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 ① 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 ② 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 ③ ,庶民子 ④ 来。王在灵囿,麀鹿 ⑤ 攸伏,麀鹿濯濯 ⑥ ,白鸟鹤鹤 ⑦ 。王在灵沼,於牣 ⑧ 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 ⑨ 曰:‘时日害 ⑩ 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①顾:回头看。②攻:治。这里指建设。③经始勿亟:这是文王所说,大意是说开始时不要着急。④庶民:百姓。子:像儿子一样。⑤麀鹿:雌鹿。⑥濯濯:肥胖且毛色光亮貌。⑦鹤鹤:《诗经》原文为“翯翯”,二字同源同音。⑧於(wū):语首助词,无实意。牣(rèn):满。⑨《汤誓》:《尚书》中的篇名,是商汤伐纣誓师词。⑩害:同“曷”,何时,什么时候。
战国中叶,诸侯国的君主已经没有了周天子的束缚,也没有了礼法的约束,他们完全可以随心所欲,故国君的个人才能便成为诸侯国能否发展的关键。梁惠王在当时的诸侯中算是比较有能力的人,因此孟子才千里迢迢赶去,实际上是想辅佐梁惠王推行仁义,实行王道。
孟子去见梁惠王的时候,他正在池沼旁观赏麋鹿和各种水鸟,回头看看那美丽的景色,然后问孟子:“贤者也喜欢这些景色吗?”有点傲慢,有点自诩。孟子当然感受到了对方的态度,于是把话题引开,并正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可谓当头棒喝,为后面的阐释做好了铺垫,接着便具体解释了这一提法。核心观点是只有与民同乐,得到百姓的拥戴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并举出文王的例子,总结道:“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然后词锋一转,举出《汤誓》中的话:“‘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如果忽略百姓的利益,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遭到百姓的痛恨和唾弃,哪里会有快乐。老百姓都恨不得和你一块去死,你还能快乐吗?桀纣之残暴,是历史验证过的教训,《史记·夏本纪》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这便是不顾百姓利益、穷奢极欲的暴君可耻而可怜的下场,非常有说服力。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都在极力发展自己的军事武装,想凭借武力征讨天下,实际上便是霸道。缺乏政治眼光的君主更是忽略百姓的利益而只关注自己的奢侈享乐。孟子的话点到梁惠王的关键问题。可惜梁惠王未能重用孟子,故也未有大的成就。朱熹也说:“君独乐而不恤其民,则民怨之而不能保其乐也。”关心百姓生活、与百姓同甘共苦是统治者或领导干部都应当具备的品质,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最高的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