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OP SOUL

林婉瑜:
寻找自己独特的表达
采写/简洁

林婉瑜,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毕业,曾获“2014台湾诗选”年度诗奖、第11届台北文学年金、林荣三文学奖和时报文学奖。

已出版诗集《那些闪电指向你》《爱的24则运算》《刚刚发生的事》和《可能的花蜜》。

Q&A

Q=简洁

A=林婉瑜

Q:您的诗集《那些闪电指向你》在台湾加印了九次,在大陆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与台湾读者相比,在收到的大陆读者的反馈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A:我在台湾写诗其实已经二十年了,在出版《那些闪电指向你》之前,知道我的大部分人是诗的创作者。2014年《那些闪电指向你》的繁体版本出版之后,有更多的读者认识了我。2018年8月,我到大陆做了十天左右的新书分享会,那段时间我的感受很特别,每个地方的风土和人文特色都不一样,读者感兴趣的部分也不尽相同。这些回应非常丰富,是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去看这部诗集。有读者说,这样的诗是把极重和极轻结合了起来,也有人说这是很可爱的诗。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读者,他说他读到了这部诗集里的深思设计。我觉得他可能也是一位创作者,所以他会从创作者的角度去看诗的设计。

Q:可以跟我们谈谈您诗中的这种深思设计吗?

A: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是《爱乐之城》,我一直觉得这个导演的创作理念和我的创作理念有着相似之处。《爱乐之城》是一部爱情电影,同时也是一部歌舞片。在这部电影出现之前,其实我们对于爱情电影的想象,可能觉得它是一个很常见的主题;对于歌舞片的印象,可能感觉它是一种比较僵硬的、不流畅的艺术形式。可是在这部电影出现以后,我们发现原来一部爱情电影也可以拍得这么不落俗套;歌舞片也可以这么流畅,还有很多精细的创意设计。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要产出一部具有沟通性的作品,同时又让它具有高度的创意,还有艺术上的精巧的话,真的是要有很多的暗中思考和设计,才能够让这件作品看起来既流畅又有艺术的高度。

我们读一首诗时,希望收获的是什么呢?

诗人林婉瑜是这样看的:“我总期待一首诗,可以触动、改变阅读者原本的心理状态,希望他们因着这首诗而获得什么、改变什么。如果读完诗,自我还是原来的自我,没有因这首诗而获得新的意识、新的感觉,没有更清醒、更惊奇、更喜悦或更深沉,那么这首诗的质量也许是不足够的。诗拥有它的作用力,不仅仅是‘经过’他人,而是可以改变、影响他人的心智。”

或许是因为诗人有这样的追求,所以读林婉瑜的诗时,我总是会经历这样的触动。不是因为她之前在台湾出版诗集《那些闪电指向你》重印九次而感到震撼,也不是因为止庵和姚谦对她的诗的推崇,只是单纯地在经历某个场景时,想起她的诗句。“边开车边用眼角余光/浏览天空/因为云的色彩 云的蓬松偷偷感动”,这是一天工作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星群/可能是闪烁的/我起身,下床/小心翼翼行走”,这是已然入睡后,起夜时感受到的温柔的夜。如她所说,在这个过程中,读诗者获得的是新的意识、新的感觉和新的观看事物的方式。

Q:被别人注意到您在诗中设计的这些技巧,您其实是很高兴的。您并不是希望别人觉得您的诗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是全然依靠灵感的是吗?

A:当然是要有很多灵感才会去创作出这么多的作品,但只靠灵感,没有技巧的话,是无法创作出一部成熟的文学作品的。所以我觉得写诗的时候,我其实时时刻刻都很注意,比如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变、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以及断句不一样,整个阅读感受就会有细微的差异。我觉得一个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要具备一种敏感性。

Q:之前有读者给您留言,说到底要谈多少次恋爱才能写出这样一部诗集,您说很想回答他“没有很多次”。事实上这本书中的七十多首诗,有一些是您在爱情中的感悟,有一些是您自己虚构的?

A:诗集中有很多对爱情的态度,比如这首诗的角色是比较柔顺的,对爱情没有怀疑的,可另外一首诗的角色又是对爱情有比较多的质疑或叛逆的。我觉得我的诗表达的是对爱的很多不同的态度,其中有一小部分会和真实的我对爱的态度比较接近,但并不是全部。

Q:2012年,您将诗发在脸书后得到了很多回应,您那时感觉到您的诗也许代表了某个年代人们对爱的态度。这个年代大概是什么时段呢?

A:我觉得可能是从2005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那是我在网上得到很多回应的时间段。其实一直到现在,我的作品在脸书上还是有很多人回应。就在前几个月,我在脸书上发了《爱的24则运算》中的一首诗。那首诗其实很短,“你没想过我会痊愈吧/我也没想过/可是/我痊愈了/又恢复成/那种没爱过你的样子”,但突然我的脸书有一千多人来点赞。我觉得也许这样的作品是一种现代的某种情怀的讨论或呈现。

Q:您的诗中常常出现“夜”的字眼,为什么您关于夜的描述会有这么多?

A:对,我很喜欢夜晚,也很喜欢下雨天。像《那些闪电指向你》里有很多诗提到夜晚,也有很多有关下雨天的意向,比如说闪电、打雷、雨天散步,都和雨天有关,还有很多和夜晚有关的叙述。我自己在晚上时精神会特别好,一般都是在中午到半夜的时间活动。而下雨天,好像整个城市的运转就会暂停下来。本来要急着出门去办某件事,可因为是下雨天就必须要找伞、要改搭计程车,本来要做的事会落后一拍。我蛮喜欢那种暂停的感觉的。开车的时候,从挡风玻璃看出去,街道上的景象被玻璃上的水弄得很模糊,我也蛮喜欢这种感觉的。

Q:您说创作会改变生活质量,在您的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A:你刚刚说到创作改变生活质量,其实我现在已经无法分辨它是好还是不好,因为这已经变成我每天一定会去做的事。如果我没有特别的外出或旅行的话,每天下午都会回到我的书房回复信件、写文章或诗歌,它已经变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很难想象如果我没有做这件事,这些时间会用来做些什么。对我来讲,有这样一种蛮深刻的感觉:有时候我觉得真实的生活对我来讲反而不那么真实,诗里的世界对我来讲反而更具体、临场感更真实。

Q:创作让您的生活有一种现实和虚幻之间的交叉感是吗?

A:就是书写的世界创造出来的是另外一个时空,看真实的世界时也许有交集,但绝对不是完全重叠的。对我来说,好像比较多的时间是处在书写的时空当中。

Q:您在《那些闪电指向你》的后记里说“经历诗就像经历成长”,讲了怎样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和灵魂别致的地方,您是如何经历这一过程的呢?

A:我们从小在学校学到的都是要符合规则和规范,慢慢到了大学,直至离开求学的环境,你心里就会有个声音想要表达自己别致和独特的地方。我觉得诗的学习、阅读和写作,跟成长过程很相近。比如一开始在学校上国文课,会被要求写出来的句子要合乎文法。如果你写了很像诗的句子,会被老师圈起来说不合文法。所以在某个阶段,我们学习的是一种语言的正确表达。可是当你进入创作的时候,要寻求的并不是一种规范的、大家意料之中的表达,这时要寻找的反而是自己独特的表达。对于自己的独特性,我觉得就是不要忽略自己真实的感受,因为对我自己来说,我表达的方式是通过诗歌。也许对有些人来说,其表达的方式是通过小说或者音乐,这就要很真实地去面对自己的感受,才会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自我的独特。

Q:您建议年轻人不要走别人走过的路,也不要经常重复自己走过的路。怎样才能在创作中做到不重复?

A: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是:比如说一本诗集,从第一首诗到最后一首诗,如果一直在重复同样的气氛,我会是比较不耐烦的;或者一个作者今年出了一本书,两年后又出一本书,可两本书的内容或性质差不多的话,作为一个阅读者,我对于这样的作品是没办法亲近的。我觉得一个创作者,面对的就是对艺术的追求,当然要尽量让它更广大也更深刻。 3pDeaQKKPsxhRKoM9TuDrhBJ0qh9N2R1pPNfbcd3bVy5yLGdvJbf2TukrNPnfg7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