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浩然之气”乃人间正气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 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 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 之养勇也:不肤桡 ,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 ,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 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 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 ,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 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 矣。自反而不缩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 其气’何也?”

曰:“志壹 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 而取之也。行有不慊 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 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 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 ,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 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然则有同与?”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曰:“敢问其所以异。”

曰:“宰我、子夏、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拨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注释】

①孟贲:古代勇士。②告子:墨子的弟子,名不害,年长于孟子。③北宫黝(yōu):其人已不可考。④桡(náo):退却。⑤褐宽博:地位低贱者。褐:粗布衣服。宽博:衣服宽大。都是卑贱者的特征。⑥严:畏惧。⑦孟施舍:其人已不可考。⑧会:指与敌军相会交战。⑨子夏: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⑩子襄:曾子的弟子。 夫子:指孔子 缩:直。 暴:乱。 壹:专一。 义袭:指义偶然从外面进入内心。这里指偶然产生的正义感。 慊(qiè):满意。 揠(yà):拔。 诐(bì):偏颇。 淫:过分。陷:沉溺。 班:同等。

【细读】

读书改变气质。读孔孟则深沉严谨,懂安身立命之道,从而既积极进取,不曾分秒懈怠,同时又恬然淡然,不汲汲于功名利禄。读老庄则思维开阔,神采飞扬,看破人生世相,蔑视那些投机取巧、善于钻营之小人,如庄周蔑视曹商错臃舔痔一般。

孟子在这里所阐释的“浩然之气”有三个方面的要素。一、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至”是极致的意思,即最广大、最刚强,是一种精神气质,广大到可以充塞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刚强到任何东西都无法摧毁的程度。二、“浩然之气”必须“直养而无害”。“直”包括正直和一直,即始终不间断地培养而不能损害。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子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仁,“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颠沛流离时不能离开仁,匆忙紧急时也不能离开仁,只有这样,经过多年甚至是一生的沉淀累积,才能够培养出浩然之气。三、“浩然之气”必须“配义与道”,即这种浩然广大的精神气质中必须配备着正义和道德,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便不是浩然之气,可能是邪气、歪气。这一点非常关键,即气的内核和基础是仁义道德,这才具备正义性。

根据这三种要素,我们可以对孟子的“浩然之气”有个总体的认识和界定:孟子的浩然之气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仁义道德的行为,一辈子坚持做善事、做正义之事而不做偷偷摸摸、有愧于心的小人之事,逐渐培养起一种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间无愧于人的伟岸大丈夫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能够使人的正义力量充塞天地宇宙之间。结合孟子的其他论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浩然之气要接受意志的统率,要保持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在意志统率下的浩然之气便是志气。

人有血气和志气两种气。血气是人之共有,即维持肉体生命之血气。血气是物质的,血气断人则死亡。而志气则是精神层面的,是士人、君子所有,无志气则为庸人、俗人甚至小人。故浩然之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男子汉大丈夫所具有的充满仁义道德内涵的人间正气。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气便是这种浩然之气。 XvaHgM9bPoDRSrbTQ23Hc/6nSCiVxiLnLaqcX7JHJZKvJiu8IuOZqNjEXgcMZP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