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

二里头遗址和夏文化

⊙寻夏之旅⊙建筑奇迹⊙夏代国家的形成⊙房基和墓葬

在中国早期国家的文明探源中,夏代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殷墟发掘后,商代的史实被确立为信史,论证夏代的真实性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早在20世纪中叶,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根据《竹书纪年》中的传说和《史记》的记载,将夏代列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然而,单靠文献资料研究夏代历史,许多问题很难解决,甚至不可能得到解决。而考古发现无疑对认识夏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夏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

寻夏之旅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境内洛水南岸的二里头村南。遗址以二里头村为中心,其范围包括洛水以南的四角楼村、北许村和喂羊庄,总面积约4平方千米,重要文化遗存分布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遗址依山临水,东阻成皋,西挡崤函,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十分险要。

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二里头文化

这件纹牌高16.5厘米

玉刀·二里头文化

此玉刀为青玉质,玉色温润,在造型上保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著名历史学家徐旭生功不可没。他首先从文献资料估计夏氏族活动的主要区域,认为有两个地区应该特别注意:第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附近地区,尤其是颍水上游的登封和商丘地带;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河下游一带。1959年,徐旭生亲自率人赴河南进行考古调查,经过一个月的活动,果然在河南偃师发现了遗址。同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开始进行发掘工作。从1960年至1964年,洛阳考古队在二里头先后进行了8次发掘,先后发现了作坊遗址、陶窑、窑穴、水井、墓葬、铜器、玉器、陶器等。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断定这是一座早期城市遗址。考古学家根据发现的不同时期的陶器断定二里头遗址的文化特征大约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商代前期文化之间,在考古学上通常称为二里头文化。而二里头遗址可大致推定为夏朝中晚期的王都。

青白玉鸟纹坠·二里头文化

玉坠高9厘米,由青

建筑奇迹

青玉刀·二里头文化

玉色墨绿,体长呈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二里头遗址发掘又取得新进展。该遗址的主要宫殿基址重见天日。1974年,二里头发掘队发现一号宫殿遗址。1977年,又发现了二号宫殿遗址。一号殿遗址夯土台基略呈正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基址上面保留有排列整齐的柱子洞和木骨架墙基,柱子洞垫有卵石作为柱基。在基址中部偏北方是正殿,下面是长方形基座,厚3米多,底部平铺3层卵石,基础坚固。在基座上面有22根廊柱,每根廊柱外侧有2根擎檐柱,用以支撑屋檐。这样大的宫殿建筑,应是当时王权的象征。二号殿位于一号殿东北150米左右处,形状与一号殿基本相同,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3米,东西宽约58米,面积较小,不过保存得较好。在基址北部中间也有一座殿堂,建在一个正方形的平台上。沿基址的东西边是走廊,在南边也有一条走廊,南大门是庑式建筑。由殿堂和廊庑形成了庭院。在庭院下有一个由陶管构成的排水管道。从这两座宫殿基址的出土文物来看,还未发现使用瓦的痕迹,只有少量的木柱灰烬和草拌泥块。据此可推断,宫殿的建筑材料应是以木头、草泥为主。

二里头遗址三号基址考古发掘现场

二里头遗址中现编为三号

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仍在进行,所以还不能得出一张比较完整的遗址布局图。不过,二里头的宫殿遗址肯定远不如后世宫殿豪华壮观,但它坐北朝南和封闭式的布局,以及高基台、木架结构等特点,都为后世宫殿所沿用。二里头的宫殿形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先河。

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出现及发展,从来都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物来看,二里头的社会经济较以前已有了显著的进步。在农业经济方面,有扁平石铲、蚌铲、木耒、石刀、石镰、石斧等,而且这些工具数量众多,制作精致。人们使用这些生产工具耕地和收割,劳动效率较龙山文化时期已有了明显提高,表明了农业生产的发达程度。在手工业制作方面也出现了细致的分工,有铸铜、制玉、制陶等不同工种。在遗址中,发现有铸铜作坊及铜器,如爵、刀、鱼钩等。有些铜器做工比较粗糙,铸造比较原始,而有些铜器器型非常规整,制作较为精致,说明这一时期已处于铸铜的初级阶段了。又如制玉,不但种类繁多,如有玉制的管、琮、圭等,而且工艺水平很高,雕琢精细,线条流畅,抛光讲究,甚至看不出被雕琢过的痕迹,如果没有专门的匠师是制作不出来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制玉已成为当时一种专门的手工业。这些珍贵的玉器,数量虽少但质量上乘,应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制作的。再如在遗址中发现了酒器,其制造工艺也相当高超,同时也表明当时已有较多的剩余农产品,否则酿酒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便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活动,即商品生产和交换。二里头遗址三期出土的文物说明当时商品交换和贸易也发展起来了。在遗址中发现了一种贝。这种贝有两种职能:一是装饰品,二是货币。海贝产在沿海地区,离中原地区较远,说明当时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已很广泛,贸易和交换已有了较大的发展。

青铜斝·二里头文化

斝是古代的一种酒器

从对二里头出土物的简单分析来看,当时不但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而且手工业本身也有了细致的分工,已经出现了商品流通,这些特征应是属于阶级社会的。

房基和墓葬

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在二里头遗址的房基和墓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房基有的长达9米~10米,宽5米左右,地面坚硬,铺有薄层石面;有的屋址还发现了四边磨光的石柱基和柱子洞,已与原始公社时期的地穴式或半地穴式房屋完全不同。这些屋址应是当时奴隶主贵族的。

墓葬也很能说明贫富和阶级分化的出现。墓葬分大、中、小三型。大型墓只发现一座,墓口呈正方形,面积达25平方米,可惜曾被盗过,具体随葬品的情况不得而知。中型墓皆为长方形,长约2米,宽约1米,随葬品一般有10件左右,最多达20件,有玉铲、铜戈、绿松石饰等,很可能是奴隶主贵族的墓。小型墓数量较多,长约2米,宽约0.7米,随葬品数量在4件~10件之间,很可能是平民的墓。此外,还有一部分墓没有随葬品,而且墓主有的是捆绑埋葬的,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四肢被分解,这些墓很可能是奴隶的。

总之,从房址和墓葬来看,当时已有不同等级的划分,随葬品的数量悬殊,也说明当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有可能就是奴隶制国家了。 j30GyOIcaOaHx8IHPWha5Nl5PR6zJ4uJ7kPEXQ2GM3F5hfrlboofD7tXkixV5C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