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 ,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侷促为人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释

①荦确(luò què):险峻陡峭的样子。②支子:即栀子,木名,常绿灌木,仲春开白花,花甚芳香,夏秋结籽,籽如诃子,熟后籽为黄色,可入药,亦可作染料。③疏粝:粗米。④ (jī):马缰绳,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赏析

诗题《山石》,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游记诗。韩愈在诗中巧妙地运用散文中游记文的写法,描写了游玩途中的所见所闻,其散文风格鲜明,但又丝毫不影响诗的情趣,这一点就韩愈而言是极具独创性的。

诗一开始便用“山石荦确行径微”概括出行程的艰辛,虽是写静态的石头,实际上包含了动的影子,山石是诗人途中所见和所经历的。实写人而无人,造境之奇,可为拊掌。“黄昏到寺蝙蝠飞”,看似写物实则仍着笔于人,而所处之境,则暮色顿见。接下来,诗人写到了寺中的所见,庭院之中,芭蕉叶大,栀子茂盛,一“大”一“肥”字,将院中生气写得恰到好处,而这一切都是在“新雨足”之后显现出来的。由庭院的雅致到寺僧的热情,变换之际步骤分明,而取舍之时不留痕迹。寺僧虽邀诗人去欣赏佛画,但诗人的兴趣并不在这里,而铺床置膳,款待宾客,则更让诗人感到舒心,同时也细腻地体现出宾主之间的情感交融。吃饭解除了游山的饥饿感,而夜静安卧则是解除游山的疲乏,但诗人并没有真正睡着,在百虫绝声、月光入扉的静寂中,如此好景,能不欣赏吗?诗到这里则主要描写了天明之后的情景,而与上文一气直下,毫不间隔。晨起时山路迷蒙,原因是“出入高下穷烟霏”,在烟迷雾罩之中行走,别具诗情画意,而烟消云散之后,则是另一番景色:“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这一变化是很自然的,但从视觉上说,则是极具冲击力的,在松枥之间前行,清风拂衣,泉声悦耳,赤足涉涧,一种亲近自然之感油然而生。最后四句是在游历之后的情感抒发,人生在自然中具有一种十分深刻的自得之乐,是没有任何羁绊的自由,如此结尾,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艺术魅力。

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其风格滋媚,气势浑厚,足以领一代风骚。 R74Yy+O+4ffeMHnQNJ2oMFjBvCFlwoQ9lnfzry4VD1dM6AJKTVai+WOFV+s0/Ue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