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营好生命的各个阶段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①十有五:十又五。即十五。②耳顺:郑玄说:“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即一听对方的话就知道他的意思。

【细读】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下决心学习,三十岁而立下志向,建立起人生目标。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便能够知道命运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六十岁能够容纳各种意见,能够分辨是非,听到什么都会正确理解而不生气;七十岁随心所欲去做事,都不会违背礼的规定。”这段话被后世广泛引用,对于人们理解人生各个阶段应当达到的认识水平有重要参照价值。实际上这是孔子晚年回顾自己人生道路重要阶段所总结出来的话,是教育学生同时也是自我感慨。完全符合其一生的人生轨迹。

孔子年少时很苦,还未记事儿父亲就死了,是单亲家庭。母亲在他十七岁时也死了,这样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生存,才有提高的可能。十五岁也是人真正开始懂事的阶段,是立志向学合理的年龄。而十五岁到三十岁这段时间是人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段。“三十而立”一般解释为完全掌握礼的内容,懂礼仪,可以立身,建立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不惑”紧承前句,即按照既定的人生理想努力前进而不疑惑。人们对于“知天命”的理解不同,说法也很多,其实孔子的意思是说:到了五十岁就真正知道了天命对于人生的作用和道理,故只需做好人生的努力。天命不可预知,故人只应该做好今生之事,不要认为个人可以改变一切。对于太多的偶然性,人无法预知,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孔子一生不谈论鬼神、不具体探讨命运问题,而是尽最大努力去完善现实生命。孟子提出的“顺受正命”是对孔子这一观点的进一步解释。“耳顺”则是对人生与现实社会的一切都能够正确认识,不再生气、恼怒了,这确实是一种境界,看透人生世相,就能坦然接受一切。 9Sm5jIQHCOFQvH54O4BIGC0/sjKEKvVGRTlYmSafI12HJBBVCmOIWMkofzHAGSq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