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真诚是《诗》的总体特征

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注释】

①《诗》三百:孔子几次这样提,是举成数而已,实际是三百零五篇。到汉代之后,被尊为经,始有《诗经》之名。②无邪:真诚、诚恳。

【细读】

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抒发真情实感而不虚伪矫饰。”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邪”字。朱熹译道,程子曰:“思无邪,诚也。”诚就是真诚不虚伪。“邪”在古代是徐虚的意思,即吞吞吐吐,要说不说,不敢直抒胸臆。而《诗经》各篇确实是真情流露,敢爱敢恨,实话实说,毫不矫情,思想纯正,这是大美至美。本条的关键是“邪”。“邪”的主要意思与“正”相对,即邪念,也就是不正的念头。既然不正就不能不掩饰,只要掩饰便会言不由衷,于是便出现虚伪矫饰的情形。而一切虚假和掩饰都无法赢得人心,都与儒家提倡的“诚心”相矛盾。因此,“思无邪”是对于一切虚假、虚伪的否定,是对于《诗经》中所有作品抒情真实性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要求。

《诗经》中的作品确实是真实感情的抒发与表达。如《诗经·郑风·子衿》吟唱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意为:那位穿着青色大布衫的读书人,你的优雅气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即使我无法前去你那里,你怎么也不给我捎来书信或声音?那位戴着青色玉佩的读书人,你是我日夜思念的好郎君。即使我无法前去你那里,你怎么也不想办法来看看情人?我来回走着不断眺望,就在城墙的门楼上。一天看不见你的身影,就好像三个月那么漫长。通篇语言直白,毫无遮遮掩掩之处。《诗经》中表达愤恨的诗也很多,而最强烈的莫过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居然直接诅咒自己怨恨的人死去,可谓“思无邪”的典型。 QAPVZeLBbWcbQeSGbOKLJCC3xY1Q4x9X0Afu6iEOXLtq8j32S1Y9z+sk8jDdE6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