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公孙丑 问曰:“夫子当路 于齐,管仲、晏子 之功,可复许 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 曰:‘吾子与子路 孰贤?’曾西蹴然 曰:‘吾先子 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 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 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 ,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 ,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 、微仲 、王子比干 、箕子 、胶鬲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 ,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 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 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

①公孙丑:孟子的弟子。②当路:指身居要职掌握实权。③管仲、晏子:春秋时齐国两朝著名贤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晏子名婴,辅佐齐景公。④许:许可,期待的意思。⑤曾西:曾子儿子曾申,字子西。⑥子路: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⑦蹴(cù)然:不安的样子。⑧先子:指父亲,即曾参。⑨艴(fú)然:生气的样子。⑩由:通“犹”。 百年而后崩:古代传文王九十七岁死,这里取整数。 由汤至于武丁:汤至武丁之间,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五人都是明君,故曰。 微子:名启,一说是纣王庶兄,一说是叔父。 微仲:名衍,微子弟弟。 王子比干:纣王叔父,因屡次进谏,被纣王所杀,剖心。 箕子:纣王叔父,见比干被杀,佯狂被囚禁。 胶鬲(gé):纣王的大臣。 镃基:锄头。s 改:更加。 置邮:二字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世的驿站。

【细读】

这里孟子提出了一个有关历史机遇的关键问题。当弟子公孙丑问他如果齐宣王真正重用孟子的话,能否如同管仲与晏婴那样建立丰功伟绩时,孟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管仲和晏婴不值得效仿,自己不屑于与他们并称。引出了公孙丑的疑问,于是孟子才正面回答这一问题。

孟子先用曾申回答他人问话时不屑于将其和管仲与晏婴相比的事,说明自己这种态度不是个别的,然后说明管仲和晏婴的成就很小,如同翻手那样可以轻易获取。引出公孙丑进一步的疑惑,并用文王为例进一步质疑,孟子才正面回答这一问题,并提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样一个命题,实际上是历史机遇的问题。下面我们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孟子的思想和论断:一是如何评价管仲和晏婴的问题,孟子的思想是继承孔子而来的。孔子高度赞美管仲的历史功绩,但也批评管仲不知礼、不节俭,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来看。如果熟读《论语》便可以很清楚地理解孔子的观点,其后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上都继承了这一观点。二是孟子说明了自己观点的主要依据。文王时期,殷商政权还没有完全腐败,还是天下拥戴的盟主。文王以百里的弹丸之地,尚且无法对抗殷商政权,故虽然大得人心,依然不可以称王天下。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周天子名存实亡,天下人都知道,而齐国已经是拥有千里土地、万辆战车的泱泱大国,如果真正实行仁政,兼并天下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王是有可能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两句话可以成为千古警策,体现了孟子很高的政治智慧。 wDiQUjDKH4SpW3LF9DqDSpQpmxdIdO4RLN2+kR5vQpGO+ZY6869wEZgvrrY/NQ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