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控制欲望,别被诱惑冲昏了头

适用写作关键词:自制 自控

吃糖果的孩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卡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

实验的对象是一群4岁的孩子。米卡尔将他们留在一个房间里,然后发给他们每人一颗糖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得到两块软糖。”他离开后,大概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因为经受不住糖的诱惑而吃掉了糖;有一部分孩子一再犹豫、等待,最后还是忍不住诱惑,将糖塞进了嘴里吃了;另外一部分孩子却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甚至假装睡觉等方法抵制诱惑,坚持了下来。20分钟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软糖。

实验者跟踪研究了14年后,发现两种孩子的差异非常显著。坚持下来、自制能力强的孩子社会适应力较强,较为自信,人际关系也较好,且较能面对挫折,会积极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相反,那些自控力差的孩子怯于与人接触,优柔寡断,容易因挫折而丧失斗志,经常否定自己,遇到压力容易退缩或不知所措,更容易嫉妒别人,更爱计较,更易发怒且常与人争斗。这些孩子在中学毕业时又接受了一次评估,结果表明,4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孩子在校表现更为优异,他们学习能力较好,无论是语言表达、逻辑推理、集中精力,还是制订并实践计划,还是学习动机等,都比较好。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高;而最迫不及待吃掉糖果的那三成孩子,成绩则最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能否成功,跟他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古往今来,凡是成功人士,他们往往具有一个共性特质:善于自律,以达到某种目标。现实生活中的男孩,你也将步入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你的周围也即将充溢着形形色色使人难以抵制的名利诱惑,只有秉持一颗忠诚的心,才能坚持原则,不被诱惑打倒。

知识窗

心理学起源: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它古老。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最初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包含在哲学中,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励志点金石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

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说:“非常情况下能否坚持原则,常常是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依据。”

为你支招

那么,男孩,该怎样加强自身的自制力、抵制诱惑呢?

1.结果比较法

就是仿照那些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让自己静下心来,花些时间分析一下:成功失败都是由因及果的。如果我们把心思专门用在学习和工作上,即抵制住诱惑,我们会获得什么结果;如果我们把心思用在别的方面,即抵制不住诱惑,我们会获得什么后果。我们可以列一个表,在表里我们填上:现在忍耐吃苦的话,将来会获得什么快乐;现在就急于求成的话,将来会承受什么痛苦。比较之下,我们必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强者刺激法

这种方法,需要你首先选定几个你认为已经很成功的人,如比尔·盖茨、戴尔·卡耐基、松下幸之助、李嘉诚、李政道……总之是你崇拜的人,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勤奋工作学习的,学他们是怎么经营自己的本领的。然后再来选定几个你熟悉的与你同一集体或同一行业的,并且已经取得令你们同行人羡慕的骄人成绩的“准成功者”,回顾或观察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有了这两个行为样本,你就会想到那些人正在干什么,你也就可以自觉取舍了。

3.行为惯性法

比如,我们给自己划定一个比较容易拿得出的固定的时间,规定在这个固定的时间内只能做哪些事情。例如,每天晚上睡前喝一杯牛奶,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你的头脑会渐渐地变得愿意执行任务。在习惯之后,你再逐步加入一些难度大的任务,当一切形成习惯之后,自制力也就随之形成了。

总之,失去控制的人生最终会走向失败。只有自制的人,才能抵制诱惑,有效地控制自身,把握好自我发展的主动权,驾驭自我。一个人除非能够控制自我,否则他将无法成功。 mm3Iv2S+VJQTeHSsbF3MO+C3SZ8Vo3VFa3CCHY4YBbeZ/P17HnqHGlQvLVN0xI7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