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词:风/雅/颂

诗经中的世界

春秋时期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分成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共160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颂”是宫廷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总体说来,《诗经》中的诗篇反映了上自西周、下迄春秋中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社会生活,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瑰丽的奇葩。

风、雅、颂

《诗经》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描绘,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鬼神的乐章,也有贵族间宴饮交往的记录,更有反映劳动、打猎、恋爱、婚姻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31篇《周颂》是西周初年周王朝祭祀宗庙的歌曲,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其中也有些春夏祈谷、秋冬庆丰这类答谢神佑的祭歌,涉及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和规模,是今人探讨西周初年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史料。《小雅》的绝大部分和《大雅》的少数篇章是在周室衰微到平王东迁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些雅诗的作者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批判当权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其创作也因此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内容。这时期的雅诗较周初的颂诗和雅诗篇幅有所增长,句法整齐,语气通畅,没有周初颂诗的板滞沉重和雅诗的宗教神秘色彩,叙事单纯,比喻生动,偏重于抒情,有强烈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诗经大全》书影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艺宝库中晶莹的珠宝。《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鲜明的画面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表达出平民百姓对剥削压迫的控诉和追求婚姻幸福、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诗篇。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逐渐养成敏锐的观察力,积累下丰富的知识。他们具有以质朴的语言描摹事物和以简朴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的才能。这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得到高度的体现,并成为其显著的艺术特点。比如《七月》以素描的手法把贫苦农民被压迫、被剥削的处境生动地呈现给读者;《黄鸟》以殉葬为题材,通过对殉葬者深切的同情和惋惜来抗议这种暴行;《氓》以女主人被遗弃的可怜遭遇、万分悔恨的倾诉和毅然决绝的态度,道出当时社会制度的罪恶。《国风》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诗经》的这种语言特点并非苦心营造出来的,而是劳动人民对事物细致观察后的自然流露,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

特色和影响

《诗经》是中国诗史辉煌的起点,它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与《诗经》基本同时代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则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开启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第二,《诗经》除极少数篇章外,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几乎没有虚构出超越人间的神话世界,所讲的是关于政治风波、春耕秋获、男女情爱的悲欢哀乐,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化重现实性的体现。第三,《诗经》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显得较为克制与平和,由此使得抒情常带忧伤、隽永和细腻的特点。这个特点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后来的诗歌。第四,《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音律平稳。同时,《诗经》常采用叠章的形式以及双声、叠韵的词语,借以强化感情的抒发和声韵上的美感。第五,《诗经》运用许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作品的形象性。按朱熹《诗集传》的解释,“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陈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的内容做铺垫。赋、比、兴被称作《诗经》的三纬,并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艺,这种谋篇方法的成熟运用是诗经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图卷(局部)·南宋·马和之

图卷取材于《诗经·小雅》中 k9777z46jbjZodvyZFEoE+R48HoWsJtCb8hGJkAfNHjZnTRbGN/vwRSy3ZFBpX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