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统治者之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①没:通“殁”,死亡。

【细读】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要注意观察他的愿望和心志;父亲去世后,则要观察他的行动;三年还不改变其父亲的生活道路和途径,就可以算是孝子了。”

本条讲述如何观察人,如何算是孝。古代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的宗法制,父亲是一家之主,故父亲在世时,儿子无法表现自己的意志,因此只能通过观察儿子的心志来判断其优劣;父亲死后,儿子开始独立自主处理事务,则要通过观察他的行动来对他进行评价。

人们对上述两点的理解通常没什么分歧,但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却存在分歧。孔安国说:“孝子在丧,哀慕犹若父存。无所改于父之道。”就是说儿子在守丧期间感觉父亲好像还存在,因此不能改变父亲的做法和准则。而《子张》篇中记载:“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孟庄子之孝,不改变其父亲在位时的用人和政策,这是最难的。历史上很多统治者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父亲去世后儿子刚刚执政,就会撤换老臣而换上自己亲近的人。这种现象很普遍。孔子在这里指的就是这种现象。

同时,最后一句还有一层意思,即要承担起责任,解决父亲遗留下来的事情和问题,将其妥善处理好,不能父亲一去世就什么都不管了。这里实际上还有家族利益和责任连续性的问题。如果身为普通百姓,那么只是保持延续家族生存经验的问题,但如果身为国君,就是保证国家政策连续性的大问题了。父亲遗留的问题儿子无论如何都是要承担的。可见古代中国的血缘伦理关系(父子)直接和政治关系(君臣)紧密联系,两者再和祭祀祖先联系起来,那么伦理、政治和宗教便成为三者合一的形式。 ydYWAx66x+Y3Nq/CKR4God4mzf8ePmmNLlgYc8qWga+d/28XcDFXuGaKYYCYyu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