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工作在选择人才和任命人才方面比较重要,选择人才即“知人”,任命人才即“善任”。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种种才能都具备,什么工作都能做好,一个人总有一个适合他的位子,领导者既要知道员工的长处,也要知道员工的短处,找到他最擅长做的工作,然后把他放在最适合他的那个位子上。“凡事都应有一个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应在它该在的地方。”这便是德尼摩效应的由来,提出者正是英国的管理学家德尼摩。
放在企业管理中,德尼摩定律就是知人善任,就是因势利导,就是顺势而为。东芝公司采用的方法是让员工自己申报擅长的工作,公司则尽最大努力实现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各得其所,相应地,员工也必须承担重担,由此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作为一位领导者,最佳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按照员工的特点和喜好来分配工作,竞争意识强烈,有较大胜负欲望的员工可以接受具有风险和难度的工作,依附欲比较强的员工则应该在团队中工作,他们更适合团队配合而不是单打独斗。
通用电气公司前CEO韦尔奇认为,挑选最好的人才就是领导者的工作。他将人才分为三个部分,20%是最好的,70%处在中间状态,10%是最差的。领导者需要做的就是掌握那20%的动向,通过机制从70%中选择、挖掘出有特长的人才,对流动中的20%进行补充。
张开离开工作了3年的国企后,进入一家外资公司W。这是一家跨国食品公司,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商之一,全球500强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高学历员工6万多人。张开在众多选择中挑中这家,起初只是想给自己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不到3年,他就觉得这是一家值得他长期工作的公司。
作为新员工进入公司,张开感受到了人力资源部对自己的关怀。除了指派一位老员工做自己的导师外,每隔30天还有约谈、工作评分等,这是W公司一贯的管理策略,为了让新员工在进入公司的前3个月没有失落感。
2年后,张开作为区域优秀员工得到了到总公司培训的机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却让他见识到不同于国企官僚主义的公司文化。在总部会议上,一位高级经理发表完意见,项目经理就提出批驳,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张开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感觉非常尴尬,在国企里开会,全都是领导说了算,很少有下属站出来提反对意见。好像只有张开在为大BOSS丢了面子的事情担心,其他人则继续讨论工作上的问题。
培训结束后,张开先后到各区域的研发部、商品部参观,他很清楚公司如此安排的意图,这一切都是为年底的职位升迁做准备。果不其然,在世界各地待了半年后,人力资源部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担任区域研发部的负责人,二是继续留在商品部,跑全球市场。张开是做研发出身的,而他之所以离开国企,正是因为发现自己更适合市场,最终,张开选择了后者,张开觉得既然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还是坚持到底的好。
德尼摩定律对于员工来说:一份值得做的工作,至少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个性与气质,同时还能在工作中看到成功的期望。达到了这个标准,人就能很好地投入工作,达不到的话,就会出现工作懈怠。这样做事成功率比较低,即使成功了,当事人也没有很大的成就感。
企业能给人才提供三种资源,级别、权力和待遇。在《水浒传》中,时迁的贡献最大,他的能力也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他的排位却是第107位,倒数第二,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技能是“偷”,名声不太好,而且,时迁不善管理,因此也没什么权力,但他的待遇是按照第3位排列的。
“大刀”关胜的贡献和能力都很一般,但他是关羽的后人,因而能排名第5位,享用很高的待遇,带兵打仗时,关胜则是普通的将领,相当于他只得级别、待遇,但是没有权力。朱武在梁山则属于“副总参谋长”,能力很强,权力很大,但是排名只有第37位,待遇也很一般。从这几个人的级别、权力和待遇安排,便可以窥见梁山大BOSS宋江的领导智慧。
商场经理打算在第二轮招商招揽一些知名品牌进驻,提高商场的定位。在汤泉的建议下,公司新成立了品牌商品部,主要负责寻找高端品牌的客户,他们的工作是招商,让高端商品的店铺进驻商场2层。
为此,经理特别从其他部门调拨了4名员工,帮助汤泉共同完成招商的项目。汤泉第一次做主管,不太懂得用人之道,常常为每个员工的性格不同而苦恼,“为什么经理不能给我配几个得心应手的员工,非要把各个部门的刺儿头拨给我”。
第一个月的工作非常辛苦,甚至可以用痛苦来形容。雯雯性格怯懦,大刚死心眼,派他们两个去谈客户,一个被客户几句话就吓倒了,另一个则坚持汤泉交代的条件,死活不肯松口。
“我不是交代过吗,客户有诚意,做一两万元的让步不是问题?”
“可是张总要每个月让3万元,还要免第一个月的租金。”
“那你还价就好了,每个月让2万元,给他免3个月的租金,这么点事儿都算不明白,你想让我去死啊!”汤泉气急败坏,恨不得动手打他一顿。
另外两个老资格的员工更难伺候,许姐爱斤斤计较,吃一点亏都不高兴,老魏倒是老成持重,就是行动力太差,汤泉交代他办的事,若不是紧跟着催,他就一直拖拖拖,拖到不得不办为止。
汤泉摸清这几个人的性格之后,慢慢找到了最适应的工作分工。老魏性子比较慢,但他压得住场,和客户谈判时容易占据心理优势,于是,汤泉每次谈客户都会带着老魏一起,既可以随时催促他,还能放大他的优点。雯雯胆子小,让她跟着许姐一组,两个人一个温和,一个泼辣,正好互补;大刚做事太过较真,汤泉只好叫他留在办公室处理数据,整理账目,在这方面,相信没有人能做得比他好。重组资源后,汤泉顿觉畅快许多,同事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工作进行得也更顺利了。
凡是身在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领域的人都会遇到职位适应的问题。管理心理学中的彼得原理指的就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一个员工都趋向于上升到他不能胜任的地位,结果导致不称职的人坐上了重要的位子,造成组织内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
彼得原理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称职的教授出任官职后,对政务、危机束手无策;优秀的主治医师升任主任或院长后,根本无法胜任管理工作;推销之王变成了业务主管,部门业绩直线下滑。目前,国内各名牌大学的校长都是清一色的两院院士,他们的确学富五车,在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们真的懂得管理吗?即使他们懂得管理,他们能做到一边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一边不耽误科研和教学吗?高校的行政工作由学术金字塔尖上的人来担任,就是人才放错了地儿,不仅耽误院士们研究尖端课题,而且对于一所学校里上万人的衣食住行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儿。
实际上,员工的工作成绩和更高的职位没有必然的关系。一名出色的技术员,他在技术部能做得很好,可如果升他做技术主管,他的技术依然是最棒的,却可能把部门的人事搞得一团糟,部门之间的合作也难以实现。更高级的职位往往需要更大的胆识、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素质,并不是任何一个在专业范围内能做好的人都能胜任的。
刘晓明在一家IT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他最大的强项便是技术,技术部无人能敌。此外,他工作努力,勤奋,善于动脑,为人和气,上司和同事都很喜欢他。刘晓明在工作中如鱼得水,虽然熬夜加班做项目很辛苦,但每次项目完成他都有莫大的成就感,他享受做项目时各种试验创新,也享受每一次项目完成时的喜悦。
不久前,刘晓明被提拔为项目主管。他非常感激上司给他机会,决定以更好的状态对待工作,可是没多久,他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刘晓明性格温和,在公司3年多从来没有和同事闹过矛盾,和谁发过脾气,升任项目主管后,他的性格反而成了弱点。
每天除了做技术工作之外,刘晓明还要花大量时间管理项目小组,琐碎的事情让他忙得焦头烂额,不是这个员工有困难需要帮忙,就是那个员工请假,需要重新调配工作。刘晓明向来好说话,下属有什么难处,他都一揽子全包了,年轻员工撒个娇就能偷偷懒,老资历的员工则对他的晋升不服气,说点难听的话他也不放在心上。有时候为了赶进度,每天加班到很晚,下属怨言很大,而他除了一一听取下属的抱怨,耐心地安慰一下,并没有更好的激励员工的方法。
结果,项目进行不顺利,上司对他不满意;工作安排毫无章法,下属对他不满意;他自己则每天一边忙技术,一边忙管理,每天早上第一个进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走,老婆为此也跟他抱怨,“不就是升了一个主管吗,连家都不回了?”他不仅从优秀的技术人才变成了不称职的主管,还从居家好男人变成了不顾家的老公。
一个人在某一职位上做得特别出色,并不代表他就能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员工晋升到才能无法发挥的职位,不仅不是对员工的奖励,反而使员工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给企业造成损失。况且,对于员工奖励机制来说,单纯将职位晋升看作重要的奖励未免太过狭隘,有效、多元的奖励机制应该是与升职、加薪和休假同时存在的。
对员工来说,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不停升职,向上爬,爬到一定的高度后,自己可能无法胜任工作,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不一定要坐在重要的位子上,工作才有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胜任的职位上勉强支撑,无所适从,让他人和自己都怀疑自身的价值,不如停留在让自己游刃有余的职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桥段,也是彼得原理所致。诸葛亮在平定南蛮时,听从了马谡的分析:南蛮是化外之民,不易收服,以军事平定后,还会再次叛乱,攻城不如攻心。于是,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收服人心,稳定了蜀国的南部。另外,在司马懿即将被重用,负责攻打蜀国时,马谡再次向诸葛亮献计,散布司马懿谋反的谣言,使司马懿被削去了官职。这两次献计成功,使诸葛亮相信马谡是个人才,后来才会派他领兵防守街亭,抗击魏国的进军,孰知马谡临阵慌乱,最终战败,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马谡战败是因为他没有才干吗?如果他真的没有才干,怎么会在之前的献计中想出绝妙的点子呢?只不过,之前的献计是参谋的才干,而领兵打仗则是指挥家的才干,参谋献计,但是不用指挥,不用做决定,成与败和他无关;指挥家则需要发号施令,指挥军队,对成败负责。诸葛亮基于马谡在参谋方面的才干任命他做军队的指挥官,却忽略了他根本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结果蜀国战败,诸葛亮同时失去了一个富有智慧的参军。
按照彼得原理,即使为了激发员工的潜能,也不能轻易地进行选拔和晋升,如果要为更高职位选择人才,则应该看重潜力而不是当下的绩效,看员工能否胜任未来的工作,而不是看他现在的工作成绩。
高程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MBA,在校期间是出了名的学霸,考无不优,专业知识烂熟于心,专业理论无所不知,校园招聘时,他拿到了许多大公司的offer,最终,他选择了条件最优厚的A集团——一个毫无经验的大学生从高管助理的位置开始实习,没有一家公司能给他这么好的机会。
过了实习期,高程对公司运作有了大概的了解。一天,梁总经理将他叫到了办公室。
“高程,我看了你的实习鉴定,这段时间表现不错,我很看好你呀!”
“谢谢梁总,我会继续努力的。”
“接下来呢,我决定给你一个大项目……”听着梁总云淡风轻地介绍着“大项目”的情况,高程感到紧张,大胆打断了梁总的话。
“梁总,您让我负责这么大的项目,我担心……”
“不用担心,你就放手去做,我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行。”
带着梁总的鼓励,高程摸索着进行市场调查,可惜,初出茅庐毕竟是初出茅庐,由于缺乏经验,高程负责的项目在艰难地进行了2个月后被腰斩,成本上升,市场丢失,巨额投资打了水漂。作为职场上的新手,高程上的第一堂课是丢盔弃甲,铩羽而归。
通常情况下,管理者的晋升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尤其是高级主管,不说从最底层的职位做起,至少应该有一段实习期,以积累对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如果草率地决定一位员工的职位升降,不管是对公司还是对员工本人,都是没有好处的。
因为表现出色的员工不断晋升,一直上升到他们不能胜任的职位,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被提升的人很少会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去。结果导致企业中绝大部分职位是由不能胜任的人担任的,平庸者在重要的职位上工作,胜任者的提升渠道被堵塞,整个企业则要面对发展方向不适宜、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
管理者不能用降职的方法解决问题,因为降职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就需要在正式晋升之前用非正式的晋升来观察员工的表现,如想升某位市场部的主管做部门经理,可以设立经理助理或者代理经理的职位,让员工做经理的工作,但是没有正式地晋升,如果最终发现不合适,也不会给员工造成很大的伤害。
宋宣宗二年,即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骨牌游戏,后来这种游戏传入宫中,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当时的骨牌是由牙骨制成的,所以也叫“牙牌”。1849年,一位名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将骨牌带到了米兰,作为礼物送给小女儿。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玩骨牌游戏,多米诺制作了许多木制的骨牌,很快,这个游戏在意大利流行起来,并且传播到整个欧洲。后人为了感谢多米诺的贡献,将这种骨牌游戏命名为“多米诺骨牌”。
多米诺骨牌的玩法非常简单,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一张牌,其余的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第一张牌是最小的,最后一张牌最大,当然也有同样规格的骨牌。骨牌依次倒下的动力来自第一张被人推倒的骨牌,虽然只是轻轻一推,但产生的能量却是巨大的,其中蕴含的是物理学的道理。
当骨牌站立时,重心较高,第一张牌倒下时,重心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个动能传递给第二张牌,第二张牌倒下的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便是自身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第三张牌倒下时传递的能量则是自身的重力势能和第一张牌、第二张牌的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之和……如此下去,每一张牌倒下时,传递的能量都比前一张牌大,因此多米诺骨牌倒下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即使最后一张牌比第一张牌重许多倍,也能被轻易推倒。
日常生活中,多米诺骨牌效应指的是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比如,一棵棵长势茂盛的树被砍伐,就可能导致高山上的森林消失,水土流失,山石暴露在外,遇到暴雨天气,引发岩石掉落、泥石流等事件,伤及人类。人类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并不像游戏那般,几秒钟、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就能看到结果。没有人能预见,从第一张骨牌到最后一张骨牌会传递多久,就像从一棵树的消失到整片森林的消失,可能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L公司的副总林茂递交了辞职信后,引发了行业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多家风投公司出现人事变动,一时间,行业内的离职风波甚嚣尘上。
林茂在L公司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要再坚持几年,等到总裁退休,L公司的大旗非他莫属。可是自从总裁的外甥云汉进入公司后,内部人事开始朝向云汉变动,林茂最得力的一员干将也被调走,协助云汉工作。
林茂静心观察了一阵子,最终选择向总裁袒露自己的心事,结果不出所料,总裁原本希望女儿和女婿能够继承家业,可惜他们最终选择定居加拿大,不再回国生活。思虑良久,总裁最终决定让外甥回国帮忙打理公司事务,而他对林茂的期待则是“好好协助云汉,共同打理好公司事务”。
林茂在行业内奋斗了十多年,毫无背景,全靠自己打拼出今天的成绩,从给武总端茶倒水的助理做到公司副总,任何人都清楚,他的雄心绝对不是为了辅佐一个空降的黄毛小儿。当然,林茂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兴起,自从云汉进入公司后,猎头公司已经开始联系他,只是他念在跟在武总身边多年,工作和私人感情掺合在一起,离职的话始终无法开口。
林茂的辞职也在总裁的考虑范围内,不过他没想到,林茂会被L公司最强劲的对手Y公司挖角,担任Y公司的副总裁。随着林茂的离开,他手下的几名员工,尤其是他亲手带出来的两个部门经理也跟着到了Y公司,一些听闻云汉作风粗鲁、自以为是的员工则开始为离职做打算,趁公司改朝换代之前找到下家。
两个月之内,L公司从高层到低层,虽然谈不上是大换血,但绝对是损失惨重。与此同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也找了猎头公司,到处寻找合适的人才填补职位空缺。云汉叫回了自己的大学同学接任林茂的职位,从另外两家公司挖到了两个部门经理。如此一来,可以说,林茂一人的离开,牵动了整个行业的人事安排。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职场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每天都在发生。成熟的猎头公司会将某一行业的高级人才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并且定期跟踪联系,一旦有需要,就会在委托方的授意下挖人,毕竟,行业内的高级人才是猎头的利润来源。
为了防止猎头的挖墙脚或者员工丧失对工作的兴趣,体制完善的大型企业对高级人才的管理非常小心,在满足投资者、客户的需要时,首先满足的就是雇员的需要。成功的企业都是通过人力资源实现价值的,一旦人才管理没有做好,储备不足,中间断档或者对待高级人才的方法不当,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人离职,引发多人出走,树倒猢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