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贫而乐,富而好礼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 而知来 者。”

【注释】

①赐:孔子称呼子贡,子贡姓端木名赐。②往:已经知道的或者以前的事。③来:指以后的事或新的知识。

【细读】

子贡问:“虽然贫穷而不谄媚,不去巴结奉承,富裕了也不骄傲自大,趾高气扬,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可以了。但仍不如贫穷而依然快乐,富裕后依然遵守爱好礼制。”子贡接着说:“《诗经》中说:‘就好像处理美玉、象牙等精贵器物那样,先切开原料,进行粗糙加工,然后再精雕细刻,打磨抛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夸道:“端木赐啊,现在才可以开始与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知识,你就能够体悟出新的道理来。”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有实际才能的人,尤其长于外交和经济,口才也好。可能是子贡当时非常富足,但没有表现出骄气,因此在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心得时,总结出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样的哲思。孔子的回答非常精彩,他先进行了肯定,然后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那就是“贫而乐,富而好礼”,即安贫乐道,永远遵守礼制。不能不说孔子的思想更上一层楼,真的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连子贡所说的标准都做不到,更别说达到孔子的标准了。孔子在这里点出了一个真理:人真正的富足是精神上的富有,而不是外在东西,也以此警醒世人不要将财富看得太重。

接下来子贡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来含蓄地回复了老师的话,并谈了自己的看法。但子贡只是通过引用《诗经》来进行对话,并没有直接说出其中的意思。引语是说,要雕琢好一块美玉,就要先切后磋,再进行雕琢和打磨,这样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实际这是比喻人的品德要不断修炼提高,才能达到最高境界,而自己的提高,也需要老师不断的教导。比喻很精彩。

孔子也用含蓄的方式肯定了子贡的话,赞美子贡能够举一反三,悟性好。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以及弟子对于《诗经》的熟练程度。也可以推测出,《诗经》是孔子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师生都可以熟练背诵,并经常进行交流体会。从孔子教学开始,《诗经》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学课,而是哲学、社会学、外交学无所不包的学问,他们对于《诗经》的引用,已超越了其原有意义,而附加了更广泛的内容。 0KpcrQ+zIPyE3PZsz1/ddSv7ldu8XBfuDdqxXyDlEmK/u5viu7dG9GEpjwTBJS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