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①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②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 ③ 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 ④ 而已矣。”
①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指周武王伐纣。②文王是也:指周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依旧臣服殷商王朝。③箪食壶浆:用箪盛着饭,用壶装着酒。箪(dān),盛饭的竹筐。④运:指时机、运气。
周慎靓王五年,齐宣王六年(前315),燕王哙被游说家苏秦的弟弟苏代所蛊惑,要效法古代先圣尧舜进行禅让,便把燕国君王的位置让给他的相国子之。太子不服,许多大臣将军支持太子起兵造反,燕国大乱。齐国趁机出兵,很快占领燕国大部分领土。这在战国中叶是大事件,于是才引出燕昭王求贤而建造黄金台的故事。齐宣王和孟子的对话,正是齐军很快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候。
因战事顺利,有人劝齐宣王干脆灭掉燕国而全部占领其地,有人劝不要取代燕国即不要灭掉。齐宣王有点拿不定主意,便征求孟子的意见。齐宣王说:“以拥有万乘战车的大国,讨伐同样拥有万乘战车的大国,五十天就占领绝大部分领土,光靠人的力量恐怕到不了这种程度,一定有天意。如果不灭掉燕国而取代之,恐怕就要违背天意,如果灭掉燕国取而代之如何?”从语气看,齐宣王是有心灭掉燕国而全部占有其土地的。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但孟子还是谈了自己的看法,即这要取决于燕国百姓,如果燕国百姓都希望齐国取代燕国,则可以灭掉燕国,如果百姓不高兴则不可以。并用武王灭掉殷商和文王臣服殷商的两种态度和做法提供两种选择。实际上没有明确的态度。而最后的结论:“用拥有万乘战车的大国,讨伐同样拥有万乘战车的大国,燕国百姓拿着饭菜酒浆来迎接齐王的军队,难道有什么别的原因吗?是躲避水火。如果水越来越深,火越来越大,那不过是换个人来统治罢了。”实际上也要等机会,看燕国百姓之态度。在燕国占领区一定要推行仁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如果使政治越来越糟糕,燕国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那不过就是换个统治者而已。孟子强调的是百姓生活和民心所向。这才是一切政权的核心问题和成败盛衰的关键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便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所以王者之师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