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君臣遇合之难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 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斲 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 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 ,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注释】

①工师:管理工匠的长官。②斲:砍削。③女:通“汝”,你。④镒(yì):二十两为一镒。

【细读】

孟子急于被君王重用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孔子周游列国时有同样的目的和心情。于是他主动向齐宣王委婉地提出这样的要求,希望齐宣王能够采纳他的意见。他用大建筑需要大的栋梁为喻,比喻建设强大的国家也需要贤臣大师。木匠选中栋梁之材国君一定会高兴,而把栋梁之材砍削小了则君王一定不高兴。孟子接着又说,雕琢美玉一定要用玉工,而如何雕琢也一定会尊重玉匠的意见,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即使智商一般的人也不会有疑问。连续用这两个浅显的比喻就是要说明治国这样的大事要尊重贤臣的意见和设计。但这只是孟子的一厢情愿,齐宣王的态度如何不得而知,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肯定没有采纳孟子的意见,没有重用孟子。孟子所提出的王道思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效果,没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只顾眼前利益,一般都只考虑自己的一生,故很难有那么长远的目光。这样,有韬略的大臣往往会遭到君主的猜忌,君臣遇合便极其艰难,如姜子牙遇文王、诸葛亮遇刘备,这种君臣关系非常少见,故才更加可贵。朱熹说:“范氏曰:‘古之贤者,常患人君不能行其所学,而世之庸君,亦常患贤者不能从其所好。是以君臣相遇,自古以为难。’”这是很有道理的。 j6RomxRhUX4vlJ3sRezffx/wYP8LbA8UxZisjZV32Pc7QMVPwlgzthRFXkMt5U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