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由史可推知百世

子张问:“十世 可知也?”子曰:“殷因 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 ,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一代为一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②殷因:殷,地名,故址在今河南安阳,为商朝古都,故商朝也称殷朝,又称殷商。因,因袭、沿袭、继承的意思。③礼:即孔子反复强调的礼,即典章制度。④损益:减少和增加。

【细读】

子张问老师:“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什么和所增加什么,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殷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什么和所增加什么,也是可以知道的。有哪个朝代继承周朝,即使是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这是子张和孔子关于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的对话,内容丰富而深刻。孔子多次谈到自己“述而不作”,即强调其继承前代已有的知识和文明,不是自己创造。孔子反复提倡的礼,就是对于西周礼乐制度的恢复和修整。而他认为礼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典章制度,每一代对前代都有所损益,即继承和革新,按照这个逻辑推演下去,百代以后也永远是损益而已。既不能全面继承,也不能全面废除,代代损益而已。这充满了辩证法,睿智而高明。

中国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这是全世界都承认的。而孔子正是生活在这五千年的中间时期,他用毕生精力研究、收集、整理、传述前代两千五百年的优秀文化,使这些文化得以流传下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当孔子回答弟子子张的问题时,便一语道破未来中国历史三千年的发展走向。

孔子生活的春秋后期,出现礼崩乐坏的趋势,天下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前景渺茫难测。未来发展趋势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于是子张便向老师提出这个疑问:三百年后天下将会是什么样子,老师可以知道吗?孔子的预言绝对不是灵光一现,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推理。孔子是真心想为普天下的百姓创立太平世界的模式,并永远传承下去,正因为有这种伟大的抱负,孔子一生都在积极追求。他仔细思考天下不安宁的原因,并从历史上寻求规律性的制度和社会状态。离孔子最近的历史便是三代,因此他寻求的只能是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从中寻找最合适、最优秀的文明。他在夏禹后代封国杞找到夏代遗留的历法,在宋国发现了殷商时代的“易”,注意到商朝的车实用简朴。因此当颜回向老师请教如果担任宰相该如何治理国家时,孔子当即回答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论语·卫灵公》)推行夏代的历法,乘坐商朝的车,穿戴周朝的衣服。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前代优秀文化的全面继承。

值得深思的是,老夫子的预测是准确的,至少直到今天,中国依旧是三代文明的延续。中国的语言、文字、伦理风俗甚至生活习惯都没有本质的变化。今天的人们之所以能够根据文献推测出古人的生活状况,也是基于这种延续不断的文明。孔子的回答也表现出他对于华夏文化持续发展的坚定自信,这是一种文化自信。 FWKKa6r2rLidwH8mFr/5Xgd/e8tMdQe2s3BIfv+0DOFIvg0jcOyQ4iqDKqRwDmM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