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乾隆点将

雍正并没有留给乾隆太多的难题,苗疆之乱算是一个。

古州叛乱发生后,鄂尔泰引咎辞职。张照来到贵州后,并没有把全部心思用在平乱上。由于鄂尔泰是他的政敌,他进一步攻击鄂尔泰,说改土归流并非善策。张照甚至怂恿哈元生攻击鄂尔泰,哈元生是鄂尔泰一手提拔起来的,拒绝了张照。

张照看无法拉拢哈元生,便支持董芳,从而导致前方将帅不和。董芳虽然是副将,但由于有张照的支持,可以调动的兵力反而比主帅哈元生多。

乾隆继位后,很多人都在说改土归流政策不好,有的甚至主张放弃苗疆事务。在这件事上,新皇帝表现出了自己的魄力,他力排众议,坚持用兵,肯定改土归流的政策。

由于乾隆曾亲自处理过苗疆事务,倒也没有显得束手无策,他采取了三个大动作。

一、撤换前方主帅。乾隆了解到张照是个制造麻烦的人,而不是解决麻烦的人,便将他调回京城,任命张广泗总理苗疆事务。张广泗隶属汉军镶黄旗,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曾经跟随鄂尔泰处理过苗疆事务。雍正六年(1728年),张广泗先后平息苗疆之乱,因战功擢升为巡抚。后来,张广泗又带兵讨伐准噶尔,因功擢升为湖广总督,此人是个实干派。

二、乾隆下令禁止前方战士滥杀无辜,要求将士们剿抚并重。对前方将士杀良冒功的行为,乾隆早已有所耳闻,他知道这么下去,只会让这场战争变得遥遥无期。只有一手拿兵器,一手拿橄榄枝,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

三、乾隆批驳放弃苗疆事务的言论,坚持改土归流政策。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下,提出放弃苗疆事务的人也不是说任由苗疆从祖国分裂出去,只是说不管那里的事,他们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中央政府对地方混乱抱着这种态度,威信何在?乾隆深谙此道,所以坚决反对。

虽然雍正因为苗疆之乱,生前曾后悔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乾隆却坚持这个政策是对的,确实有自己的思想和胆识。

张广泗来到前线后,细致入微地了解基层情况,总结出清军的利弊得失,找出劳而无功的根本原因。张广泗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详细分析了清军的失误,这些失误除了众所周知的将帅不和、指挥失当,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轻敌。叛乱发生后,地方官对事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大家都以为苗人叛乱不过是一阵风,很容易扑灭。二是战略失误。清军虽然有几万官兵,但兵力绝大多数用于沿途布防,这样无疑是分散自己的势力,真正用于打仗的兵反而很少了。所以,张广泗强烈建议,集中优势兵力,直捣对方老巢,击溃对方主力。

乾隆看完奏折,深为信服,立即赋予张广泗军政大权,让他放手征剿。

张广泗在镇远纠集大军,亲自选拔精兵良将,对他们面授作战机要。一切布置好之后,兵分三路,一路进攻上九股,一路进攻下九股,张广泗则亲自率兵进攻清江。

乾隆元年(1736年)春,张广泗又增进八路人马,陆续攻破许多苗寨,苗人不敌,纷纷躲进牛皮大箐。牛皮大箐并不是什么牛皮帐篷,而是指苗岭的雷公山,海拔两千多米,苗人认为雷公就住在这上面,在雷公山上面用牛皮搭建的住处就叫牛皮大箐。据说上面危岩刺云,雾雨冥冥,极为险峻,上面的苗寨绵延几百里。

苗人躲在这里,以为官兵不可能爬到这上面来,盘算着等官兵走后,再下山活动。可惜,他们小看了张广泗,张广泗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他率军团团围住各个出口,一步步进逼苗寨。

张广泗不避险阻,誓要平息苗人作乱,到处搜捕和追剿,苗人苦不堪言。更让苗人崩溃的是,张广泗居然发出一道命令:苗人如果捕杀一个苗人,就可以免罪。这样一来,许多苗人自相残杀,还没交战就已经发生内乱。苗人被捕杀被饿死的不计其数。到了秋天,清军攻破一千两百多个寨子,赦免了三百八十八个表现良好的寨子,斩首一万七千人,俘虏两万五千人,缴获武器数不胜数。

闹腾了一年多的苗疆之乱终于平息了。

乾隆点将表现出了一个君王慧眼识人的一面。 0WcQHPtRuA4LmlbYGFsNuPjO5pCwp8ziLzIDIczMT5GC4nRIqfHPIGkRyN6IUrB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