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词:合纵/连横

纵横之术动天下

战国中后期

在战国中后期,魏、楚、齐相继衰落,秦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这一形势,那些在各国间奔走的纵横家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外交政治主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合纵”和“连横”。合纵,是指东方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因为其国家态势为东方各国间南北向的联合,所以称为“合纵”;连横是指东方各国分别与秦国交好,国家态势为东方各国与秦进行东西向的联合,所以称为“连横”。为了争取盟友,孤立敌国,战国诸强们本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的原则进行了错综复杂的纵横结约活动,战国时代也成为中国古代“伐交”谋略运用最频繁的时期。

苏秦佩六国相印

在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中,推行合纵政策最为得力的是燕国的苏秦(?—约前284)。苏秦是东周洛阳人,相传他曾到齐国跟随鬼谷子先生学习,和张仪(?—约前309)是同窗关系。最初,苏秦在外游说诸侯,没有人理睬他,他的盘缠耗尽,只好返回家乡,遭到亲人和乡里的冷遇和嘲讽,于是更加发愤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终于学业大进。公元前3 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乘机大举攻燕,几乎灭掉了燕国。公元前3 11年,燕昭王即位,他不忘亡国之耻,广纳贤才,力图报仇。这时苏秦来到燕国,他受命出使齐国,劝说齐宣王归还了燕国土地,因此受到燕王器重。他一生主要谋求燕国的强大,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同时奔波于齐、赵、韩、魏等国之间,组织合纵攻齐和合纵攻秦。

猿形银带钩·战国

这件带钩为猿猴造型,伸出右侧长臂,以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和齐湣王相约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秦、齐联合对其他国家更加不利,燕昭王于是再次派苏秦到齐国,劝说齐王进攻宋国。宋处在齐国南面,齐若攻宋,必然就减弱北面对燕的防守;宋与楚、魏接壤,而且还和秦国交好,齐国进攻宋国,肯定与这三个国家产生矛盾,处于四面树敌的境地。苏秦又劝齐湣王放弃帝号,孤立秦国,拉拢各国反秦,以便乘机灭宋,齐湣王采纳了他的主张。于是苏秦于公元前287年分别游说韩、赵、魏、燕四国国君,各自出军兵粮草,进攻秦国。这次合纵声势很大,联军与秦国军队对峙在荥阳(今属河南)、成皋(今属河南)一带。然而,各国表面上联合起来了,其实都有自己的打算。齐国乘各国无暇东顾之机,同时出兵攻打宋国,引起各方不满。秦国乘机对五国联盟进行分化瓦解。齐国并不卖力,其他各国自然也都互相推让,逡巡不进,联军始终未与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尽管如此,这次合纵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秦昭襄王放弃了帝号,退还了过去所占魏国、赵国的一些土地。

中山王方壶·战国

壶是古代盛酒或盛水的器皿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掉了宋国,土地和人口大大扩张,各国感到了齐的强大压力。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趁机约韩、赵、魏、燕攻齐,在济西(今属山东)大败齐军。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趁机派乐毅率军南下攻入齐国。由于齐湣王对苏秦十分信任,所以对燕军毫无防备,齐军大败,几乎亡国。但苏秦身在齐国、心在燕国的间谍身份完全暴露,被处以车裂之刑。从此以后,东方巨人齐国一蹶不振,秦国独霸的局面形成。

此外,战国时期还有一批纵横家,如李兑、公孙衍等人,他们也曾发起和组织合纵,但是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影响上都比不上以前。

张仪替秦奔走

如果说苏秦是合纵政策的第一推行人,那么组织连横最有成效、最著名的就是秦国的张仪。张仪是魏国贵族的后代,据说他曾经到楚国游说,和楚相饮酒。不久楚相发现自己的一块玉璧不见了,他的手下都怀疑是张仪偷的,于是抓住并鞭打他,张仪不肯承认,只好释放了事。张仪的妻子埋怨他说:“要是你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羞辱呢?”张仪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

张仪像

张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

公元前329年,张仪进入秦国,公孙衍离秦赴魏。张仪入秦后,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直接参与谋讨伐诸侯的大事。不久之后,秦国就发兵进攻魏国,夺取河东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门峡西)、曲沃(今河南漯河东)。公元前328年,张仪建议秦王把刚刚攻占的蒲阳归还魏国,向魏国示好,游说魏王结盟秦国。结果魏王被张仪说动,割地与秦,两国结好。张仪的连横政策首战告捷。公元前323年,纵横家公孙衍趁机发起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就是五国国君都宣布称王,互相承认,联合抗秦,借以增强魏国的防御力量。但是,楚国就在当年发兵攻魏,大败魏军,占领了八个城邑,魏与楚结下了深仇。张仪再次出使,讨好和拉拢魏国,魏惠王果然放弃公孙衍的合纵政策,接受了张仪的联合秦、韩以对付齐、楚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为秦国谋利的内情暴露,被赶出了魏国,公孙衍在齐、燕、赵、韩、楚五国的支持下做了魏相。公元前3 18年,公孙衍发起合纵,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伐秦。但由于各国的利害关系不同,楚、燕两国对合纵不热心,没有出兵,在公元前317年的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之战中,三晋联军大败于秦军,被斩首8万,这次合纵以失败告终。

眼见秦国越发强盛,齐国和楚国开始接近,互相结盟,加强了与秦国争雄的力量。因此,齐楚联盟成了秦国的心腹之患,而离间齐楚联盟,削弱齐楚力量就成了张仪推行连横的关键。公元前313年,张仪来到楚国见楚怀王,宣称只要楚国断绝与齐国的关系,秦惠文王就献出商於(今河南淅川、内乡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给楚国。目光短浅的楚怀王中计了,决定和齐国断交,派人去秦国接管土地。张仪假装坠车受伤,三个月不上朝。楚王以为张仪嫌他与齐国断交的意念不诚,于是派人骂了齐王一顿。齐王盛怒之下,和秦国联合起来,要进攻楚国。这时张仪却翻脸不认账,对楚国使者说:“秦国的土地怎么可能随便送人的呢?我答应让给楚国的是我的六里封地,不是什么六百里。”楚王得到使者的回报后勃然大怒,于公元前312年调集大军进攻秦国,结果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北)一战中被秦军打得大败,楚国的汉中(今陕西西南部)也被秦国夺去。失败的消息传到楚国,怀王恼羞成怒,倾全国之力进攻秦国。同年,秦楚又战于蓝田(今陕西蓝田县),楚军再次大败。这时,韩、魏两国趁火打劫,攻击楚国,楚军两面受敌,只好割城与秦国,草草撤兵。公元前3 11年,秦惠文王派使者知会楚怀王,说愿意以秦国武关以外的地方换取楚国的黔中地。怀王对张仪痛恨未已,说:“只要得到张仪,就愿意献上黔中地。”张仪听说后请求到楚国去,秦惠文王认为危险,张仪却认为在秦强而楚弱的大环境下,楚王不敢对自己下手。果然,张仪到楚国后被关押起来,张仪买通了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和爱妃郑袖。郑袖对楚王说,杀掉张仪于事无补,而且势必破坏与秦国的关系,不如放掉张仪,与秦国和好。怀王果然听从了她的意见,放了张仪。之后,张仪又游说齐国、赵国、燕国与秦国连横,都取得了成功,受封武信君。不久,秦惠文王病死,秦武王继位。武王自幼讨厌张仪,群臣中忌妒张仪的人又趁机向武王进谗言,张仪害怕大祸迟早降临,因而辞掉相位,去了魏国,于公元前309年病死。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或组织连横,或拆散合纵,为秦国利益谋划。尽管他不讲信义,在外交场上运用欺骗伎俩,为人所不齿,但在整个秦惠文王时期,他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为秦国日后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心怀机诈权谋,巧舌如簧,活动于政治舞台,一旦他们的主张被采纳,各国关系就可能面临调整,关系到一国兴衰,所以《孟子》上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足见他们的影响力之大。 TaxcCf1jBOzEuMPBupn5aJaMACKFC+dayWTERaxLbjvFPcrA4B7+WVHAPw4Qvj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