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词:周族西迁/西伯称霸

小邦周的崛起

公元前11世纪初

周族是活动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族群,具有悠久的历史。夏商鼎革时,周族被迫西迁,与西部的戎狄杂处混居。公刘时期,周族得到较大发展,社会形态也由氏族部落进入了国家阶段。亶父时期,周族在亶父的带领下迁徙到今陕西岐山之下的周原。此后,周人经王季、文王、武王三代人的努力,推翻商朝,建立了“赫赫宗周”。相较于夏、商而言,周是后起的僻远小国,故史书有“大国商”“小邦周”之称。然而正是这个蕞尔小国却代商而起,开创了八百年基业,奠定了华夏文化的主体,成就了令后人传颂的惊世伟业。

后稷播百谷

相传周的始祖为弃,是轩辕氏黄帝的后裔。其母为有邰氏女,名姜嫄,传说为黄帝曾孙帝喾高辛氏的元妃。据《诗经·大雅·生民》记载,周族始祖弃出生的情况大致是:弃的母亲姜嫄在野外偶然踩在了一个巨人足迹的大脚趾上,感而有孕,生下了始祖弃。之所以名弃,是因为他曾3次被其母抛弃。从姜嫄生弃的传说当中,仍可窥见周族起源的蛛丝马迹——弃诞生的过程,正好反映了周人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历史。周人之所以奉弃为始祖,大概是从他开始,周族才建立起独立的父系氏族部落。弃的外家有邰氏,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族群。由于受到有邰氏农业生活的影响,弃从小就喜欢玩种麻植豆的游戏,长大后便成为耕种庄稼的能手。他不仅掌握了除草、选种等先进的耕作技术,还会根据不同的土质选种适宜的庄稼。在弃的带领之下,有邰氏很快成为著名的农耕部落,弃自己曾被尧任命为农司,后来又被舜任命为后稷,专门主管农事。他的后代也世享恩泽,累居后稷之官。后人为了纪念弃对农业的贡献和他勤于农事而死的精神,尊奉他为农神。

公刘与亶父

根据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所列周族的世系,从后稷到武王克商的先公时期,共有15位先公。“15”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从周族兴起的虞夏之际到周文王,历经夏、商两个王朝,共1200多年历史,绝非15代人能经历完成的。在这15个有史可查的先公里,公刘和古公亶父是周人的两个著名先公。公刘时期,周族逐渐强大起来,并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迁徙——周人从邰迁到了豳(今陕西旬邑县西南)。公刘不仅有计划地选定和营建了新的国都,创建了国家机器,还带领周族恢复并发展了农业生产,周族的社会形态也由氏族部落进入了国家阶段。所以,公刘是第一个被尊称为“公”的周人先祖,是著名的先公之一。

后稷像

后稷善于种植

周族的另外一位著名先公——古公亶父被周人尊称为“大王”,周族先公也是自亶父时才开始称王。古公亶父之所以赢得后人如此尊重,主要源于他的两项功绩:一是带领周族从豳地迁到了岐山之下的沃野周原,二是开创了剪商的霸业。由于豳地处于戎狄等游牧氏族部落的包围之中,经年战乱,古公亶父就率领族众沿着渭河西行,从今天的晋西南迁到了岐山之下的周原,在那里奠定了周人迅速崛起的基础。自从亶父迁岐、营治周原之后,仅经过季历和文王两代人的努力,就使原来的“小邦周”变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强大国家。到武王时,则旌旗一挥,天下诸侯响应,一举灭商。所以亶父在周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被尊为“大王”,其位在“烈祖”之首,史书也称自大王时,“实始剪商”。

季历被杀

公刘像

公刘,生卒年不详,姬

古公亶父在岐山下建国,开创了剪商霸业。他有三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即《史记》所称“虞仲”)及幼子季历。相传亶父看到季历的儿子昌有“圣德”的兆象,决定把王位传给季历,而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给季历而逃亡到“荆蛮”之地,断发文身,建立了后来的吴国。后世史学家认为,太伯、仲雍与季历之间的权位谦让之事可能发生过,但肯定不是单纯的退让避嫌之举。事实上,在亶父率族众西迁之时,就对周族的力量进行了部署:一是让太伯继续留守豳地以抵抗戎狄,保持周族原有的影响。后来,出于形势变化和战略考虑,太伯率部分族人从豳地南下,来到今江苏苏州一带建立吴国;二是让次子仲雍西迁之后在岐山西北面的地区开疆拓土;三是让幼子季历和亶父一起营建周原,作为周人的大本营。季历在父兄的帮助之下,使周国的势力得以迅速发展。其后,文王的经营又为武王的一举灭商进一步做好了准备。

泰伯墓

泰伯即太伯,墓位于江苏无锡鸿山。鸿山又名古皇山

大王死后,三子季历称王,也称王季。古公亶父时期,基本解决了周边夷狄的威胁,而季历在太伯的帮助之下,四处开疆拓土,先后为商王朝征讨了鬼方、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和始乎之戎。鬼方是殷周之际居于中国西北方的一个方国,他们经常骚扰中原,对商王朝边疆构成威胁。商王武乙统治时期,季历奉商王命令讨伐鬼方,力战三年,俘虏了鬼方二十多个部落首领。继征服鬼方之后,季历又于商王文丁时期进一步征讨山西地区的燕京之戎。燕京之戎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族群,今山西静乐周围、汾水两岸直到祁县以西、介休以北,方圆一百多千米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燕京之戎比较强大,季历曾被打得大败而归。由于征伐燕京之戎受挫,季历转而征伐山西地区的余无之戎,大获全胜。在这之后,季历又分别征伐位于滹沱河流域的始乎之戎和翳徒之戎,都取得了不俗战绩。

史墙盘·西周

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盘型巨大,底部

在季历继位的初期,由于商王朝必须联合周人对付进犯中原的戎狄,所以商王对周人很倚重。在季历对鬼方用兵取得初步胜利时,商王武乙曾赐给他土地、玉器以及马匹,以示奖励;后来,商王文丁为了嘉奖季历攻克余无之戎的功劳,又命他为诸侯的方伯首领。但是,因伐戎而强大起来的周族也就逐渐成为商王的心头之患,季历因其势力的不断扩大招致商王的猜忌,最终被文丁杀死了。

文王即位

季历被商王文丁囚杀之后,其长子昌继位。昌就是被后人尊奉的周文王。文王继位时已届中年,他当时接管的领土范围不过百里,远不是商王朝的对手。鉴于父亲季历的悲惨结局,文王一方面小心谨慎地侍奉宗主国——商王朝,以减少商王的顾忌和猜疑,另一方面则暗中壮大实力,积极谋划剪商大业。

文王在位的时间很长,据说有五十年之久。他内修政事,建立了一套卿士制度,健全了政权机构;并积极选贤任能,广罗人才,如后世熟知的军师姜子牙、弃商纣而事周的大臣辛甲以及众多方国首领如散宜生、鬻子、闳夭、太颠等都被文王所用。此外,文王还勤于政事,发展农业生产,关怀小民、照顾鳏寡孤独,使万民咸和。在文王的贤明统治下,周的国势蒸蒸日上,在方国、部落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河东小国纷纷归附到周王旗下。

文王在对外团结诸侯的同时,一直殷勤、恭顺地侍奉商王,终于博取了商纣王的信任。纣王册封文王为西伯侯,让他负责征讨叛国事宜。文王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有计划地用兵西方,解除戎狄对周的威胁。文王先后灭了周以北的犬戎和以西的密须,为东进灭商消除了后顾之忧。犬戎是古公亶父迁岐之时就为患不宁的混夷,密须则是居于今甘肃灵台周围的 姓之国,势力颇为强大,经常骚扰周民,所以文王首先征伐这两地。为了达到东进灭商的目的,文王在打败密须之后,把都邑迁到了位于岐山之南、渭水北岸的程,即《逸周书》所说的“周王宅程”,以图向东发展。

文王宅程之后,积极向东推进。他先东渡黄河,进入河内地区,攻伐黎、邘等国;接着沿渭水东进,拔掉商朝在渭水流域的重要据点崇国。黎又称耆,地处晋东,其地迫近商朝的本土。在灭掉密须的第二年,文王伐黎,《尚书·西伯勘黎》记载了此事。邘国在黎的南面,位于黄河北岸,应在今天河南沁阳周围,属于商王的田猎范围。黎、邘两国距离商都朝歌已非常接近,且在山西高地的东边,可俯瞰商朝王畿的平原,直扣商朝的大门,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周人在攻克黎、邘两国之后,又于第二年攻伐崇。崇位于今陕西户县附近,在殷商末年属于崇虎侯的封地。崇国是周人东进的一个重要障碍,因为崇虎侯是商纣王的亲信,负责在关东监视周人。文王就曾由于此人告密被商纣王囚禁于 里,最后在周大臣闳夭进献了美女、良马和奇物之后才被释放回周。但是崇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经过了一场持久的攻坚战之后,周人才征服了崇。伐崇的胜利不仅拔掉了商王朝楔在渭水流域的一颗钉子,扫除了周人东进的一大障碍,同时还让周人拥有了关中的膏腴之地,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经济实力。《诗经·文王有声》记述,在征服崇之后,文王把都城从渭水北岸的程迁到了渭水南岸的丰邑(今陕西户县)。丰邑在地理形势上更适合做国都,从这里出发,调动灭商的大军将更加便捷。史书称文王在这里建有灵台和灵囿,据后世考古发现,这里建有城墙及与其相匹配的城沟,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千米。

羑里演易坊

位于今河南汤阴北部,这里曾囚禁

文王雕像

文王于迁都丰邑后不久就去世了。他虽然没有完成剪商大业,但是为武王伐商做好了准备:在当时的中国版图上,周人已经占据了渭水流域和黄河中游一半的土地,还有晋南和江汉地区;而商王只剩下黄河下游以及东边的东夷之地,可以说周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所以在武王继位后不久,就一举灭掉了商王朝。 5k/hj3qj1mYO5qYz2aP9g8WGc5XepYnfBO17Qi63jyNcR67EFOf9eG9lOWOhxF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