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词: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韩非和法家

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333年

法家产生自春秋前期,其代表人物有管仲、子产、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他们主张“法治”,严明律令,使民“畏威如疾”。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相继提出和发展“法”(政令)、“术”(策略)、“势”(权势)的思想。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进行了总结概括,形成了完备的法家理论体系。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积极倡导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等观点,主张变法改革,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

韩非其人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是韩国贵族后裔,和李斯一起拜在荀况的门下。虽然有口吃的缺陷,但他的思辨能力和文笔很好,文章写得入情入理,逻辑性很强。青年时代的韩非见韩国日渐衰落,几乎沦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就上书韩王,主张进行变法,强盛韩国,却遭到了韩王的无视。一个偶然的机会,秦王政看到了韩非写的《孤愤》《五蠹》等文章,大加赞赏,对韩非有了一种恨不相逢的感觉。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韩国,韩非作为求和使者被派往秦国。秦王政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韩非,非常高兴,向其询问治国称霸的意见。韩非的同窗李斯这时已经在秦国位居显官,他担心韩非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就和大臣姚贾等人一起向秦王政进谗言,说韩非心怀故国,导致韩非被关入监狱。后来,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迫使后者自杀于狱中。

虎狼搏斗纹金牌饰·战国

这件金牌出土于内蒙古东胜,是一

韩非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现存55篇,10万余字。全书风格犀利,文字简练,保存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借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通俗易懂地宣传了韩非的法治思想,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堪称独树一帜。

编磬·战国

磬为古代乐器中的重要礼器。磬架由青

法家的法、术、势

在韩非之前,法家内部分为任法、用术、重势三个思想派别。其中任法派讲究法律条文的制定和赏罚的执行,代表人物为秦国的商鞅;用术派注重对官吏的选拔任用、监督考核、奖赏处罚和驾驭的方法和手段,代表人物为韩国的申不害;重势派强调保持和运用国君的权势地位,代表人物为赵国的慎到。韩非观往者得失变化,认为必须综合“法”“术”“势”三派的精华,才能完成帝王霸业。他提出要剪除私人势力,加强君主专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的这种君主专制理论是受墨家“尚同”思想的启示。同时,韩非主张禁止私学,百姓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另外他还要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他说,“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韩非具有进步的历史观。他坚决反对儒家的复古思想,主张因时制宜,“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认为用先王的方法来治理当今的国家,就如同是“守株待兔”,荒唐可笑。但韩非没有注意到人民的历史作用,主张对下层百姓实行残酷镇压。

韩非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完成专制集权的法治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君主专制的重要政治思想工具。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的“显学”,后来秦始皇全部采用韩非的上述主张,成为秦王朝统治天下的政治理论。韩非的学说对整个中国古代统治和传统文化有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其历史进化论观念、严刑峻法的主张,成为历代君主励精图治、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具有进步意义,但他的理论重暴力而轻怀柔,任法术而尚功利,信赏必罚,排斥仁爱,容易激化社会矛盾。西汉以后,儒学独尊,成为正统思想,但法家学说始终被历代统治者或隐或显地重用着。“儒法并用”或者说“阳儒阴法”是中国传统的政治统治方术。

法家人物像·现代·徐燕孙

此图从左至右依次为管仲、子产 jlsvGgADgQeCaVnXL1IxSzqwbvPcByeN4nODJ2KGSUVTSbtzGvWfvVIzLMUbxW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