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隘与不恭,君子不由

孟子曰:“伯夷 ,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 去之,若将浼 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 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 而不怨,厄穷 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 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 也。”

【注释】

①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长子,让国而不当国君,和弟弟叔齐出奔西岐投奔周文王,途遇周武王伐纣,叩马而谏。后因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②涂炭:稀泥巴和炭灰。③望望然:怨望之貌。④浼(měi):污。⑤柳下惠:鲁国贤士,曾出任大夫之职。⑥遗佚:遭到遗弃而不被用。⑦厄穷:困厄贫穷。悯:忧愁。⑧袒裼(xī)裸裎(chéng):均是裸体之意。⑨由:采纳。

【细读】

孟子在这里好像在批评伯夷和柳下惠,尤其是在最后,说“君子不由也”,即君子不采取这种生活态度。但如果仔细分析,便能发现实际上并不完全是批评,而是强调他们两人各自的缺点。伯夷的“隘”是指狭隘,如果过于清高,在现实生活中就容易离群索居,没有朋友,严重脱离群众。而柳下惠的“不恭”是指过于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交往,什么领导都可以侍奉,只要保持自身的清洁就可以。这样也容易遭到他人批评。孟子在这里实际上是提示一般人不要学习伯夷和柳下惠,学习伯夷不成则容易成为孤家寡人,学习柳下惠不成则容易成为随意而缺乏严肃性的油滑之人。但这两个人仍称得上君子,只不过不是全德而已。 CH3FimORz5ij7GH4mMOIfVnO6xwIvb9yQKo2tZv1J8EgrVSOtBiHYH41byfvGj6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