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走父亲的路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大帝驾崩,弘历的父亲雍正继位。

雍正元年(1723年),举行祈谷大典。回来后,他特地召弘历来养心殿,赐了一块肉给弘历吃。除此之外,雍正没说任何话。弘历也没有说话,默默地吃了这块肉。这虽然只是一块肉,却有很大的象征意义。本来雍正对儿子们是一视同仁的,这次大典后单召弘历,想必有另一层意思。聪明的弘历知道,父亲有意将自己立为储君。

但这件事是不能说出来的,大家心照不宣就可以了。鉴于康熙朝因储君的事情弄得朝纲混乱,皇帝和大臣们都束手无策,雍正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雍正不想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本朝,但是如果自己立太子,还是会发生兄弟相残互相攻讦的事,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既立储君,又让皇子们相安无事?

经过八个多月的思考,雍正终于解开了这个死结。他发明了秘密建储的制度,这项发明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

想出这个法子后,雍正在乾清宫召集满朝文武,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从今以后,立储之事不公开。朕将未来的储君写在匣子里,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个匣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另外留一份朕亲笔书写的圣旨,藏在圆明园中。将来只需把两处密诏一对,就可以确定新君是谁。”

雍正规定,密匣子只有等自己死后才能拆开,拆开密匣子后,需要去圆明园找到雍正亲笔书写的诏书,比对以后确定无误,皇位继承人基本就决定了。这项制度既解决了储位空悬的问题,又解决了储君与皇帝争权和兄弟不睦的问题。这项决定还可以避免大臣们投资太子党,形成结党营私的局面,对皇权造成干扰。

三个月后,康熙的周年忌辰到了,雍正特命年仅十三岁的弘历前去祭奠景陵。第二年的这天,雍正还是让弘历去祭奠景陵。这些做法耐人寻味,无疑在告诉世人弘历就是未来的皇帝。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史上最勤政的皇帝雍正驾崩。死亡非常突然,从生病到死亡才一天的时间。由于雍正生前建立了秘密建储制度,他死后,权力过渡很平稳。临死前,雍正召亲信大臣张廷玉和鄂尔泰,并告诉他们藏在圆明园的密诏在什么地方。总管太监从圆明园中找出诏书,跟乾清宫大匾后面密匣中的诏书一对,传位给弘历。

政权过渡非常平稳,第二天弘历就颁布了三道谕旨,行使帝王权力。随后,弘历将父亲生前宠信的道士张太虚和王定乾等人赶出宫。此举大概说明了弘历意识到丹药对雍正身体的伤害。

当上皇帝是乾隆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兴奋之后不免有一些遗憾和怀旧。乾隆是有诗人气质的,他写过这样一首小诗:“当年颇有少年心,上马飞驰下马吟。今日殷忧胜潇洒,壮怀减却杳难寻。”

说实话,这首诗写得不怎么样,但情感倒也真挚,无非是做皇帝很烦恼之类的,还不如当一个平民百姓自由快活呢——这是古今中外很多贵族喜欢发的“富贵牢骚”,真让他们去做平民百姓,他们也不愿意。

顺便说说乾隆跟雍正的关系。虽然是父子,但乾隆并不喜欢雍正。在生性洒脱的乾隆看来,这个父亲实在过于严苛,很难让人亲近。乾隆继位之后,很少提及这位父亲,即使提到了,语气也很平常,没有体现出对亡父的怀念和爱戴之情。倒是对康熙,乾隆经常怀念;康熙是一个慈祥的祖父,乾隆七八十岁还怀念当年康熙抱着他在承德避暑山庄玩的情景。就性格来说,乾隆跟雍正完全相反,跟康熙很接近,两个人都是很有“人情味”的皇帝。而雍正给人的印象是刻薄寡情,所以雍正给世人的印象并不好。

作为一个皇帝,雍正是挺冤的。他十三年里做出的改革比康熙六十一年还多,为乾隆盛世铺平了道路。在执政的十三年中,雍正几乎是拼命在工作,但拼命工作换来的结果却是大家的反感。雍正的改革对社会触动极大,几乎各个阶层的利益都被他插手了。雍正总是给人铁面无情的感觉,他很少表现出仁爱的一面,即使有所表现,也显得相当生硬和虚假。这样的皇帝很难受到众人的拥戴和喜欢,所以雍正生前死后都是骂名不断。

乾隆就比他的父亲雍正幸运得多,他二十五岁继位,年龄相当合适,而且他接手的摊子是少有的好。康熙和雍正把该做的事情都替他做了。在乾隆年间,国泰民安,人口大量增加。乾隆在位六十多年,吃喝玩乐,最终以八十八岁的高龄去世,将一个开始腐坏的摊子交给嘉庆。

乾隆当上皇帝后,立志做一个明君,跟康熙一样,他主张用仁义治理天下。早在当皇帝之前,乾隆就研究过历代帝王,在这些皇帝中,乾隆真正觉得不错的就是汉文帝和唐太宗。在乾隆看来,汉文帝比唐太宗还差了一截,他以唐太宗为榜样,希望有一天能够跟唐太宗齐名。

对乾隆来说,父亲雍正肯定不是心目中理想的君王,要想成为明君,得改变父亲的治国方略。

这位新继位的皇帝还没意识到他的父亲雍正对于他真正的意义。雍正是一代明君,在他短短的执政岁月里,建立了秘密建储制度,解决了继承人斗争问题;创建密折制度,将大权集于一身,有效地控制了群臣,遏制了贪污腐败;创建军机处,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改革八旗制度,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规定耗羡归公,设立养廉银制度……

可以说,雍正把该做的都做了,为乾隆留下了一个盛世的基础。由于雍正的改革无孔不入,得罪了大多数的人,雍正也因此留下了骂名。连乾隆最初也觉得父亲刻薄寡情,直到自己做了多年皇帝,他才开始理解父亲。

乾隆即位之后,首先将雍正曾经关押的宗室亲戚们释放,并归还爵位。

康熙以宽仁治国,雍正以猛严治国,乾隆也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以孝治国。

乾隆刻意表现自己仁厚的一面,不仅优待宗室子弟,而且从宽处理雍正朝的积案,对于在年羹尧和隆科多案子中受牵连的人,酌情录用。为了安慰广大士人,乾隆还宣布从今以后,一切文章和考试,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智,不用担心触犯忌讳什么的。乾隆还解释说,如果把恭敬和避讳混为一谈,就是误解了古人的意思,乾隆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虚怀若谷的皇帝。

在处理曾静和张熙投书案时,乾隆暴露了自己的真实面目。对曾静和张熙,雍正并没有横加杀戮,而是将他们咒骂自己的文章以及自己辩解的文字合编成一部《大义觉迷录》,让他们回家,给乡亲们讲解《大义觉迷录》。此外,雍正还保证说:“我的子孙将来也不能因为你们的诋毁而对你们穷加杀戮。”乾隆继位两个月后,就撕毁了雍正的契约,杀了这两人。乾隆有自己的理由:“对曾静和张熙的宽大,只能在雍正朝。吕留良诽谤我的祖父,所以我父亲杀了他,曾静和张熙诽谤的是我父亲,我父亲没有杀他们,但对我来说,曾静和张熙诽谤的是我的父亲,所以我必须杀了他们。”

乾隆的意思仿佛是说:“如果他们诋毁的是我,就可以逃脱死罪,不过轮到我儿子时,他们的死期就到了。”这当然只是一种借口,真实的目的还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乾隆真是一个幸运的皇帝,他接手的是一个股价不断上升的帝国。刚继位不久,他发现国库如此充实,便下达了一个惠民的政令:雍正十二年欠的赋税统统免交。这确实是一项很得人心的措施,减轻了广大人民的负担。 j1ljGCDTwaThCtsAhpt1WYZ4onFq2BO94WcChtGPg3Dx8j9E93I34Zlv6yvuCH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