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者都有探索猎奇的心理,对戴有神秘面纱的催眠术更是这样,总想弄清楚自己是怎样慢慢进入催眠的,所以会在心里做各种设想,甚至有种恨不得制造个心理摄像机,把这一过程都拍下来分析的想法。
也正是这样,许多有同样好奇心的来访者在接受催眠时,虽然闭上了眼睛,心里却格外留意催眠师的一言一行,同时密切关注着自己的丝毫变化,并且还要特别地记下这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更有趣的是,这一切还要偷偷地进行,因为害怕催眠师发现自己这样做。
如果这样可行,那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研究催眠的方法,然而,结果往往令你失望。假如引导你的是初级催眠师,他因更专注于引导,而没发现你的小动作,那你将会顺利地记录下整个引导过程,除此之外,你别无其他收获,此时的你,更像是催眠师的得力助手;或他发现了你的小动作,却因为经验不足,不知怎么处理而继续原定的引导,结果还是一样。
假如引导你的是有丰富经验的催眠师,那么他很容易就会发现你的小动作,并且会马上做出引导调整,比如进行合并、制造混乱、制造沉闷等,如果你仍然坚持要做“卧底”,那催眠师也并不会因为你的坚持而心软,而是会唤醒你进行再沟通,然后再引导,因为心软不会带你进入催眠。
当我遇到此种情况时,通常会先尝试进行合并。
示例:也许你对催眠很有兴趣,好奇自己是怎样进入催眠的,好奇我接下来会怎样引导,下一句会说什么。也许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自己下一句会说什么,就像我不知道你会从左手开始放松自己,还是会从右手开始放松自己一样,就像我不知道在你放松下来时,是否能留意到自己的呼吸声一样……
解释:用了“也许”开头,那你就不会错;直接说出了来访者的行为,这会让他感觉自己被发现了,无须再隐藏,此时他多半会不好意思地微笑一下,这让你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连续用了好几个“不知道”,有意制造混乱,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马上又把注意力指向他的内部,实现了自然的过渡。
或许有些读者会问,既然在接受催眠时,暗中观察会阻碍自己进入催眠,那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进入了催眠?自己是怎样慢慢进入催眠的?以怎样的心态接受催眠,会更利于自己进入催眠呢?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首先,除非你是做催眠研究的,不然我就会认为,你接受催眠的目的并不是进入催眠,而是借助催眠技术实现其他目的,比如身心放松、心理治疗等。那么,既然在你接受催眠时,试图观察进入催眠的过程和判断是否进入催眠的做法会阻碍你进入催眠,而这又不是你接受催眠的目的,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观察和判断。
放弃观察,并不代表你不能了解自己是怎样进入催眠的,如前所述,催眠是体验,而非概念,就像你要弄明白辣是怎么回事,最好的办法不是去观察他人吃辣椒时的表情,而是直接拿个辣椒放到嘴里,你就会马上明白了。要了解自己是怎样进入催眠也一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体验。
你现在就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曾经自然进入催眠的经历,你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里,打开书包,拿出课本,翻到指定页码,等待老师的到来。你的同学也没什么两样,有的在准备,有的在说话,有的在转手中的笔,有的还在吃零食,而课代表正在忙着收作业本。不一会儿,老师走进了教室,还是穿着那件引不起人兴趣的格子衣服,板着脸走上讲台……大家都熟悉透了这一切,甚至都懒得抬头看一眼老师,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是什么吸引了你,你望向窗外,并且视线定在了那里。其实你并没有在看什么,而是想起了几年前和朋友去野炊的经历,你们一行人来到一个长满松树的山脚下,那里有块还算不小的草坪,草地旁边有条清澈的小溪,这方便洗菜做饭,于是决定就选这里进行你们的野炊。大家卸下背包,累了的坐在草地上边休息边聊天,有的人忙着照相,有的人脱掉鞋子光着脚走在草坪上以感受青草给脚底按摩的感觉,有的人在忙着架锅做饭,有的人在捡柴火,有的人在小溪里玩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里清新的空气和蓝天、白云,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好舒服……突然,一位正在小溪边洗菜的朋友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掉进了小溪,全身的衣服都弄湿了,大家看了都笑起来……
忽然,你听到有人在叫你的名字,你转过头一看,原来是你的同桌,他接着问“你刚才在笑什么”,你才突然发现,自己正在上课。
看到了吗?感受到了吗?你无须事先做任何准备,无须进行任何刻意的配合,也无须做任何刻意的想象,就像平时听别人讲故事时一样: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一幅由山、庙、老和尚、小和尚构成的画面,就自然而然地在面前出现了,而当你自然走进这个场景时,就慢慢步入了催眠。你就是这样轻松地进入催眠的。
李白有首很让人陶醉的诗,我们不妨来感受一下它的意境:“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你感受到了诗中美妙的意境了吗?如果你感受到了,那我要告诉你,接受催眠的最佳心态,就和你刚刚感受诗意时是一样的,是用心去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