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词:禅让/大禹治水

尧舜禹的禅让

传说时代

按照历史与考古学家们的看法,尧、舜、禹三代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期,也就是中国的早期文明时代,其时已形成具有早期国家性质的邦国与邦国联盟。有关这一时代的传说,绝大多数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述,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墨家,都将三代君主圣人化,“禅让”之说就此盛行开来。也正是从这三位传奇人物开始,上古人神合一的英雄开始转化为真实的人,有了更多人类的七情六欲。

禅让初现

在帝喾之后许多年,继任炎黄联盟首领的是帝尧,也被称为陶唐氏。帝尧不但是后世尊崇的圣王,也具备很大的神性。据说当时天上十日并出,使得禾苗干枯,田地荒芜,百姓苦不堪言,帝尧亲手射下了九个太阳,使世界恢复到先前的秩序。

更著名的说法是射日的并非帝尧,而是勇士,或者说是天帝派来下界的天神后羿。《淮南子》上说,后羿左臂比右臂要长,是天生的神射手,他不但射落了九个太阳,还帮助帝尧杀死了危害百姓的九婴、凿齿、修蛇等怪兽。据说后羿的妻子名叫娥或称嫦娥,娥偷吃了丈夫从昆仑女神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结果飞往月亮,就一直居住在那里。嫦娥奔月的传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妻子离开以后,后羿伤心不振,最后被弟子逢蒙所杀。

世界各民族神话中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比如犹太“诺亚方舟”的故事、印度摩奴的故事等,中国古代也与此相似,只不过大洪水不是仅仅发生一次,而是先后有过两次。第二次洪水泛滥,是在帝尧的时代,虽然没有女娲补天的那一次规模大,却也漫延数千里,黄河流域都变成泽国,水患长达二十二年之久。

帝尧派大臣鲧前往治水,鲧用堵塞的传统方法,结果东堵西漏,西塞东决,整整9年徒劳无功。帝尧大为恼怒,就派人把鲧杀死在羽山(另说是摄政的帝舜所杀),然后起用鲧的儿子禹继承其父的事业。

另外一种说法,杀鲧的不是帝尧、帝舜等人间君主,而是天帝。因为鲧盗窃了天上的宝物息壤(据说是女娲补天残留的芦草灰),用以堵塞洪水。息壤遇水则长一,水高尺,土高一丈,颇见成效。但是偷窃之事终于败露,天帝就夺回息壤,杀死鲧并且剖开他的肚子。鲧的儿子禹原型是条虬龙,就是于此刻从父亲肚子里钻出来的,因此继承了鲧要消灭洪水灾害的宏图大志。

禹也是一位具有神格的上古圣王,据说他率领应龙等神兽打败了肆虐的水神共工,然后花了13年的时间,用挖渠疏导的办法,终于把洪水治平。他四处奔波,多次经过家门口不肯进入,累得形销骨立,连小腿上的毛都被磨光了。传说禹曾娶涂山氏之女为妻,一次禹治水来到辕山(今河南偃师东南),因为山壁太厚,难以开凿,他就化身为一头大熊,以爪开山,不巧被前来送饭的妻子看到了。涂山氏之女以为丈夫被大熊吃了,仓皇逃走,变成一块石头。因为她已经有了身孕,禹就抱着石头大叫:“你离开了不要紧,把儿子还给我呀!”石头应声而裂,一个婴儿从石头里蹦了出来,就是后来开创家天下王朝的夏后(“后”是上古君主的一种称号),启。

大禹铜像

禹不仅平定了洪水之祸,还骑着神马“飞菟”巡行各地,杀死了很多怪物猛兽。他收集各地贡献的金属,在荆山脚下铸造了9个巨大的宝鼎,以对应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九州”。宝鼎上刻着各处猛兽鬼怪的图形,以警示旅行的人们。后来这九鼎就成为天子权威的象征。因为禹的功绩很大,所以后世习惯称他为“大禹”,当时的人君帝舜也任命他为摄政官,并且最后把君位传给了他,儒家学者称这种和平传位为“禅让”。禅让即指传位于贤能之人而非传位于自己的儿子,是传说中上古圣王君主之位承袭的最普遍也最体现道德高尚的方法。传说帝尧禅位于帝舜,帝舜又禅位于大禹。

存疑的真相

当年帝尧年老以后,想到继承人问题,就询问大臣“四岳”(“岳”指山,四岳就是主管四方的诸侯),说自己儿子丹朱能力不足,必须另选贤能之人。四岳先推荐了鲧,但鲧因为治水失败而失去了机会,于是他们又推荐了平民出身的舜,说舜父母愚顽、兄弟不贤,他却能坚持孝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帝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让她们考察舜的所作所为。舜的兄弟象嫉妒兄长,就和父母密谋,多次想要加害舜,比如让舜去掘井却从井上扔石头,让舜去整理仓库却在屋外放火等。但舜运用他的智慧,在井下先挖出一个横洞来藏身,躲过了石头的砸击,又手持两个斗笠从着火的仓库顶上飞身而下(另说是化身为龙和大鸟躲过连番大难)。虽然多次遭到陷害,舜却一点也不责怪他的父母和兄弟,还发明了一种棋类游戏以教化兄弟——因为棋是为象而制的,所以称为“象棋”。最终,父母和象都被他感动了,帝尧也因此看清了舜确实拥有崇高的品德,于是任命他为摄政官,不久后把君主之位也禅让给他。帝舜也被称为有虞氏。

《帝鉴图说》之孝德升闻·明

古籍上说,帝尧在位整整一百年,帝舜在位49年(不包括他摄政的许多年),如非具有神格,普通人是不可能这样长寿的。帝舜继位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喜爱音乐,因此把伏羲发明的瑟增添到23弦。晚年时,帝舜舍弃了自己不贤的儿子商均,而把君主之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大禹在位8年去世,临终前想要把君主之位禅让给辅佐官伯益,但是伯益的威信和实力不如启,又得不到夏后氏族众与诸邦君的拥戴,最终启成为炎黄集团的首领,开创了新的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现在的考古发掘已经大致可对应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形成了邦国与邦国联盟即早期国家。尧、舜、禹既是邦国之君,又是邦国联盟的盟主。那时很可能已迈入阶级社会,就算仍处于原始社会,禅让的传说实在温文尔雅,太过理想化。对此,历代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另外一些传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提到,帝尧想把君主之位让给舜,鲧和共工反对说:“怎能把天下传给一个平民?”帝尧不但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还发兵将鲧杀死在羽山,把共工流放到幽州之都。《韩非子·忠孝》中说,舜因为父母和兄弟象不肯悔改,最终流放了父母,杀死了象。《竹书纪年》中说,因为帝尧年老德衰,舜就将他囚禁在平阳,还派人拦阻其子丹朱,不让父子相见,最终篡夺了帝尧的君主之位。《史记·五帝本纪》说,帝舜因为儿子商均不贤,就向上天推荐大禹作为他的继承人。舜去世后,大禹坚持丧礼3年,然后想请商均继位,但遭到诸侯和百姓们的一致反对,于是才勉强成为君主。传说帝舜是巡游到南方的苍梧之野时突然去世的,就安葬在九嶷山。但还有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是说帝舜并非巡游南方,而是被大禹流放到那里去的,大禹趁机篡夺了他的君主宝座。至于启之开创夏朝,也和前述的情况类似,只不过他是儿子继承君位的胜利者,打败伯益而登上宝座。

大禹像·南宋·马麟

这幅《大禹像》长

总之,尧、舜、禹三代君位相传,与其说是被儒、墨等学派美化了的“禅让”,不如说是邦君盟主的在位者与继位者之间地位、权力之争。这个从所谓“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化,实际上是从古代邦国联盟即早期国家到奴隶制王国的转化。大禹以前的传说纷繁复杂,众说各异,进入夏朝以后,华夏各区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并形成了共同的信仰与共同的祖先认同,世系的传承、相关的故事则相对定型,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迈入了半信史时代。

历史断面

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地区中原龙山文化的代表,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占地面积约三百万平方米。根据碳14断代,该处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公元前1900年,遗址中存有规模空前的城市遗址、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象台、气势恢宏的王室宫殿、独立的手工业区和大量的陶窑、水井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陶寺遗址很可能就是帝尧的都城所在,它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zqBN7rJdUH3WQQRuGcD2oQG1dbQ9CDc2QkfWZpAPpyL9sDZNX9ZnvegppaPvSUb



关键词:家天下/少康中兴/夏桀亡国

首创家天下的夏朝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由夏启开创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王朝,历史上称为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天下共主”为最高统治者的王朝。其实,夏禹在位时离夏王朝诞生只有一步之遥了,所以从司马迁开始,史学家们大多将夏朝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共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夏启建夏

禹去世后,他的辅佐官伯益在政治斗争中输给了禹的儿子启,只得前往箕山脚下隐居(一说伯益被启杀害)。尽管启顺利地得到了王位,但他得位的方式却遭到了有扈氏部落的质疑,后者认为启继承王位是玩弄权谋的结果,违反了禅让制度,也违背了通行的道德标准,于是打出了反对启的旗帜。启率领军队讨伐有扈氏,在甘(今陕西户县南)地发生了大战。经过几番激战,启攻灭了有扈氏,王者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平定叛乱之后,为了让天下人都看到有扈氏的下场,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笼络诸侯、树立自己的威信,启便学父亲的样子,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诸侯大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享”。通过平定有扈氏的叛乱和举行“钧台之享”,启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后,他又采取了许多巩固统治的措施,如将天下分为九州,派遣官员去治理;建立了专门的国家军队,以维护统治;宣布取消禅让制,而以世袭制代替。这种种措施表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以“天下共主”为最高统治者的王朝——夏朝诞生了。夏启去世后,传位给儿子太康。太康继位后,将都城由阳翟(今河南禹州)迁往斟寻(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附近)。太康有个嗜好,就是打猎,常常数月离开都城去洛水北岸田猎游玩,弄得国家百事废弛,民怨沸腾。

少康中兴

当时夏的诸侯中,有穷国国君后羿很得太康的宠幸,他看到太康坐在王位上却干着捕猎队头领的活儿,野心开始膨胀,趁着太康外出狩猎,后羿率军攻占了夏王朝的都城。有国不能归的太康只好在洛水北岸过起了流亡生活,漂泊到阳夏(今河南太康),终老于此,史称“太康失国”。为了寻求名义上的正统性,后羿扶持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之后,后羿挟君主以令诸侯,诸侯莫敢不从。不久,仲康忧郁而死,其子相立,是为帝相。当时诸侯朝拜时,都先拜后羿再拜帝相,后羿见时机成熟,便代夏自立。这时的后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没有吸取教训,励精图治,反而与当年的太康一样,整日外出游猎,把国家政务全部交给了宠臣寒浞。野心极大、心狠手辣的寒浞勾结后羿的学生逢蒙发动政变,谋杀了后羿,然后寒浞又清除了盟友逢蒙,自立为王。

陶盉·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

得位不正的寒浞对权力的渴求更加偏执,他认为被后羿废掉的相是潜在的威胁,派出大军进攻收留相的斟灌氏和斟寻氏,最终杀掉了相。相被杀之后,他的妻子后缗忍着悲痛从墙洞中爬出来,逃到了娘家有仍氏部落,次年生下相的遗腹子,取名少康。少康长大后,从母亲那里得知了祖上失国的惨痛经历,就有了矢志复国的强烈念头。当时虞国的君主姚思得知了少康的身份,就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少康,把纶邑赠予少康作为封地,同时赠予少康一些奴隶。在少康的治理下,纶邑内百姓安居乐业,士兵勇敢善战。少康因此得到百姓的称颂。之后,少康又得到了贤人崇开的帮助,学习治乱兴亡之道、抚士安民之术。数年后,寒浞家族因为继承权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内部矛盾,寒浞的儿子浇和豷发生了争斗。少康趁机发兵,毫不费力地杀入王宫中,杀死寒浞,终于夺回天下,光复夏朝。少康执政后,勤于政事,体恤子民,在他的治理下,夏朝国泰民安,出现了繁荣安定的盛世局面,史称“少康中兴”。

乳钉纹青铜爵·二里头文化

这件铜爵高22.5厘米

夏桀亡国

少康之后,夏朝又经历了十余位统治者,最终王位落到了最后一代君主桀的手中。作为亡国之君中的代表人物,桀具备了昏庸君主的所有特征,比如重用佞臣、排斥忠良、对内残暴、对外滥施征伐,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就是宠爱妺喜和杀害关龙逢。

《帝鉴图说》之脯林酒池·明

夏桀无道,不修德政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部落,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妺喜,为有施氏首领之妹。桀十分宠爱妺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供其享乐。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不敢言。桀有个叫关龙逢的臣子,听到老百姓愤怒的声音,向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天下就危险了。”桀听了大怒,将关龙逢处死,还说:“天上有太阳,我就是国家的太阳,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

这时候,商部落在首领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回商。

囚禁生活让汤看清了夏朝外强中干的本质,他任用贤臣伊尹,收揽人心,逐步壮大商族的实力,先后灭掉了葛(今河南宁陵北)、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山东鄄城东北)等夏的属国,以剪除桀的羽翼。时机成熟后,汤和伊尹召集部众,出兵伐夏,在夏的重镇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和桀的部队展开决战。双方刚一开战,天降大雨,桀居然脱离军阵,入城避雨,士气全无的夏军不战自溃,夏桀和妺喜也被商军俘虏,最终被流放边疆,冻饿而死,夏朝宣告灭亡。

桀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暴君,他荒淫无度,还认为自己是“太阳”,最终丢掉了国家,也丢掉了性命。

历史断面

《夏小正》

《夏小正》是一篇按月份记载物候、农事、气象、天文、田猎等活动的文献,是夏代留下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夏小正》现保存于西汉人戴德编的《大戴礼记》中,分经文和传文两部分。经文记载了夏代的历法和生活情况;传文即注文,其注释部分是后代学者加进去的。《夏小正》记载的物候和人的活动情况生动而有趣,如正月大雁北飞、田鼠出洞、桃李开花,农夫开始治理田亩;二月农夫种黍、昆虫蠕动、黄鹂鸣叫,芸豆结实……这是当时人们长期经验的积累。值得注意的是,夏代把一年的正月放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月,称“建寅”。因为这时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农民开始劳作,把这个月作为新年的正月既受百姓欢迎,又便于管理农业。直到现在我们所用的农历,冬至通常在十一月,新年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月,也是沿用夏历。 1zqBN7rJdUH3WQQRuGcD2oQG1dbQ9CDc2QkfWZpAPpyL9sDZNX9ZnvegppaPvSU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