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中医学理论体系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积累,形成了理、法、方、药及各种治疗方法齐备、临床疗效显著的科学知识体系。

细目一 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念的概念

所谓整体,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源于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在阐述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等方面时,都贯穿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的基本观点。

(1)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这种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称为“五脏一体观”。

(2)形神一体观: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人的形体结构和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结合与统一,即“形神一体观”。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其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例如,春夏季节,阳气发泄,表现为皮肤松弛、疏泄多汗,机体以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之阴阳平衡;秋冬季节,阳气收敛,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既可保证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又能保证人体阳气不过分地向外耗散。人体四时的脉象变化,昼夜阴阳生理活动变化等,都说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相互统一的关系。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不仅有生物、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每个人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人际关系、婚姻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环境因素通过与人的信息交换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而人也在与社会环境的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与协调平衡。

细目二 辨证论治

(一)症、证、病的概念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即疾病的简称,指人体因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导致的异常变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所谓“论治”,亦称“施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并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的不同,则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所表现的“证”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辨别清楚,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或是辛凉解表,给予适当的治疗。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中医认为,同一种疾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相同的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因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治法就各异。“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中医治病重在“证”的区别。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VRHcR7IGOE3nT+OrT5nyl17zUt6uXkTp5VNlpfws8r/7KoZML17k+S5B2qBueW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