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勤。在继承孔子学说而成为儒家正宗传人方面,孟子可谓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优势。孟子距离孔子年代未远,不到二百年,未过五世。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这样,孔子学说的流风余韵尚在,而子思便是孟子的师爷,孟子老师直接受教于子思,孟子便可以从老师那里直接听到对于子思的描述,从而联想到孔子的人品风貌。还有一点亦应该提出,这就是《论语》的最后定稿人一定是子思,他弟子手里一定有最新的《论语》,孟子读到看到的都是《论语》的全本。这就是天时。而孟子之家邹国离曲阜不到百里,曲阜的人文风韵很容易吹到这里,这便是地利。孟子终生勤奋,且善于独立思考,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种不断深造的精神,“自得之也”的态度使他对于历史与现实以及人生价值都有独到的建树,成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孟子生活在孔子死后将近二百年的战国中期,正是各种思想纷纷提出建立崭新社会秩序的时候,即所谓的百家争鸣时期。杨朱学派、墨家学派、农家学派、道家学派、兵家学派、纵横家学派都纷纷宣扬自己的学说,而儒家的声音被这些嘈杂的声音所扰乱,影响不显著,百姓不知所措。孟子不得已便挺身而出,极力宣传孔子学说,不得不和诸学派进行辩论,在全部《孟子》中随时可以看到这种辩论的唇枪舌剑,孟子以他坚定的儒家立场,机敏的反应能力和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与各种学说都有辩论的声音,而在最后还透露出儒家逐渐胜出的信息。综合研究整理全部《孟子》,可以窥测到百家争鸣的状况,这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孟子是儒家学说流传的重要环节。

《孟子》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卷,共十四卷。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辑而成。故其和《论语》的体例不太一样。其开头是义利之辨,是孟子最注意阐释的理论主张,而结尾是孟子暗自自诩为“亚圣”,表现其自觉继承孔子学说的主体意识。其语言风趣犀利,逻辑严谨,比喻精当且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与庄子的比喻多是寓言而不接地气不同。而且语言简练概括力强,出现许多成语,对于中国后世的散文风格有巨大影响。

本书之写作,遵循设计者的要求,尽量用孟子“自得之”“左右逢其原”的思想方法和解读方式来进行解读。我写书的特点是一定自己先搞明白,不明白就昼思夜想,专心致志,凝神苦思,直到想通为止。如果想不通又绕不过者则宁可阙如而不妄说。因此书中解读的观点都是我自己想清楚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没有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时维八月,序属仲秋,万物结实之时,此书完成。但愿它能成为供人饱餐的饱满颗粒而不是稗莠,是供人赏心悦目的鲜花而不是有害的毒草,是可以响彻历史时空的洪钟大吕而不是消磨志气的靡靡之音,是可以汇入文化历史长河的水流而不是日出即晞的朝露,但愿二百年后仍有人阅读此书。感谢为本书出版而辛勤工作的一切人士,感谢广大读者对于本书的支持和喜欢。

毕宝魁
于沈阳三千斋 VeNMbnPcVbbkPhbtMBBr69J++5P+eWfacTYegWItHTW4Neu8zNg7DHvGATHFXl4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