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四章

对于秦怀春突如其来的这份恩情,崔挽明内心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即便结婚那天,他都没告知自己父母,他想一个人把这些困难事解决了。本来结婚一事就搞得负债累累,便不愿再让父母沉浸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所以不如不告诉的好。

那天来了很多的同行,有的人看的是秦怀春面子,有的是冲着崔挽明来的,他在业内的名声,他的人品,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作为证婚人,秦怀春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海青认做了干女儿,承诺只要崔挽明敢欺负她,他一定会教训崔挽明。

他毕业的师弟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苏慧也来了,她一个人远远的坐在门口,婚礼一结束她就拿着包走了。

距离饭店两百米的地方停着一辆超跑,落在树荫底下,死了一般。车上的方旭抽着香烟,将金属乐的音量调到最大。

他在北川大学的时候就惦记着海青,但海青一直没同意这件事,但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输给了一个穷小子。他没有送上祝福,也没有悲伤遗憾。他拿出手机,对电话那头说了句话。

“一个月内,我要的人手都要到齐,林海省的米业我来做,不相干的人都给我清出去。”

挂了电话,方旭便驶离了这个地方。

那天,崔挽明喝多了,他什么也不知道,他躺在婚床上,想着兜里所剩无几的钱,想着新婚妻子脸上的笑容,恨不能马上爬起来工作。

他已经忘了婚礼上谁来过谁没来,所以当他再次上三亚,一位叫郭达的农民企业家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帮忙在三亚繁殖一个品种,并向他支付一笔成本钱的时候。他果断把钱退给了郭达,将自己的试验地给郭达匀出来一块。

郭达的眼睛乏着洁净的光,朴实的面孔上刻着一道道皱痕,像阳光下的巧克力条,活力而充满能量。

“郭叔,你看在我老师的面子,从天源县来到我的婚礼,就是看得起我崔挽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这点事情,还不到谈钱的地步,我顺带就帮你办了。”

那年冬天,海青挺着大肚子从林海坐火车到达海口,又转车到崖州区,她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新婚才结束,崔挽明就离开了她,一走就是小半年,中间一面都见不上。她若不来相见,崔挽明只能到来年三月底才能回去。

郭达也来了,他来跟崔挽明学习杂交技术和品种选育,快六十的老头,精神气依旧不减,大字不识的他对水稻有着一颗矢志不渝的心,这让崔挽明万分感动。

那年春节,崔挽明再不孤单,有妻子陪着,有远道而来的郭达跟他探讨行业内外,还有始终如一的钟实。他们四个人度过了一个温馨而简单的春节,尽管年三十早上还在忙着杂交工作,但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喜悦和知足。

春节一过,崔挽明便将工作交给钟实和郭达,带着海青回了趟湖南老家,一来是看望老人,二来是带海青回去认亲戚。

年迈的老人扶着门框,翘首以盼的等来了崔挽明的归家,他们没有费一心一力,就看到了这么善解人意的儿媳妇,又是洗衣做饭,又是打扫卫生。

崔挽明在爹妈面前跪了半天不肯起来,他没有办法和老人解释自己做的工作,这是一个漫长且很难见成效的事,所以他内心复杂而痛苦。他甚至没有看到妹妹崔小佳,崔小佳远在大山里支教,过完春节的时候刚走,父母腿脚又不便,也不清楚崔小佳具体位置。

这恐怕是崔挽明唯一的遗憾,临走的时候,他把身上的钱都留给了父母,又带母亲上市医院检查了常年的老膝盖,做了磁疗,买了中药和西药。

尽管他拼命的在做,但总觉得事情做不完,就好比积累了数年的作业要写,不是一天两天能写完的。老人承受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缺失一口气补回来,他们消化不了。

从那天起,崔挽明告诉自己,以后每年要回来一趟。

海青和崔挽明就在长沙机场告别了,一个继续回海南岛收获水稻,一个则回到凤凰城如期上班。这是崔挽明买的第一张飞机票,他在内心里愧对海青,再不忍她颠簸着火车回去。海青一走,他便到了火车站,回到属于他的轨道上。

生活对他两来说就好比赶场和应付,赶着见面,赶着工作,应付迟来的孝道,弥补婚姻的残缺,以及婚姻里即将出世的那颗果实。

还没从与海青离别的伤感中恢复过来,崔挽明就在海口下了火车,当他回到试验地,看见从林海省组队前来观光的种植大户站在他试验地的时候,一阵头晕目眩。

“干什么呢?诶,说你们呢,干什么?”崔田挽明大声朝观光团吼道。

他进院门就质问老廖,“怎么又放人进来了?老廖啊老廖,你真能给我找麻烦啊。”

“钟叔,钟叔人呢。”崔挽明叫嚷着,不知道该顾及哪头了。

观光团看见崔挽明就忙不迭的跑过来,又是递烟又是握手。崔挽明阴沉着脸,毫不客气的说,“你们哪儿来的?谁让你们进来了?手里哪里来的稻穗,赶紧给我扔了。”

崔挽明一眼就看出,这群手不干净的人顺手掐了几穗他的稻子,这还了得,不等他们解释就要将其往外赶。

郭达从人群中站出来,脸上带着一丝歉疚。

“挽明啊,这个事怪我,我不知道情况这么严重,他们啊,都是咱们林海省的种植大户,现在农忙时节过去了,村里组织大家出来玩,知道我在这,就顺便来看看。都是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大家见到好东西都管不住自己的手,你体谅体谅。”

崔挽明稍作平息,换了个态度,“既然是这样,郭叔,带大家进屋坐,冰箱里还有点菜,我去弄,老乡来到这,再怎么也得把饭吃了。大家不了解情况,不知者不怪。”

崔挽明的态度让这帮种植大户起了敬意,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酒桌上跟崔挽明连连赔不是。崔挽明也不是揪着问题不放的人,他说,“我以为大家是哪个育种单位的,说话着急了些,不过,我们辛苦搞品种选育,平生最记恨的就是不劳而获的人,顺手牵羊,投机倒把,我们辛苦十年才选育出来的好材料,他们说拿走就拿走。没有办法,不监管,吃亏的是我们。既然大家也是种粮食的,刚才也看了我地里的材料,怎么样,我的东西还行吧?”

“嗯,你这个北川大的老师不一般,我看有几个品种特别适合在我那种,我们那积温低,需要熟期早的品种,正好你有几个还是长粒高产型。你要是种子量多,卖给我点?”

崔挽明摆摆手,“大哥,不是我不想卖,你说的那几个我也知道,但现在还没有审定,没有审定,我就没有推广权,不敢随便给你种,要是种子出了问题,我担当不起。”

“哎呀,不要你负责,我们种的也不多,就是拿回去跟以往种的品种比较比较,要是行,以后就从你这拿种子。”

“原则性的东西要坚持,你们的意思我明白,这样吧,既然你们看中了,我一个品种送给你们一斤,你们明年种上去看看,到时候我到你们地里测产,看看具体表现如何。”

双方达成共识,崔挽明的这几个品种整体表现占优,也是同积温带里表现偏上的品种。之所以肯把东西送给他们,就是想看看品种的地域差异性,也算是免费的试验鉴定。

但除了这个事,还有件事他一直没跟钟实说,自从他接手秦怀春的水稻材料,来三亚的第一年他就一直关注一个品种,当时那块地高出一块,所以总缺水,但这个品种不但没受影响,还照正常供水的稻子好出一大截。崔挽明核对了品种的系谱,发现其母本正是北川稻1号,父本是丰优530,一个株形理想的香稻亲本。

崔挽明将其挑出来,单独编号,种在了试验地中间,就是怕被有心之人发现。经过这两年的产量和抗性鉴定,发现其遗传稳定性较好,去年他把样品给了苏慧,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和蒸煮食味值,结果超出了北川稻1号,重要的是它继承了父本的香味基因,成为了一个品质拔尖的香型米。

在崔挽明心中,这个品种已经超越北川稻1号,很有可能会成为林海省继北川稻1号之后的第二个国家一级米。这件事他单独找过苏慧,让她无论如何也不能外露,在品种进入省里试验之前,米质分析的相关信息必须要隐瞒住。苏慧在品质中心这么长时间,这点能力还是有的。

经过了这几年的重复验证,崔挽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把情况告诉秦怀春。这批材料是从秦怀春手里接过来的,功劳属于他老人家,崔挽明不敢独享。 pVG1udAIDIx/UJ9vgB+YEgpr1FtOVUcACkl7vgpkJSJ1frOGqB2bp5TsBlqCDhQ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