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 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 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释】

①比:比及,等到。②士师:主管审判的法官。

【细读】

孟子最擅长引君入彀的辩论术,他先设好一个圈套,把对方不知不觉地引入其中,然后顺势提出自己的论点,使对方只能信服而没有反驳的余地。他先讲了一件事:王的朋友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到外地旅游,回来时妻子儿女正在受冻挨饿。那么如何对待这件事?齐宣王立即说:“立即绝交!”孟子接着问:“如果监狱长不能管理好他的下级怎么办?”齐宣王则说:“撤他的职,罢他的官。”这两个事例都是不能尽职的渎职行为。接着孟子再问:“假如整个国家治理得不好,那该怎么办呢?”顺着前面的逻辑就应该是:“追责君王。”那就是齐宣王的责任了。最起码齐宣王应该说:“是孤的责任,请夫子教我。”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孟子的目的就达到了。

朱熹说得很清楚:“孟子将问此,而先设上二事以发之,及此而王不能答也。其惮于自责,耻于下问如此,不足与有为可知也。”批评齐宣王不能纳谏。其实,孟子并没有追责的意思,只是提示齐宣王应该做一个开明的君主,推行仁政而把国家治理好,然后才可以考虑其他事情。中国古代最缺乏的就是对于君主的监督机制,虽然也设有谏官等职务,但也只有上谏的权力,君主是否采纳则是另外一回事。故国君的个人修养便成为最关键的因素。以前百姓俗语说:“皇帝有福民有福,皇帝没福民遭难。”把祸福全部寄托在皇帝身上。这也曲折地表现出君主对于国家政治和前途的决定作用。 fvQLRz13883CCoq9avTuENc+qeQTgefSoaCnMJgkvSC5lNBKTV5xoAn968/hUA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