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埃及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 ⊙文字结构 ⊙字形变化

1799年,拿破仑远征军登陆埃及。一天,军官布夏尔像往常一样与几名士兵修筑罗塞塔城的防御工事,突然,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此碑上有三种文字,一种是希腊文,另两种令人甚感陌生。不少学者尝试破译神秘文字,最终,商博良在苦苦研究21年后解开了这两种文字之谜。

古埃及的“仓颉”

商博良因为释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

1822年,商博良公布他对罗塞塔碑文字的破解答案,原来,上面的碑文竟是一封祭司写给法老的致谢信。公元前196年,法老托勒密颁令取消祭司们拖欠未缴的税款,不但如此,他还额外赏赐了神庙很多财物。这令该神庙的祭司无不感恩戴德,于是,祭司们联名写了一封感谢信。同时,为使法老英名永垂后世,他们专门将感谢信以两种书写体埃及语刻于碑之上,并辅以希腊语佐注。商博良正是借助希腊文来最终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在他之前,人们对象形文字几乎一无所知,那些珍贵的古埃及史册也一直默默躺于尘埃中,以至于博大精深的古埃及历史只能靠希罗多德等希腊人的记载透露给当时人沧海一粟。

当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神秘面纱一点点被揭开时,科学家们发现,古埃及的文字用两种方式书写,其中雕刻在纪念物上面的图画文字叫作圣书体象形文字,还有一种叫作祭司体文字,可以更简单、更快地书写在莎草纸上。埃及人相信文字是智慧神托特赐给他们的,他们把文字称作“mdwntr”,意思是“神的文字”。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黄帝的大臣仓颉观察鸟兽的足迹而发明了文字。埃及文字的出现也有类似的神奇故事:长着朱鹭鸟头人身的托特神掌管着知识和魔法,他看到人们记事非常不便,就创造了文字。据说他是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见到沙地上鸟的足迹,受到启发而发明的文字。托特教给人们书写、计算和历法,使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古埃及创造的象形文字有丰富的图画艺术词汇,这就使他们能够表现诸如狩猎、征战、婚嫁、葬仪等活动,表达复杂的人类情感。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最古老的文字形式,所以它通常由描绘具体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各种符号组成。所用的符号是一些图画,其形状描摹古埃及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如动物、植物、建筑、工具、家具等,还有人类和神灵,如果所写的文章里包含“猫”和“小孩”的词语,就画一只猫或一个小孩。

商博良通过对象形文字的长期研究,编写了一本《埃及语法

罗塞塔石碑

被世人津津乐道的“罗塞塔

象形文字最初多是古埃及人用简单的笔画形象地描绘下来的图形和符号,通常刻在庙墙、陵墓、石棺、调色板、雕像、洞穴峭壁等石质材料上,有时也写在陶片、木料和莎草纸上。这种图画文字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600年前后,表音符号已趋于规范化,形成24个单辅音,大批双辅音和3个辅音符号,此时的单辅音符号实际上已是字母的萌芽。

象形文字的结构

古埃及象形文字出现的时期相当于中国的黄帝时代,表意、表音和限定符号的区分,都与中国远古文字非常相近。

表意符号所描摹的实物或与之有关的某些事物的概念,即用图形表示意义,特点是图形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如果要表示水,就画三条波纹线;表示“星”就画一个五角星“☆”。在确定一个符号的写法时,古埃及人总是力求简洁明了。对于比较容易表示的人体部位,如头、眼、嘴、乳、腿、臀等,直接用人体来表示。而对于人体难以表现的部位,聪明的古埃及人借用动物来表示,如“牙齿”,不画出具体的牙齿,而是大胆使用象牙;用蛇的舌头表示“舌”;用牛的耳朵表示“耳朵”和“听”。表意符号后来还演变成表动作的意思,如“吃”就是一个人把手放在嘴里。

表音符号是用来拼音的符号,它原为表意符号,但后来慢慢有了第二用途,取得了音值。如猫头鹰的图形用作音符时,读[m]音,已失掉“”猫头鹰的含义。表示门闩的图形符号,代表[s]音;另一个表示小山坡的符号,则用来表示[k]音。

限定符号本身不发音,在表音符号外加一个新的纯属表意的图形符号,置于词尾,表示这个词是属于哪类事物的种类和性质。

直入云天的方尖碑上,

神秘的古埃及文字

把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便可构成完整的词。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表示抽象含义的符号,如埃及人用帆船表示“风”或者“狂风”;用弯腰老人表示“老”;用骨做的鱼叉尖表示“骨头”;用被箭头刺穿的兽皮表示“射击”;用空白来表示“隐蔽”等。

在书写方式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分为直式和横式两种。直式是从上往下写;横式是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写,可以依据象形文字所表现的物体形象面向何方来区别左右书写的方向。

埃及文字的形体变化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最初使用者是神职人员,因为它被发明的原动力是为了歌颂法老和天神,所以最初的象形文字通常被刻在神庙的墙上和宗教纪念物上。人们认为这些文字符号具有生命魔力,可以恢复生命,因此又称其为“圣书体”。后来记述的范围逐渐扩大,如历史记载、宗教仪式、诗歌、法典、祈祷文等,通常刻写在神庙或墓室墙壁、石碑、石棺、雕像、金属及木制器物上,或书写在莎草纸上。

第五王朝时期,古埃及人以芦苇为书写工具,在莎草纸上书写,是从象形文字中演变出的一种简化的书写形式。因为通常是祭司使用这种文字,因此叫作“祭司体”。大约从公元前700年起,祭司体又演变出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草字体文字,这种字体相当于中国的草书,更便于书写,通常用于日常公文的写作,故而称之为“世俗体”。世俗体文字和祭司体文字一样,一般是从右向左写。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希腊语成为这一时期埃及的官方语言,埃及的本土语言和文字受到极大冲击,后与希腊语相互融合形成了科普特语。这种文字包含了大量希腊词汇,是希腊化了的埃及文字。

这三种字体虽然日趋简化,但其内部的基本结构并没有改变。古埃及文字字体的演变过程证明了人类社会的文字发展总是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简化是任何文字体系变化的趋势。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下令取缔境内所有的语言文字,一律使用阿拉伯语。这样,科普特语便逐渐被阿拉伯语代替,到16世纪濒于灭绝。 fg0l1nkfVv8mFrjR18umKHzbQaF7VwtiJaAqbggGkDw5taFOkdh+IKNxYyH80w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