下马笼头,这是为了适应草原环境的需要。因此禹到南方裸国,脱下衣服进去,系上佩带出来,这是适应当地习俗的需要。现在移植树木的人,改变了树木适应冷暖的特性,没有不枯死的。因此橘树移往长江以北种植,就会改变性态而成为枳树。鸲鹆不能渡过济水,狗獾越过汶水就要死去。它们的生理特性是不能改变的,居处的地理环境也是不能转移的。 IDQ2AZox9pJkSIwaswdPe4JBhtzgAh9vaWml7q4eZLseiCEabmNJkYwB7spbZd0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