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西方理性主义的代表,西方学术体系的开创者,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哲人之一。

柏拉图的先祖为雅典王室科德鲁斯,母亲出自雅典立法者梭伦家族。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初年,死于马其顿征服希腊诸邦之前。他在青年时代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风云。战争最后,斯巴达最终获得了对雅典的胜利。曾经挽救过希腊而负有盛名的雅典城邦在战火、瘟疫、内部清洗中走向衰败。

战争结束的前两年,二十岁的柏拉图遇到苏格拉底并成为其弟子,他追随这位师友直至前399年苏格拉底殉难之时。此后,柏拉图遵照师嘱游学麦加拉、埃及、居勒尼、南意大利、西西里,直到他四十岁回到雅典创办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学园汇集全希腊各科学人,开创了西方学术体系的先河,并培养了众多有影响力的学生,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汲取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巴门尼德学派及东方思想的精华,不断自我辩证,推陈出新,留下了二十六部重要的对话;这些作品成为后期希腊直至近代西方思想的主流和重要源头。《理想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

创办教育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没有放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年届七旬,柏拉图第三次远赴叙拉古,促成哲人王的教育,但未如愿。八十一岁高龄时,柏拉图溘然离世。

《理想国》(《国家篇》)篇幅之大,仅次于《法律篇》。其中议题纵横复杂,思想成熟而谈锋锐利,启发了后来众多哲人和政治思想家。西塞罗的《共和国》、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都直接受到这部对话录的启发。这部对话还涉及共产主义、种族理论、反民主理论和女权话题而在当时就有争议,并成为20世纪许多学术争执的讨论背景。但《理想国》最突出的思想是反暴政、提倡和睦与共同利益和男女平等。

从文学角度看,这部对话的戏剧性的艺术构思和局部刻画堪比其同时代的伟大文学作品。在柏拉图本人的著作中,也没有哪部作品能像《理想国》这样,把其整个思想体系如此形式完好而不失细节地呈现在一起。这是一部通向柏拉图思想和古代思想的最通俗的严肃读物。

《理想国》思想庞杂,线索很多。但显然,这是一部也是第一部正义论兼善论,所谓“正义”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乃是“是其所是”。在讨论正义与善时,不可避免地也要讨论不正义和恶。对话中,柏拉图始终在对正义与非正义进行对比。《理想国》是以首创的“思想实验”的方式,尝试从历史和理性的角度,对比正义与不正义、善与恶以及它们带来的灾祸与幸福。对话中不厌其烦地详细描述了从王制到荣誉政体,从寡头政体到民主政体再到僭主政体的蜕变,它是对希腊远古政体到克里特、斯巴达、雅典直至伯罗奔尼撒时代希腊诸大邦政治变迁的历史逻辑的概述。

于对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福与祸这些对立的主题展开论述的同时,《理想国》中贯穿着“败坏”和“拯救”两条道路。

关于“败坏”,其起因又大致有两个方面:金钱、荣誉的腐蚀和对神信仰的变异与丧失。金钱腐蚀的问题从故事开篇克法洛斯谈及金钱的作用时已经开始。衡量正义的标准被这位富人表述为对神与人的祭品、钱财的不亏欠。接下来,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对话中关于金银的“保管”、正义与“赚钱的技艺”的关系,特拉叙马霍斯衡量正义的标准——强者的利益、城邦走向战争的原因,直到对话后半部政体的蜕变中的根本因素,金钱与利益始终是一条根本线索。特别是第三卷末尾,苏格拉底断言,城邦保卫者出身金银种族,不得以金银这种“金属的浮渣”作为流通,并告诉听者:“这将拯救他们,而他们将是城邦的拯救者”,将人与金钱的关系与“拯救”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对神信仰的变异和丧失是“败坏”的另一条线索,它也是从克法洛斯开始。他对亏欠神的祭品的担忧反映了这位尚且尊重传统的希腊人对信仰的不自觉的玷污。在苏格拉底的话中,包括荷马在内的传统诗人要对这一切负责。“荷马是有罪的”。诗人们关于神的谎言——神被描写得像人一样贪婪、虚伪、充满淫欲,像人一样看重钱财和被收买,并因此留下了诸多不堪的秽迹,导致了希腊人作为荷马的学生的道德的沉沦,希腊的海防是脆弱的。城邦与公民的德性递次堕落、从王制向僭主及奴役制的蜕变、城邦内部的分裂、希腊诸邦之间的不义战争,都与此、与灵魂正义秩序的颠覆有关。对诗人的严厉批评在第二卷、第三卷、第十卷重复出现。

相对于一条败坏、堕落的道路,《理想国》第五、六、七卷描述了一条“拯救”上升的道路。这条道路要通过统治者和辅助者、保卫者的漫长而艰苦的教育去“修平”:选择精英公民作为保卫者、实施音乐与体育的教育、鉴别各种恶、以法律医治城邦、在暴力与各种蛊惑中能够坚忍不拔。修筑好内在的城邦方能使外在的城邦繁荣昌盛。他们将联合全希腊不同阶级、男人与女人,因为所有人彼此是兄弟。更优秀者将接受数学的教育,直到辩证法教育,最后能够经久地直视“善”,长久不会忘怀真理。同时,拯救者为拯救同伴而下到他所从其中而来的洞穴中,经历失明和被杀的危险,劝导同伴走出蒙昧。

《理想国》谈话分为十卷,这一分法并非柏拉图所为,而是出自后人的编纂。十卷的分法并不是对话自然的分界线,许多对话的主题跨越了两卷的内容。中译者为使读者理解方便,将对话分为五十四章,并加以标题。

从第一卷至第二卷第二章的对话相对集中于一个主题:正义的问题。其中,第一卷原本是单独的一篇讨论正义的对话:《特拉叙马霍斯》。在这个部分,苏格拉底提出了“正义”的问题,特拉叙马霍斯以“大规模的极端不正义”的论说(一份僭主宣言)反对苏格拉底,从而确立了全部讨论的冲突点。第二卷第一、二章,格劳孔和阿德曼托斯对“不正义”的必然、优势及其援助者进行了重要的补充。

第二卷第三章至第五卷结束,苏格拉底展开了一次思想实验,基本上将前述主题即正义的问题大致讨论完毕。苏格拉底首先将正义者和不义者的对比转换为正义城邦与不义城邦的对比,从显著者着手,见微知著,研究正义与不正义的生成、发展和结果,在第四卷最后再从城邦回到个人,谈论正义者和不义者。第五卷是一些可称为外围问题的问题:男女问题、城邦间关系。在最初关于创建“简朴的城邦”的讨论中,柏拉图就将正义的定义埋藏了下来,就是人们分工协作、各履其责。而在灵魂之中也是如此,知、情、意各履其职,不僭越即为正义。相反,城邦内如果“铜铁当道”或灵魂里欲望摆脱控制,以及城邦间因奢欲引发抢夺,则导致不正义。古代世界伦理是相似的,在讨论中,柏拉图阐释了许多与儒家思想内圣(理性主宰的灵魂)外王(良治的城邦及团结的希腊)、礼(等级)与乐(和睦)、中庸(贫与富、苦与乐)、文(音乐)武(体育)辩证思想一致的思想。

第五卷第五章至第七卷讨论了哲人王的统治,其中“善”的理念的讨论是全书义理最高的部分。第二卷关于保卫者的教育中谈到的保卫者——英雄的意志品质,没有涉及这种美德是为何要存在的,在哲人王的教育中才把“善”的理念提出来。这一部分有三座思想的高峰。这三座高峰围绕着善的理念及真、善、美与存在的统一展开。它包含太阳与光的比喻、感性与理性世界的划分和辩证法的教育这三座高峰。而其中又有一处深谷:洞穴中的拯救。

第二至第七卷都是所谓“上坡”的道路。而第八、九卷是所谓“下坡”的道路——它描述了城邦由正义向不正义堕落的过程与形式,似乎预示着这个思想实验中的城邦由简朴初建到最终败落的必然命运。柏拉图按照正义失序的内在逻辑,将政体的败坏过程依次分为五种政体。实际上后面还有一种奴隶政制。它们大致代表了贵族阶层、保卫者阶层、被金钱腐蚀的保卫者阶层、农工商阶层、借平民名义实施独裁的崇尚暴力和蛊惑者的统治。它们可以被看作希腊城邦发展过程的历史写照。

第十卷是全部讨论的结论,它将两大对立的主题各自的线索提了出来并加以对比:自然的感性与人为的变异的神话体系,这些是不正义的来源;理性的克制和真正的神的信仰是正义的来源。而这一卷的根本主题是“审判”:柏拉图以一个寓言故事来谈死生前后这个话题。

全篇具有一种对称的格局,前后呼应,深具寓意:故事以苏格拉底下到比雷埃夫斯为开场白,第十卷末尾,苏格拉底叙述英雄厄尔下到冥府观看灵魂转生,为全篇终结,比雷埃夫斯实际上就是指冥府;第一卷从债务话题谈起,而第十卷则以正义的讨债和临终审判收尾;第一卷与第二卷借特拉叙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三人之口论证了“不正义”的优势,而第八、九卷对政体与人性的讨论则逐次驳回和宣布了不正义的败亡。

这部戏剧性的对话在局部上充满有意的安排:谈话人物的出场顺序大致对应着政体的序列:格劳孔、阿德曼托斯接近荣誉政体,这对“贵族之子”愿意倾听苏格拉底的引导;克法洛斯代表着寡头政治,内心里看重金钱,而对苏格拉底敬而远之;玻勒马霍斯是民主制的代表;而特拉叙马霍斯则为僭主制代言,成了苏格拉底的对立面。

《理想国》对西方思想史具有非常的价值和意义。它给人类思想和历史留下了深刻印记,也因此具有某种预言性质。

它的思想实验的方法——抽象法开辟了现代自然科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许多概念或概念描述以稍加变形的形式留传到现在,如假象论、契约论、自然状态、精英政治、僭政、多数人暴政、第三等级、无产者、私有化的起源、专业化,以及真善美、知情意、理性、知性和感觉、实现与操劳、德性与幸福、技艺与对象等等哲学思想。甚至它留下的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就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而对于东方来说,《理想国》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希腊属于一个政治地理上的边缘地带——东西方和古老与现代的政治力量角逐的地带。希腊的历史经历了许多政治的起落,积累了丰富的政体及政治的见识和经验。而这些记录,有许多——诸如寡头、民主与僭主——在东亚的政治经验中是欠缺的。遗憾的是,从中国上古历史留下的民本和霸政的观念在历史上被消磨了,没有沉淀到今天,成为普遍的政治常识。当东方在近代骤然经历政制的变更,显得缺少经验而掉入历史的泥沼时,《理想国》这部古代希腊文献能给我们以及各种现代政治一个政治思想参照体系。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柏拉图古老的忠告不应被我们忘却:克制物质欲望、远离诗人的变异神学,因为启蒙后的现代人也是荷马的信徒,人类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迷恋物质。如果我们已经无法接受《理想国》提供的教训,也请不要忘记这篇对话开场中苏格拉底对克法洛斯说的那句话:“他们走过的那段旅程多半也是我要走的。”

《理想国》汉译本甚多,多参考Jowett & Campell的希英对照本,但仁者见仁,理解多有不同。本书移译自Jowett的英译本,务求跟近英译原文,对英文负责,汉语不多渲染。柏拉图旨意直刺古今希腊人,汉语当无隐晦。汉译译文及章目不妥之处望读者匡正。

陈 岗 KQZb72WoGKFARoxi5DVEsWftevOhEPsfbwEjcGRJTmpaeUhNdx1doQ9RUjE8YO7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