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815),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①左迁:贬官的意思。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②湓浦口:湓水入口处。③善才:唐代对乐师的称呼。④浔阳江:即长江在江西九江一段为浔阳江。⑤轴:琵琶上有四轴,用来缚弦调弦。⑥拢、捻、抹、挑:弹琵琶的指法。⑦六幺:曲名。⑧虾蟆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市南。⑨秋娘:唐代对歌伎的通称。⑩缠头:指赏赠给乐工倡伎的钱帛。 篦:用来梳理头发的工具。 浮梁:即今江西省景德镇。 嘲哳(zhāo zhā):繁杂细碎的声音。

赏析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此时白居易45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在这样的情形下,白居易上书要求打击藩镇,严惩凶手,结果被罢官赶出朝廷。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也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做了准备。

接下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力,致使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他们一定要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至“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非常细致,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琵琶女出场时楚楚动人,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这段出场过程的描写为后面的故事发展设下许多悬念。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急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其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很快流走。然而随着她的年长色衰,时过境迁,她只落得四处漂泊,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一个商人。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的迁谪地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造成的结果。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在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一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且“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肺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时牛李党争已起,李商隐本来是牛党令狐楚门客,反又娶李党王茂元之女,故为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所深恶。后令狐绹为相,李商隐长期受排挤。工于诗,李诗律绝尤工,富于文采,长于抒情,语言凝练,典丽精工,为晚唐一大家。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 ZDKWYJJwoFXs1+boZ2ZlBCnm+qe3K6cb5ytdhuNcX//i2PXFXaj7+q9bmZrR0J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