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单元
望 舌

细目一 舌诊原理

舌与脏腑的关系:舌尖,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 望舌质

(一)舌色
1.淡白舌

主气血两虚证、阳虚证。

淡白舌,舌体瘦薄者,属气血两虚证。淡白舌,舌体胖嫩,舌边有齿痕者,属阳虚水停证。

2.红舌

主热证。

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略红,属外感表热证初起。

红舌,兼有芒刺或黄苔,主实热证。舌尖红,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为肝经有热。

红舌而少苔,舌体小,或有裂纹者,属虚热证。

3.绛舌

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证。

舌绛有苔,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绛色愈深,提示热邪和病情愈甚。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者,为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所致。

4.青紫舌

主血气瘀滞。全舌青紫,其病多是全身性气血瘀滞;舌上局部有青紫斑点,其病多是瘀血阻滞于某局部,或局部血络损伤所致。

舌淡而青紫,舌苔湿润,因阴寒内盛,阳气虚衰,血脉瘀滞而成,属阳虚阴盛证。

舌红绛泛青紫色,苔少而干,为热毒炽盛,灼耗营血,气血壅滞所致,属热证。

舌色紫暗,或舌上有瘀斑、瘀点,属血瘀证。

(二)舌形
1.老嫩舌

(1)老舌:因实邪亢盛,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舌所致。属实证。

(2)嫩舌:因气血不足,舌体失充,或阳虚水停,浸淫舌体所致。属虚证。

2.胖瘦舌

(1)胖大舌:因津液输布障碍,水湿之邪停滞于体内而致。属水湿、痰饮证。

舌淡胖大者,为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所致。

舌红胖大者,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或平素嗜酒,湿热酒毒上泛所致。

(2)瘦薄舌:因气血阴液不足,舌失其濡养所致。属气血两虚证、阴虚火旺证。

舌淡白而瘦薄者,属久病气血两虚证。

舌红绛干燥而瘦薄,少苔或无苔者,属阴虚火旺证。

3.裂纹舌

因热盛阴液大伤,或阴血不足,使舌体失于濡润,舌面萎缩所致。主热盛伤津、阴液亏虚、血虚证。

舌红绛有裂纹,因热盛伤津,或阴虚液损所致。舌淡白有裂纹者,为血虚不润所致。

生来舌面上就有较浅的裂沟、裂纹,裂沟中一般有舌苔覆盖,且无不适感觉者,称为先天舌裂,应与病理性裂纹加以鉴别。

4.齿痕舌

系舌体胖大而受牙齿挤压所致,故多与胖大舌同见。属脾虚、湿停证。

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停证。

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者,为脾虚或气虚致湿停而成。

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边有轻微齿痕者,可为先天性齿痕,多见于小儿或气血不足者。

(三)舌态
1.强硬舌

因热盛伤津,或风痰阻络,筋脉失养所致。主实热证或风痰阻络证。

舌红绛少津而强硬者,属热盛证。舌强硬而胖大,舌苔厚腻者,属风痰阻络证。

突作舌强硬,伴语言謇涩,肢体麻木、眩晕者,为中风先兆。

2.痿软舌

因气血阴液亏虚,筋脉失养而废弛,致使舌体痿软。主阴虚、气血俱虚证。

舌红绛少苔而痿软者,见于外感热病后期,邪热伤阴,或内伤久病,阴虚火旺。

舌枯白无华而痿软者,属久病气血俱虚证。

3.颤动舌

为动风之征,可因热盛、阳亢、阴亏、血虚所致。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者,属血虚动风证。新病舌绛紫而颤动者,属热极生风证。

舌红少津少苔而颤动者,属阴虚动风证。

4.歪斜舌

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或外伤等。常因肝风内动,夹痰或夹瘀,痰瘀阻滞舌的一侧经脉,以致受阻的病侧舌肌弛缓无力,而健侧舌肌正常,所以伸舌时舌体歪向健侧。

5.吐弄舌

多见于小儿,提示心脾有热,或为动风先兆,或见于先天愚型儿。

6.短缩舌

常与舌痿软并见,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舌短缩,色淡或青紫而湿润者,属寒凝筋脉,或气血虚衰证。

舌短缩而胖大,苔滑腻者,为脾虚痰蕴,风痰阻络所致。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者,属热病伤津证。

此外,先天性舌系带过短,亦可影响舌体伸出,无辨证意义。

(四)舌下络脉

舌下络脉,指舌底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纵行的大络脉。正常人络脉管径小于2.7mm,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连线的3/5,颜色暗红,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舌下络脉的变化,有时会出现在舌色变化之前,因此,舌下络脉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舌下络脉细而短,色淡红,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者,为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所致。

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紫红、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状,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改变,都是血瘀的征象。其形成原因可有寒凝、热郁、气滞、痰湿、阳虚等不同,需进一步结合其他症状进行分析。

细目三 望舌苔

(一)苔质
1.薄厚苔

薄苔,多见于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轻浅。厚苔,主病邪入里,或食积痰湿,病情较重。

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病邪入里,为病进。舌苔由厚转薄,或由无苔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2.润燥苔

润苔,为正常舌苔,是津液上承之征;病中见润苔,提示津液未伤。滑苔,主水湿内停。燥苔,见于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耗的病证,提示津液已伤。亦有因痰饮、瘀血、阳气被遏等,致津液不能上蒸濡润舌苔而成。

舌苔由润转燥,表示热重津伤,或津液失布,病势加重。舌苔由燥转润,说明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病情好转。

3.腐腻苔

腐苔,主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病证。

4.剥落苔

剥苔,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舌淡苔剥者,为血虚,或气血两虚证。

镜面舌,主胃气阴大伤。镜面舌,舌色 白,甚则毫无血色者,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病重难治。镜面舌,舌色红绛者,为胃阴枯竭,胃乏生气之兆,属阴虚重证。

5.真假苔

真苔,又称为有根苔,是脾胃之气能熏蒸食浊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说明胃气尚存。假苔,又称为无根苔,因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而致,表明病情危重。

(二)苔色
1.白苔

主表证、寒证、湿证。亦可见于热证。

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表证初起,或里证病轻,或阳虚内寒证。

苔薄白而干,由外感风热所致。

苔白厚腻,为湿浊、痰饮内停,或食积。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为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2.黄苔

主里证、热证。舌苔由白转黄,提示邪已化热入里,苔色愈黄,邪热愈甚。淡黄苔为热轻,深黄苔为热重,焦黄苔为热极。

苔薄黄,见于风热表证,或风寒化入里所致。

苔黄而干燥,为邪热伤津,燥结腑实证。

苔黄而腻,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或食积化腐等证。

3.灰黑苔

舌苔浅黑即为灰苔,深灰即为黑苔。主热极,或寒极。

苔灰黑湿润,舌淡胖嫩者,为阳虚寒湿、痰饮内停之重证。

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者,为热极津枯之证。

(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舌苔和舌质的变化,所反映的生理病理意义各有所侧重。一般认为,舌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舌苔主要与感受的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所以,察舌质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察舌苔重在辨病邪的寒热、邪正的消长及胃气的存亡。

在临床诊病时,不仅要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还应注意舌质和舌苔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舌质和舌苔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舌苔和舌体变化一致

提示病机相同,主病为两者意义的综合。

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主实热证。

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主热极津伤。

舌体红瘦,少苔,主阴虚内热。

舌体淡嫩,舌苔白润,主虚寒证。

青紫舌,苔白腻,提示气血瘀阻,痰湿内阻。

2.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

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舌体淡白,苔黄腻:其舌淡白多主虚寒,而苔黄腻又常为湿热之征,舌色和苔色虽有寒热之别,但是舌质主要反映正气,舌苔主要反映病邪,所以,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可见上述之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变特征。

舌体红绛,苔白滑腻:其舌色红绛属内热盛,而白滑腻苔又常见于寒湿困阻,苔和舌色亦反映了寒热两种病证,分析其成因可能是由于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故舌色红绛,但气分有湿则苔白滑而腻。又有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亦可见红绛舌,白滑腻苔。

所以,当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时,往往提示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变化,病情一般比较复杂,舌象的辨证意义亦是二者的结合,临床应注意分析病变的标本缓急。 EImZ0nFA0I+FJ45G9L2kpxliw4VCCHQe5MjBTa16ZII0BzUw5JjXO1L0al/Mb6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