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

车战与战车

⊙战车结构⊙武器装备⊙贵族战争⊙基本战术⊙灵活战法⊙战车衰落⊙淡出舞台

在人类战争史上,步兵是最古老的兵种。步兵对军队装备要求不高,易于组建和维持。相应的,人类战争的形式最初也主要是步战。在中国历史上,原始社会的战争也以步战为主,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商代前期。但是到了商代晚期,这种步战方式开始逐渐让位于新崛起的车战。到春秋时期,车战已是当时重要的作战方式。

战车结构

在安阳殷墟已发掘出殷商时的战车18辆,可以知道商代的战车用木制作,其形制是独辕、两轮、长毂。车厢内可容纳甲士3人和他们携带的兵器、马鞭、修理车的工具等。这种基本形制,西周和东周的战车承袭下来,但在结构上有所改进。一是车辕的曲度加大,辕端抬高,减少了服马的压力,马的拉力由此增加;二是车厢加宽,甲士完全可以在车上自由挥动兵器,有利于甲士在战车行进时灵活刺杀。为了使战车更加牢固、耐冲撞,一些关键部位的青铜加固件有所增加。此外,西周的兵车种类也增多了:除了供进攻用的轻车外,还有供防御用的广车,有以皮革遮蔽矢石的苹车,有指挥用的戎车,有用于填补空缺的阙车(被称为王车),此外还有攻城用的临车、冲车;有装器物用的辇。

铜“山”字形器·战国

器体呈山字形,因

武器装备

战车上的进攻性武器包括戈、酋矛、夷矛、戟、殳等长兵器,用于近距离肉搏、随身防卫的短兵器刀、剑等,还有用于远距离攻击的弓矢。战车上甲士的护卫装备有盾、甲胄等。车战时,近距离的格斗发生在两乘战车交错时,所以具有钩割功能的戈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杀伤工具。戈装有长柄,主要适于在战车上抡动作战。矛是尖形的刺杀工具,也是西周、春秋战车上常见的兵器。从商周到春秋战国,矛的形状不断改进,矛身逐渐加长,两翼则变得窄小,这样能刺得更深,增强了杀伤力。戟是戈和矛的复合体,兼有二者啄、刺、勾三种功能。春秋时期戟的形制也在不断变化,战国时期更是出现了钢铁制造的戟。殳是一种打击兵器,由棱形的金属头和竹、木杆构成。战国时殳的金属头往往带刺或棱。用于防卫的盾有木、竹、藤、金属等各种质地;甲形如衣服,披在身上;胄形如帽子,戴在头上,就是头盔。

铜驭手俑·战国

俑呈站立状

贵族战争

春秋时期是车战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大国,动辄拥有万乘战车,小国也拥有千辆战车,各国的军事实力,也以战车数量来衡量。其时的战争,绝大部分都是车战。总体而言,当时的车战尤其是春秋早期的车战是贵族式战争,崇尚礼节,本应是残酷的战斗却弥漫着艺术化的气息。两国发生大规模冲突时,作战军队相会,首先安营扎寨驻军,称为“次”或“军”“舍”。例如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军“次于城濮,楚师背而舍”。然后双方约定战斗时间和地点。战斗在约定的日期开始,双方要排列好阵势,这是车战最主要的步骤,春秋车战无一例外地遵循预先列阵、先阵后战的原则。如城濮之战时,“晋师陈于莘北”。宋襄公意欲争霸,与楚军交战时等到楚军过河摆好阵势再进行决战,被后世讥笑为不知变通,其实这也表现了春秋及以前战争尚礼、先阵后战的风气。此外,春秋的车战基本都在白天进行,若有少数白天不见胜负的战争,则夜晚休战,双方清理死伤,重组部伍,以待明日再战。

楚王酓璋戈·战国

戈长援(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有“胡

基本战术

春秋时期列国之间战争频仍,在战争中车战战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首先是车战阵形有了很大发展,比较普遍地采用了中军和左翼、右翼三部分相配合的宽正面横向阵形。随着车战规模扩大、参战车辆增加,战车编队也扩大了。其次,出现了初级的野战防御方法——营垒,能够阻碍战车的冲击。另外,春秋时尤其是春秋晚期的战争中诈术开始使用,信义在战争胜负的比照下显得微不足道,比如趁对方阵形尚未列好就发起攻击。又如鲁僖公三十三年(前627),晋、楚军队隔河对峙,因为渡河的一方在渡河时很容易被对方攻击而溃败,所以双方相持不下。这时晋国内部发生动乱,晋军急切回撤,于是晋军将领写信给楚帅,提出了一个建议:或者晋军后退30里,楚军过河,然后双方列阵决战;或者楚军后退,让晋军过河。楚帅接受了后一种办法,他没想到等楚军撤退后,晋军乘机也撤回国了,追之不及。

春秋战车复原图

春秋列国军队典型的编制一般有军、师、旅

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秦

这辆铜车马属于驷马单辕车,比例

灵活战法

春秋时期的战车阵战灵活运用了多种作战方法,比如迂回侧后、攻其不备,佯退侧击和设伏合围等。在城濮之战中,晋楚双方各自都有左、中、右三军。晋军首先击溃了薄弱的楚军右翼陈、蔡联军,接着上军和下军同时向后佯退,楚左师孤军追击晋上军,结果造成侧翼暴露,晋中军趁机从旁侧击,晋上军也回师夹攻,楚左师大败。这是佯退侧击的著名战例。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当齐军败退时,曹刿阻止鲁庄公匆忙追击。他观察齐军败退时的旗帜和车辙,确认齐军是真的溃败后才下令追击,就是因为害怕齐军佯退设伏。

车战衰落

商周时期,军事角逐的中心区域在关中和中原地区,这里地势开阔平坦,是适合战车驰骋的平原地带,马拉战车的巨大冲击力是早期步兵无法抗拒的。春秋中期以后,由于争霸战争不断发生,作战区域扩大,地形也变得复杂,其中不乏山川沼泽,战车无法在这些地方列阵冲锋,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一些国家又组织了适应能力更强的步兵,或将车兵改编为步兵。这些现象预示了车战的衰落和步战的复兴。

淡出舞台

到战国时期,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残酷性增强,伤亡也随之增多,必须征召大量军队。战国群雄军队数量较之春秋时期十倍几十倍地增长,秦国有带甲百万,齐国有带甲数十万,楚国也有带甲百万。这些军队都来自农民,平时没有经过车战必需的长期系统的训练,而以各国的实力,也根本没有可能将这样庞大的军队装备成车兵,以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军队必然是步兵。另外,车战也有其固有弱点,除了对地形依赖较大外,它作战方式呆板,主要是速战速决的野战,不适于攻城,缺乏有效的攻击手段。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城市作为商品贸易和政治中心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攻城灭国成为大国兼并的直接目标,城市的防御功能也显得突出。车战既然不能担任起攻城的重任,其地位也必然下降。战国时期步兵的战术有了很大突破,在野战方面,广泛采用了先进的密集阵形和更加坚固的布障设垒等防御方法,能够与战车抗衡;步兵的武器装备也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大量使用了威力巨大的远射兵器——弩,能够在宽大的正面上有效遏制战车的冲击。战国时期作战区域进一步扩大,地形更加复杂,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车战风光不再,步战取而代之。 rpIg/fk7SYl7g5Gda927bHgnc2Gx0VWtACm45ze3UgGJmpSdAcRPUozxneWU5P5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