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单元
八 纲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八纲辨证,是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细目一 表 里

(一)表证
1.概念

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2.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3.辨证要点

本证以外邪袭表、卫阳被郁为主要病机;以恶寒发热、脉浮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主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二)里证
1.概念

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里证范围较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于里证的范畴。

2.辨证要点

里证以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为主要病机;一般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表现,脉象多不浮;具有起病可急可缓、病程长、病位深的特点。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二 寒 热

(一)寒证
1.概念

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出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2.临床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3.辨证要点

本证以寒邪闭阻或阳气亏虚为主要病机;以形寒肢冷、喜暖踡卧、面白、排出物清稀、舌淡苔润为主要表现。

(二)热证
1.概念

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出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3.辨证要点

本证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以发热、恶热喜冷、面赤、排出物黄稠、舌红苔黄、脉数为主要表现。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 虚 实

(一)虚证
1.概念

虚证,指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盛,表现以不足、松弛、衰退为特征的各种证候。

2.临床表现

虚证既有阴、阳、气、血、精、津液之不足,又有各脏腑之虚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一般见于体弱多病之人,各种症状表现衰弱,如神疲乏力、气短声低、疼痛势缓喜按、舌嫩、苔少或无苔、脉无力等。

3.辨证要点

虚证以正气虚弱而邪气亦不盛,正邪斗争较和缓为主要病机;以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机体功能衰退的特点,多见于慢性疾病或病变的后期。

(二)实证
1.概念

实证,指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亢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以有余、亢盛、停聚为特征的各种证候。

2.临床表现

实证范围广,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多见于体质壮实之人,各种症状表现明显,如胸腹胀满,疼痛剧烈拒按,痰涎壅盛,舌老苔厚,脉有力等。

3.辨证要点

实证以邪实而正气未虚,邪正交争剧烈为主要病机;多表现为有余、强烈、停积等病证,具有起病急骤、病程较短的特点,多见于疾病的初期、中期。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四 阴 阳

(一)阴证与阳证的概念
1.阴证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向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的,均属阴证范畴。

2.阳证

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向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的,均属阳证范畴。

(二)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五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一)证候相兼与错杂
1.证候相兼

广义的证候相兼,指各种证候的相兼存在。本处所指为狭义的证候相兼,即指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是在表、在里,但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相反的证候存在,是从表里病位、寒热病性、虚实病性等不同角度,对病情进行综合辨别。

八纲中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如:表实寒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里虚热证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按理尚应有表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寒证、表里虚热证。但所谓表虚,常指表证有汗出者;表证无汗者,称之为表实。其实表证的有无汗出,只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毛窍的闭与未闭、邪正相争的不同反应而已,毛窍未闭、肤表疏松而有汗出,不等于疾病的本质属虚。所以,表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寒证、表里虚热证,实际上是阳气虚衰所致的里虚寒证,阴液亏少所致的里虚热证等。

2.证候错杂

证候错杂,指疾病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中证候错杂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主要有以下四种错杂组合关系:

第一类: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如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等。

第二类:表里同病,且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

第三类:表里同病,且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

第四类:表里同病,且寒与热、虚与实的性质均相反的证候,除可有表实寒里虚热证外,其余组合临床极少见到。

(二)证候真假
1.证候真假

指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象。

所谓“真”,指与疾病的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所谓“假”,指疾病表现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即与病理本质所反映的常规证候不相应的某些表现。

2.寒热真假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与体征,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1)真热假寒: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证候。

如病本为里热炽盛者,必有高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渴喜冷饮、小便短黄、舌红苦黄而干、脉沉有力等里实热证的表现,有时尚可出现四肢厥冷、脉沉迟等似为阴寒证的表现。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所致。肢冷、脉迟这些“寒象”与真正的寒证是不同的,如肢虽厥而胸腹部必灼热,脉虽迟而按之必有力。故肢厥、脉迟仍是热证本质的反映,为热极格阴的表现,只不过较一般热证的病机和表现更为复杂。

本证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古代亦有称阳盛格阴证者。

(2)真寒假热: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证候。

如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者,必有四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或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里虚寒的证候,有时尚可出现自觉发热、面色发红、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证的表现。其产生机理,是由于久病而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所致。虽有发热、面赤、口渴等“热象”,但与真正的热证是不同的,如虽自觉发热,但触之胸腹无灼热;面虽发红,但为面色苍白而泛红如妆,时隐时现;虽躁扰不宁,但必感疲乏无力;口虽渴,但欲热饮,且饮水不多;咽虽痛,但不红肿;脉虽浮大或数,但按之必无力等。故发热、面赤、口渴等“热象”仍是寒证本质的反映,为寒极格阳的表现,只不过较一般寒证的病机和表现更为复杂。

本证实际是阳虚阴盛而阳气浮越,故又称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 j2e3SW6OFW6K/KPhZoKOE2xoagdVM8U4bFfe9nUK/i5KIfiOkEBNgfWF7EQcgs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