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词:统一印度/定佛教为国教

传奇大帝阿育王一统印度

公元前3世纪

古老神秘的印度,造就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豪杰——阿育王。他命运多舛,但不甘沉沦;心中有佛,却不消极遁世。他施展雄才大略,开拓了庞大的孔雀帝国,使人们摆脱动乱苦海,荫庇后世。

帝王传奇入世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罗笈多的孙子,他的母亲是瞻婆罗国婆罗门的女儿——当时的一个相师预测她将来必当王后,而且会有两个非同寻常的儿子,一个儿子是将来的转轮圣王,另一个要出家当罗汉。婆罗门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把女儿精心打扮一番,带到华氏城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嫁给国王宾头沙罗。

阿育王教法纪念柱

雕刻着阿育

桑奇大佛塔

其独具特色的牌坊,无

由于阿育王的母亲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国中女子无人可敌,所以她一下就被宾头沙罗选中并立为王后,不久就生下了阿育王。在嫔妃云集、后宫竞争激烈、母以子贵的大环境下,阿育王的母亲认为这下她所有的忧患都没有了,就给儿子起名“阿恕伽”(“无忧”的意思)。

阿育王的母亲很受国王的宠爱,但因为阿育王相貌丑陋、脾气暴躁,所以在宾头沙罗的100个儿子中是最不受宠爱的一个。有一天,宾头沙罗在金地园召集所有的儿子来参加宴会,同时请有名的相师为各个儿子相面、占卜,看哪一个儿子有帝王之相,将来能继承王位。阿育王自认不得父亲的喜爱,不愿意去参加宴会,在母亲的百般劝说之下才去了金地园。

阿育王骑着笨拙的老象,慢慢吞吞的,心里想:母亲真是的,我哪里有什么帝王之相啊!去了肯定会遭父亲的白眼和无端指责,还有其他兄弟的百般嘲笑和侮辱。金地园那天张灯结彩、装饰得富丽堂皇,奴仆们忙得团团转,其他的王子个个高傲无比,自认都是真龙天子,一副高贵威严的样子。他们坐在华丽的坐具上,用着金银器皿,觥筹交错,开怀畅饮,谈笑风生。阿育王只能席地而坐,一副失意落魄的样子。与此同时,那个相师已经在默默地打量各个王子。他惊奇地发现阿育王最有帝王之相,但深知国王最宠爱的是长子苏深摩。为了投其所好,哄国王开心,便假意说苏深摩最有帝王之相,将来必能治理好国家。

弑兄夺权为哪般

不久,西北边境呾叉始罗国发动叛乱,宾头沙罗派阿育王去镇压,却不给他提供军事装备和粮草,“唯有四兵,无有刀杖”。呾叉始罗国民骁勇善战,桀骜不驯,很难安抚。但是阿育王坚韧不屈的性格,使他没有退缩。他积极筹措战事所需,英勇奔赴战场。出人意料的是,呾叉始罗国主要是不满孔雀帝国所派的地方官员过于残暴,所以闻讯阿育王到来,夹道欢迎。阿育王兵不血刃地平定了叛乱,也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赞誉,一举成名,威震四方。

宾头沙罗晚年, 叉始罗国再次爆发起义。宾头沙罗为了让长子苏深摩也能获得一定的功勋,巩固王位,于是派苏深摩去讨伐呾叉始罗。可苏深摩没能很快地解决呾叉始罗的问题,反而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中,致使宾头沙罗“即生疾病”。这时,宾头沙罗本想召苏深摩回朝,派阿育王去接替他继续讨伐 叉始罗国,可与苏深摩有过节的朝中大丞罗崛提多却联合其他大臣拒不执行。

历史断面

“商业之都”华氏城

华氏城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都城,也是古印度最大的城市,公元4世纪后,又曾为笈多王朝的都城。

根据史籍记载,华氏城长约15千米,宽约2.8千米,共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华氏城素有“香花之城”的美誉,城里树木郁郁葱葱,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花园——据说里面养着许多美丽的孔雀。华氏城更是以繁盛的工商业而闻名遐迩。公路以华氏城为中心,四通八达,辐射到各地,连接了星罗棋布的城镇和通往国外的主要商道。城内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商旅如云,堪称国际化的大都市。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南印度的宝石、西北印度的毛毯、东印度的亚麻布,还能购买到来自西方的马匹、红珊瑚和玻璃等。

宾头沙罗病情加重后,阿育王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在宾头沙罗死后,抢先继承了王位,以罗崛提多为相。苏深摩闻讯带兵赶回,想用武力夺取王位,结果惨败。随后其他王子也发动了叛乱,但都被阿育王一一平定。

雄才大略展功勋

阿育王作为孔雀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为统一古印度、建立庞大的孔雀帝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阿育王当王子时,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曾经征服过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 叉始罗、怯沙国、乌贾因和尼泊尔等。他继位之后主要的工作也是平息叛乱、开疆拓土。经过几年艰苦的征战,阿育王建立了古代印度最大的帝国——帝国版图东起布拉马普特拉河,西抵今巴基斯坦西境及阿富汗的一部分,北迄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南达佩内尔河。

阿育王古堡遗址

晚年的阿育王自感罪孽

阿育王即位之初,众臣“轻蔑阿恕伽,阿恕伽密欲治之”,于是便借一点小事而杀“500大臣”。后又借故杀了宫中500宫女,并听信宠臣罗崛提多的主张,设立“人间地狱”。

为了巩固政权,阿育王逐渐改变了前期残暴的统治政策,从佛教中领悟出一套新的统治政策,即“大法”。

“大法”对内推行仁政,主张对臣民慈悲、慷慨、真诚,同时修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工程。阿育王的一道诏令上曾写道:“我已下令在路边种植榕树,给牲畜和人们以荫凉。我已下令种植果园林,下令每隔14千米挖水井并建驿亭。我设立了许许多多的供水点,以供牲畜和人们享用。”阿育王还引进药草、修桥建路、兴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他还身体力行,放弃了历代帝王游山玩水的习惯,进行宣教旅行——在旅行中,阿育王广泛接触僧侣和百姓,并向他们施赠钱财,宣扬自己的“大法”。

阿育王放弃了对外的军事征服,与邻国搞好关系。他要求臣民孝顺父母、尊敬年长者和老师;慷慨地向宗教人士布施;善待奴隶和仆人;怜悯穷人和不幸的人;不杀生。

为了使“大法”得到有力的贯彻和实施,阿育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一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诏令,并把它们刻在石壁、石柱、石碑上,称为“岩谕”“柱谕”和“碑谕”,放置在群众聚集的场所,号召、感化人民遵守,而且刻成多种文字以使当地人认识遵行;另一方面他任命专门的监督官员,专门负责“大法”的推行和实施。

阿育王崇奉佛教,关于阿育王皈依佛教,还有一个小故事。公元前260年,阿育王带领数十万的步兵、骑兵、象兵、战车队向羯陵伽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羯陵伽的军民进行了殊死的反抗,但这更激起了阿育王的侵略野心。经过几次较量,阿育王的将士终于攻破了羯陵伽的首府,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城。当阿育王怀着胜利的喜悦,走进羯陵伽城时,他看到的是血流成河、横尸遍野、妇孺恸哭的悲惨景象。他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撼,产生了深深悔意。

在苦苦思索如何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时,阿育王在高僧优波及多的感召下,接受了佛教。此后,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阿育王一方面在全国各地广建寺塔,优待佛教徒;另一方面派遣大量的僧侣团四处传教,甚至把王子摩哂陀和女儿僧伽蜜多罗也先后送到锡兰,宣扬佛法。佛教从东南传入东南亚,从西北传入中亚细亚,最后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公元前253年,阿育王在华氏城主持了佛教史上著名的第三次结集。所谓“结集”就是召集大批僧人会诵佛法,进行佛经的编纂工作。这次结集使古佛经最后定型。

在阿育王的护佛行动中,最为人称颂的就是打开佛陀入灭后“八王分舍利”的舍利塔,取出其中的佛陀遗骨,集中起来重新分为8.4万份,再于全国各地的交通要道上建8.4万座塔,把8.4万份舍利分别安奉于塔中,供来往行人礼拜。桑奇最原始的小砖塔正是那8.4万座塔的其中一座。

阿育王不仅大力弘扬佛教,而且对其他宗教采取宽容的政策。针对当时教派林立、矛盾复杂的局面,阿育王还极力缓和各个教派的对立情绪。比如,他要求人们克制对于异己派别的批评,相互尊重;召开宗教会议,使不同教派的领袖有机会对话,增进理解;提倡学习不同教派的经典,开阔眼界;摆脱狭隘的宗教偏见,从而达到各宗教的和睦团结。他宽容的宗教政策为印度以后历代开明君主所效仿。

功过是非后人评

阿育王的“大法”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他结束了印度十六国以来300年战乱频繁的动荡时代,在他统治期间未出现大的战争,为印度人民争取了30年的和平;其次,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行会普遍建立,制作工艺达到很高水平。同时阿育王还统一规范了国家的税收,使得国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旺,印度的货物经陆路和海路畅销至欧洲、西亚、中亚等地。

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阿育王时期在桑奇地区修建的高大的佛塔,后世几经修缮,目前已成为印度一大景观。值得一提的是,阿育王时期制作的许多木雕迄今仍保存完好,精美绝伦,这在炎热潮湿、蝼蚁横行的印度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它和那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0多处刻有赦令铭文的圆形石柱,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的范畴。最能体现这一时期高超的建筑雕刻技艺的是今瓦腊纳西鹿野苑地方的独石柱,柱头刻有4个半身狮子像,刻工细腻,线条明晰,庄严而生动。

总而言之,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宗教家。在他统治时期,印度政治、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孔雀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国家繁荣富强、和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但到了晚年,他变得昏聩而迷信,常常把大量财物滥施给佛教僧侣,以致影响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最后,他丧失了权力,抑郁而终,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也很快衰落下去。

阿育王画像

晚年的阿育王皈依 lFxhGKU08A9E4Nm+F5D/eXOD1VU1JY46e17bG4q2pNO2y0/xiXYQxz9pfmdDtJ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