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布匿战争

公元前477年~公元前147年

关键词:毁灭迦太基

罗马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罗马”,其原因在于罗马人的征服。自台伯河边建城之日起,罗马就处于战争的腥风血雨之中。它不断地征服、征服、征服,征服了意大利、征服了迦太基、征服了高卢、征服了非洲,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湖,建成了西方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

征服意大利

罗马的征服是从意大利的伊特那斯堪人开始的。伊特那斯堪人生活在罗马北面,紧邻罗马,曾经十分强大,做过罗马人的王。当罗马强盛到要对外扩张时,首先要征服的当然是伊特那斯堪人。从公元前477年起,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伊特那斯堪人都失利了。最后,罗马终于攻占了伊特那斯堪人的首城维爱,伊特那斯堪人有的被杀,有的被卖为奴隶,他们的土地则被分给了罗马的平民,每人七犹格,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两公顷。征服伊特那斯堪人后,罗马便控制了整个台伯河流域,让台伯河变成了它的内河。

古罗马战士的短剑

古罗马短剑是一种以

罗马征服的第二个目标是它东面的萨姆尼特人。萨姆尼特人住在亚平宁山脉里,是勇敢的山民,喜欢到处抢战利品。当他们去抢罗马南面的卡普亚城时,卡普亚便向罗马求助,罗马当然求之不得,爆发了第一次萨姆尼特战争,萨姆尼特人顶不住罗马人,便退走了。

萨姆尼特人退回山区后,经过几年休整,又冲出来了,罗马人以为又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萨姆尼特人打败,可惜运气不好,他们的5万大军被围困在一个叫考狄昂的峡谷里,眼看就要被杀得一个不留。统军的罗马执政官只好投降,那些萨姆尼特人把两支长矛插在地上,再在这两支长矛上横一根长矛,组成个狗洞一样的东西,让被俘的罗马人一个个从这个洞里钻过去。按照罗马风俗,这是比死还要丢人的事,就像我们中国人所称的“胯下之辱”一样。但他们也知道,如果不这样做,这5万罗马人就完了,整个罗马也就完了,他们是全罗马的精英。除了钻洞之外,罗马人还被迫起誓永远不与萨姆尼特人为敌。这样,萨姆尼特人就放了他们,让他们回到了罗马。

以后的五年里,罗马就像被吴王夫差击败之后的越王勾践,表面上向敌手屈服,暗地里也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养精蓄锐。五年之后,他们自信能打败敌手,立即打破誓言,向萨姆尼特人发动了进攻。俗话说,哀兵必胜,这次罗马人也像勾践一样打赢了!

这次战争过后平静了十多年,但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公元前298年,终于爆发了第三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萨姆尼特战争。

这次,认清了罗马人真面目的萨姆尼特人决心与罗马决一死战。他们与意大利北面的高卢人结成同盟,共讨罗马。这些高卢人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之南的意大利北部,被罗马人称为野蛮人。像其他的高卢人一样,这些被称为山南高卢的原住民勇敢善战,曾经多次打败过罗马大军。然而这次的情形和以前完全不同了,罗马已经不是昔日的罗马,高卢也不是昔日的高卢了。

公元前296年,罗马与萨姆尼特及高卢联军在一个叫森提卢的地方进行了决战,并且打败了他们。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决战,最后罗马人不但征服了萨姆尼特人,意大利中部的其他城市看见罗马人的势力已经如此强大,于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也纷纷向罗马人举起了双手。

伊斯特那堪人、萨姆尼特人等都生活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罗马人征服中部后,随即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南部。意大利南部有另一个比意大利更好听的名字——“大希腊”,是一些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受到进攻的大希腊便向自己的母邦希腊求援。这时希腊最强盛的国家是伊皮鲁斯,国王叫皮洛士。他统领军队,包括步兵、骑兵,甚至有20头大象,来到了意大利。皮洛士先战于赫拉克里亚,再战于奥斯库卢姆,把罗马人打得大败。不过,他在两次战争中也损失了不少有生力量,弄得他得胜后视察战场时,叹了口气说:“要是再来这么一次胜利,咱们也就完了!”这就是西方现在还流行的俗语“皮洛士式的胜利”的起源,它的含意容易明白,就是指那些代价太大,甚至得不偿失的胜利。

打败罗马人后,皮洛士没有乘胜进军一举攻克罗马,而是打起南部西西里岛的主意来,但这就与当时的另一个强国——迦太基发生了矛盾。迦太基人便把军舰开进了台伯河口,鼓励吓得不敢再战皮洛士的罗马人出战。罗马人出战了,并且打败了皮洛士,让他带着败兵退回伊皮鲁斯去了。此仗之后,大希腊的城邦老老实实地归附了罗马。罗马控制了整个南部意大利。

古罗马广场一角

图片表现的是古罗马广场

从这时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意大利半岛差不多都归罗马了,北面隔着阿诺河与高卢人相望,南面则隔着墨西拿海峡与曾经援助它的迦太基人对峙,自皮洛士走后,迦太基便占领了整个西西里岛。此后便发生了罗马对外战争中最重要,也最血腥的战争,史称“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

初战迦太基

勒古鲁纪念柱

这个纪念柱

迦太基是腓尼基人的后裔,腓尼基人是腓尼基字母的创立者,这腓尼基字母乃是希腊字母的祖先,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以后的英语、德语、法语等都来自拉丁语。

腓尼基人天生善于航海,像希腊人一样到处建立殖民城邦,迦太基就是其中一个。只是这时候腓尼基人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他们的后裔迦太基人却在遥远的非洲创立了海上强国,以非洲北部的迦太基城为中心,一直扩展到西班牙南部,还占领了地中海中的几个大岛,如科西嘉、撒丁、西西里等。

靠着垄断地中海的贸易,迦太基人有钱极了,它的军队也是用钱请来的雇佣军,里面什么人都有。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迦太基的雇佣军很有战斗力。

公元前264年,隔海相望的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终于爆发了战争,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战争一开始,两军的优劣马上分明了。陆上,罗马陆军显示了无敌的力量,不久就占领了几乎整个西西里岛,但迦太基在海上取得了胜利。罗马深知要想与迦太基争霸,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不可能的,便开始大造战舰。聪明的罗马人发明了一种新型战舰。这种军舰其他方面与老式战舰没两样,但上面挺着一根长长的吊桥,一旦看见敌舰,就一个劲地向敌舰冲去,然后吊桥一松,落将下去,吊桥头上有尖钩,就像钉子一样钉住了敌舰。罗马的步兵顺着吊桥向敌舰冲去,与舰上敌军近身肉搏。这样海战就等于陆战了。罗马人的陆军举世无双,这样海上优势也归了罗马。

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23年,战场包括西西里岛、海上以及非洲北部迦太基本土。战斗十分激烈,西西里岛上,迦太基军队的优秀统帅汉密尔卡面对占优势的罗马陆军,仍坚守根据地;海上,罗马虽然有优势,但迦太基仍在顽强抵抗;至于在非洲的迦太基本土,发生了一个插曲。先是罗马的执政官勒古鲁率军在非洲登陆,向迦太基本土发动进攻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不久就被迦太基人打败了,勒古鲁也做了俘虏。他被俘后,向迦太基起誓说,只要迦太基人放他回去,他一定会让罗马与迦太基签订和约,结束战争。迦太基人像从前的萨姆尼特人一样天真地相信了这个罗马人,把勒古鲁放了。勒古鲁回到罗马后,不但没有劝罗马人与迦太基人讲和,还鼓动他们继续与迦太基作战。但他遵守另一半信约,回到了迦太基,让迦太基人把他杀了。

勒古鲁的死更激起了罗马人的斗志,他们更勇敢地战斗着。迦太基人终于战败求和,结果是迦太基人退出西西里和附近岛屿,赔罗马人3200塔兰特银子。第一次布匿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但这仅仅是另一次大战的开始。

名将汉尼拔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迦太基将领汉密尔卡看到迦太基本土已经满目疮痍,决定去侵略西班牙南部的殖民地,因为那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跟随他的除了军队外,还有一个9岁的孩子——他的儿子汉尼拔。到了西班牙后,汉密尔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小汉尼拔跪在神坛和迦太基列祖列宗的牌位前,立誓终身与罗马人为敌。这个小汉尼拔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是未来几十年迦太基人的战神,后世的西方军事学家也称他为“战略之父”,将他和亚历山大大帝、恺撒、拿破仑并称为西方“四大军事伟人”。

话说不满现状的罗马人不断挑衅迦太基。终于,公元前218年,挑起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年已26岁、铭记着誓言的汉尼拔立即统军杀向罗马。

年轻的汉尼拔立即显示了卓越的军事天才,他没有像罗马预期的那样从海上进攻,而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率军从西班牙往东横扫,跨过比利牛斯山,继而历尽千辛万苦,翻越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从天而降般地出现在罗马之北的波河平原。罗马人大惊失色!接下来的15年是西方军事史上最辉煌,也最悲壮的时期之一。

汉尼拔率军渡过波河,向罗马人发动了进攻。此后的15年,他每战必胜,把罗马逼到了毁灭的边缘。先是他们渡过波河不久,遇到了领军前来迎战的罗马执政官,并将他打败。接着罗马派出了盖约·弗拉米尼,他被认为是当时罗马最杰出的统帅,他或许也认为自己的将才足以与汉尼拔匹敌,率军向汉尼拔冲去。于是,在特拉西米诺湖畔发生了古代西方最有名的战例之一——“特拉西米诺湖之战”。罗马军队人数比汉尼拔要多,但结果是弗拉米尼连同他的几万大军全军覆没,这是彻头彻尾的全军覆没,罗马人一个都没能逃掉。

暴风雪: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

此画由英国画家泰纳所绘。这幅油画描绘的是第

坎尼之役

在特拉西米诺湖吃了大亏后,骄狂的罗马人吓破了胆,龟缩在罗马城再也不敢出头。

接着发生了一件令后世许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汉尼拔为何不进攻罗马?像以后的几次一样,兵临罗马城下的汉尼拔没有去博取占领罗马的殊荣,而是转而南下,沿着亚德里亚海岸逐个侵袭罗马诸城。这些城市都是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它们虽与罗马同盟,但一直以来受到罗马人的压迫,汉尼拔的到来倒为许多同盟者脱离同盟提供了好机会。许多意大利城邦脱离了罗马而投向了汉尼拔的怀抱,罗马岌岌可危。

迦太基人的战象部队

公元前218年春天,汉尼拔将27头战象编入了自己的军

到了死亡边缘的罗马找到了一个新救星——昆图·法比乌斯,或译作费边。他有个外号——拖延者。因为他与汉尼拔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压根儿不打。这可以说是他的经验,因为自从汉尼拔纵横驰骋意大利以来,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罗马人从来没有赢过,确实是从来没有!他就干脆不打,像中国古时晋人对付石勒那般,用坚壁清野的法子来拖垮汉尼拔。费边的战术很简单,可以用十六字游击战术来形容:“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他死死跟着汉尼拔,但决不与他正面作战,由于他是在本土作战,熟悉地形,汉尼拔想抓住他打一仗也办不到。但只要汉尼拔部队有人掉了队,他就会饿虎般扑上去吃掉。他的这种战术在那时也许是唯一可用战术,但罗马人觉得脸都丢尽了,决定豁出性命来一搏。

公元前216年,罗马的两名新执政官卢乌·包路斯和盖约·瓦罗率大军在一个名叫坎尼的地方与汉尼拔军会战,爆发了坎尼战役——这也许是西方古代史中最著名的战例,至少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最著名的战例。是役,汉尼拔军有约4万步兵和1万骑兵,因在异国他乡长期奔波远袭,已属疲惫之师。而罗马足有8万步兵和6000骑兵,都是精锐之师,且养蓄已久,斗志旺盛。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成为汉尼拔取胜的障碍,他把自己的军队布置成向敌方凸出的半月形,把老弱之兵放在凸出的中间,精壮之士放在两边延后的部分,再将骑兵置于最外边的侧翼。罗马人则仍按传统的方阵迎战,与汉尼拔军相反,将精锐置于中间,率先冲锋,想一鼓作气将敌人击败。

会战简单经过是这样的:罗马人率先发起冲锋,攻向汉尼拔中军,受到攻击的老弱之兵往后便退。这时,两边的精兵反而向前,与先前凸出去的新月形相反,汉尼拔军形成了凹进来的新月形,这新月形将冲过来的罗马军队团团包围,便出现了这种情形:被围住的罗马军队人数众多,但被挤成了一团,中间的军队没办法发挥力量,而边上的队形也被冲乱,穿盔戴甲的重装步兵失去了轻装步兵保护,这些罗马军的主力顿时成了任汉尼拔军砍杀的羔羊。

古罗马奴隶市场

图中裸体站立着待价而

战役的结果是令人难以置信的,8万罗马大军几乎被全歼,执政官包路斯战死,只有瓦罗等少数几个人逃掉。至于汉尼拔军,包括死者与伤者,仅仅6000。如此辉煌的胜利震惊了整个意大利,一些本来与罗马同盟的大城,如卡普亚和叙拉古,投向了汉尼拔一边,马其顿这个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一度令东方与西方都发抖的国家也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罗马已处于被毁灭的边缘。

《狂欢者》壁画(局部)

图中的人物吹着双笛

奇迹般的转机

这时又发生了一些令人惊奇的事,这些事单纯从战争角度上看难说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最后构成了一个事实:战无不胜、古往今来最受西方人崇拜的统帅之一汉尼拔没有毁灭罗马,而是罗马毁灭了他。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这些事实吧。

取得坎尼大捷,并且获得了卡普亚、叙拉古这些强大同盟的支持后,汉尼拔仍没有乘胜向罗马城发动总攻,而是停止了作战,将军队停驻于南意大利,想通过与其他城市组成反罗马同盟这样的外交手段来消灭罗马。他这个策略本来也是行得通的,但这时他又犯了堪称致命的错误——没有全力援助受到罗马人猛攻的盟军。

罗马这时已经认识到与汉尼拔硬拼只有送死的份儿,于是一方面将罗马所有17岁以上的男子征入军队,另一方面再也不与汉尼拔军正面作战,而是加紧瓦解汉尼拔的反罗马同盟,方法是残酷报复那些与汉尼拔结盟的城市。

迦太基名将汉尼拔

汉尼拔·巴卡(前247—前

卡普亚和叙拉古先后被毁灭,但汉尼拔却袖手旁观。这等于告诉意大利人,千万不要与汉尼拔结盟,这个人虽然厉害,但绝不会帮你。

由于汉尼拔是在距自己非洲和西班牙的基地十分遥远的意大利作战,靠基地补给极其困难,加之这时罗马将军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率军切断了汉尼拔与西班牙之间的陆上通道,将汉尼拔最后一支援军全部歼灭,将这支援军的首领——汉尼拔弟弟的头颅抛进了汉尼拔的帐篷。这对汉尼拔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海上,由于罗马人牢牢控制着地中海,汉尼拔想从海上获得补给也是极其困难的,他的粮食吃一分少一分,他的士兵死一个少一个。相反,罗马人由于本土作战,要粮有粮,要援兵有援兵。

迦太基军港遗址

迦太基城位于北非的突尼斯,与当时的罗马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汉尼拔如果想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乘胜前进,攻下罗马城,彻底毁灭罗马;或者在南意大利建立根据地,与他的同盟结合到一起,靠着他们的补给与罗马打持久战。这两条路在当时并不是不可行的,因为南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在坎尼会战后都站到了他一边,这些地方物产丰富,足以进行一场持久战,如果他想攻打罗马,他们也乐意与他一起来打。但汉尼拔没有,坎尼会战后一段时期,他似乎休眠了,从而错失了最佳时机。而这时罗马正在制定新的战略,这战略将把汉尼拔置于死地。罗马人的战略除了避免与汉尼拔正面作战和摧毁他的反罗马同盟外,第三条战略,也许是最杰出的战略,就是直捣汉尼拔的母邦——迦太基!

最后的毁灭

这个战略的制定者就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以后还会有另一个西庇阿,他是这个西庇阿收养的孙子,他也是一个战争英雄,将一劳永逸地结束布匿战争。由于他们都叫西庇阿,历史上便称爷爷为大西庇阿,养孙为小西庇阿。

正当罗马人在汉尼拔面前没有自信,不知所措时,大西庇阿提出放弃“拖延者”费边的战术,勇敢地起来战斗,不是去和汉尼拔斗,而是去攻打他的母邦,这就是我们中国古已有之的“围魏救赵”之计。

大西庇阿正是用“围魏救赵”之计,直捣迦太基。迦太基抵挡不住,只好急召汉尼拔归国,汉尼拔匆匆归国,慌忙上阵,但这时与坎尼会战相比形势已全然不同了,罗马人兵强马壮,还得到了努米底亚人的加盟。

努米底亚人住在迦太基的后方,向来是迦太基的盟军,他们的骑兵特别英勇善战,一直是汉尼拔军队的主力。但这时努米底亚人反而与罗马人站到了一边,这对双方力量的对比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同时由于迦太基除了汉尼拔外无一将才,迦太基本土的雇佣兵连基本训练都谈不上,作战时哪能领会汉尼拔的意图?这样罗马人在军力上取得了绝对优势。指挥上,现在的大西庇阿也不可与原来的包路斯或瓦罗之流同日而语,是真正的大将之才。

如此,战争的结局实际上从开始就决定了。在这场“扎马战役”中,汉尼拔输掉了平生第一仗,也是最后一仗。这一仗后,他再也没有机会输了,因为迦太基的元老和执政官立即投降了,与罗马人签订了和约。和约规定: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只准保留十艘舰只以防海盗,其余一概交给罗马;向罗马赔款一万塔兰特白银;非经罗马批准不得对外开战,并交出一百名人质以保证履行条约。

第二次布匿战争就这样结束了,迦太基从此不再是强国,而成为一个被罗马征服的附邦。这是公元前202年间的事。

至于汉尼拔,罗马人的最后一个停战条件是迦太基必须把他交由罗马来处置。汉尼拔没有给国人这样的耻辱,他逃走了,逃到了亚洲,然而极度冷酷的罗马人继续追索他,向敢于收留他的一切国家发出战争威胁。最后,走投无路的汉尼拔宁死不肯做俘虏,在亚洲的一个山洞里服毒自杀。汉尼拔就将才来说,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是一枝独秀的,但由于他连续犯下了几个致命的错误,比如没有乘胜追击、直取罗马;也没有及时援助自己的盟友,建立牢固的根据地。汉尼拔的死丝毫无损于他的伟大,他的悲壮赢得了西方人千年的尊敬,而罗马人却因为赶尽杀绝的做法而显得更加渺小。

罗马人胜利了,但胜利的罗马人并没有因征服敌人而满足,他们再一次显示了史无前例的冷血,这冷血在一个叫伽图的人身上最好地体现出来。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迦太基在军事上已根本不足以与罗马为敌,但经济上却依靠贸易而又有了些繁荣的样子。这时,一个叫伽图的元老,到了迦太基,他看到迦太基商业红火,嫉妒之火焚烧着他的心。于是,回到元老院后,他每一次在元老院演说时,都要以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演说:“一定要毁灭迦太基!”这句简单的话将罗马人极端的狭隘与冷酷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什么一定要毁灭迦太基?只因为迦太基,一个可怜的战败者,现在竟然繁荣起来了,这繁荣就是它唯一的罪过。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后来,罗马人终于找到了借口向迦太基宣战,统帅就是小西庇阿。他沿着迦太基向海的一边筑了一道长城,将迦太基的海陆交通彻底断绝,使迦太基人得不到任何供应。这次,自知必死、饿得在地上爬的迦太基人奋勇抵抗,与终于攻进城池的罗马士兵逐街逐巷逐屋地进行战斗。到罗马人最后攻下迦太基时,战争开始时的50万迦太基人只剩下了5万。

罗马人是这样处置迦太基的:将所有活人卖为奴隶,迦太基城被彻底摧毁,夷为平地,并且在上面用犁犁过,罗马人还诅咒说,凡敢再在这里建城的人必遭天谴。

历史断面

努米底亚王国

努米底亚是北非古国,努米底亚人骑马狩猎和从事游牧,他们的活动范围东达今利比亚地域。公元前 3世纪末,马西尼萨统一了国家并任国王,努米底亚人开始接受希腊文化,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国。马西尼萨对外联络罗马反对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在马西尼萨的支援下打败了迦太基。公元前 146年,罗马打败迦太基后,又入侵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 118年马西尼萨的孙子朱古达领导努米底亚人进行反侵略战争,最后失败。公元前46年,努米底亚王国被罗马灭亡,它管辖的地区成为罗马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 guzS+MAy5AuHh5jx8gOs0KfWRS9uETpQs9xYXhKJjWaep91PBXdHh+vWZhjYuP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