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今

书契之作 [1] ,肇自颉皇 [2] ;佐隶之简 [3] ,兴于嬴政 [4] 。他若鸟宿芝英之类 [5] ,鱼虫薤叶之流 [6] ,纪梦瑞于当年 [7] ,图形象于一日,未见真迹,徒著虚名。风格既湮 [8] ,考索何据?信今传后,贵在同文 [9] ;探赜搜奇 [10] ,要非适用。故书法之目,止以篆、隶、古文,兼乎真、行、草体;书法之宗,独以羲、献、萧、永,佐之虞、褚、陆、颜 [11] ;他若急就、飞白 [12] ,亦当游心 [13] ;欧、张、李、柳 [14] ,或可涉目。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初规后贤,冀追前哲,匪日生今之世 [15] ,不能及古之人;学成一家,不必广师群妙者也。米元章云 [16] :“时代压之,不能高古 [17] 。”自画固甚 [18] 。又云:“真者在前,气焰懾人 [19] 。”畏彼益深。至谓:“书不入晋,徒成下品。”“若见真迹,惶恐杀人。”既推二王独擅书宗,又阻后人不敢学古,元章功罪,足相衡矣。

【注释】

[1]书契:书契是正面写字,侧面刻齿以便验对的竹木质券契,是一种有契约性质的文书。后来用它指文字。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先秦时代的《易·系辞传下》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2]肇(zhào):开始。颉(jié)皇:指仓颉,相传为上古时期的史官,据说是他创造了汉字。《淮南子·修务训》:“史皇产而能书”汉朝高诱注:“史皇,苍颉,生而见鸟迹而著书,故曰史皇,或曰颉皇。”《晋书·卫恒传》引汉朝崔瑗《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颉皇。”

[3]佐(zuǒ)隶之简:佐隶,即隶书。《晋书·卫恒传》:“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此简易。”隶书源始于公元前三世纪,成熟于刻石鼎盛的公元前后,是由前文字篆书演化而来的一种文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凡刻石一律用小篆,官方文件一律用隶书。佐,是古代官职名称,同助理,他们是隶属的主要使用者,因此而得名。

[4]嬴政:指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时继承王位,22岁开始亲理朝政,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华夏大一统的伟业,建立了秦朝,他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他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5]鸟宿芝英:鸟,是鸟书。鸟书是我国象形书法之一,以鸟为图,每个字是以许多鸟形连贯构成,往往与虫书并称。鸟书在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蔡国等南方诸国,鸟书多见于青铜器铭文,湖北宜昌附近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上面的八字铭文就是鸟形字。宿,指宿篆。宋景公时,荧惑失度,预示国家会出现灾难,但是上天感念宋景公的仁慈,荧惑退去,于是司马子韦创造了转宿篆(含星宿变化之意),这种篆书像莲花没有开时的样子。芝英,指芝英书。唐·韦绩《墨薮五十六种书》:“芝英书者,六国时,各以异体为符信所制也。”

[6]鱼虫薤(xiè)叶:鱼,指鱼书。虫,指虫书,是秦八体书之一。鱼书、虫书等是把汉字篆书线条转换成装饰性的鸟形、虫形、鱼形等,或将笔画盘曲、缠绕,使之如抽象的动物形状。薤叶,指薤叶书,唐韩愈《调张籍》诗:“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韩醇注:“金薤,书也。古有薤叶书……言李杜文章,播於金石云尔。”

[7]纪梦瑞于当年:指祥瑞根据梦境创造的字体。梦,唐韦续《五十六种书》:“蛇书,鲁人唐终当汉、魏之际,梦龙绕身,寐而作之。”瑞,《五十六种书》:“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

[8]湮(yān):埋没,不被人所知。

[9]同文:统一的文字。

[10]探赜(zé):指探索奥秘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11]羲:指王羲之。献:指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是“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他的书法不守旧,并且不同于他的父亲王羲之,字身喜带长形。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萧:指萧子云(487—549),字景齐,南兰陵人,为萧嶷第九子,善于草、隶书法。他的书法善效钟繇、王羲之,而微变字体,被梁武帝赞为“笔力骏劲,心手相应,巧逾杜度(东汉草书家),美过崔实,当与元常并驱争先。”永:指释智永,中国南朝陈、隋书法家(公元6世纪),本姓王,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虞:指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人。南北朝至隋唐时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褚:指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是“初唐四大家”之一,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陆:指陆谏之(585—638),唐朝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虞世南的外甥。书法早年学其舅,晚学“二王”,“落笔浑成,耻为飘扬绮靡之风,”有“晚擅出蓝之誉”。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最好。颜:指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12]急就:是指章草,相传为西汉史游所创,张怀灌引用王惜的话说:“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史游的《急就章》是用章草书写的,因此章草又叫“急就书”。草书创始于秦末汉初,卫恒说:“汉兴,始有草书。”章草是对隶书的改革、简化而成的,是一种书写比较快捷的书体。飞白:指“飞白书”,也叫“草篆”,是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这种书法出自汉朝大书法家蔡邕,因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故称“飞白书”。相传此种书体是蔡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一次蔡邕要去皇宫图书馆,要经过鸿都门,正巧鸿都门在修理,一个工匠用笤帚蘸着石灰水刷宫墙,由于笤帚太大,石灰水又很浓,所以刷完的墙一道黑一道白的。蔡邕进不了门,便伫立门下观察,后来悟出了“飞白书”。

[13]游心:潜心;留心。汉代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休少以好学,游心典谟,既综七经,又精群纬。”

[14]欧:指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他的书法平正中见险绝,最适合初学者,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张:张旭(675—约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被后世尊称为“草圣”。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他的书法功力深厚,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他的草书是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李: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唐代书法家。李邕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他的书法初学右军,又参以北碑及唐初诸家楷书及行书笔意,变法图新,形成了他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他的书法个性很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用行书写碑文,影响最大的是《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柳:指柳公权。

[15]匪:同“非”。

[16]米元章:指米芾。

[17]高古:高雅古朴。

[18]画:画定范围,这里引申为封闭,局限的意思。

[19]懾(shè):恐惧。

【译文】

古文字的产生,开始于颉皇;隶书的简洁,兴起于秦始皇。其他像鸟书、转宿篆、芝英书之类的字体,鱼书、虫书、薤叶书之流的文字,以及当年因梦境而创造的祥瑞体,都只不过是人们一时相传下来的名称,却没人见过他们的真正的样子,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既然他们的书写风格都已埋没看不见了,又根据什么来考察呢?能让现在人信服并流传于后世,只有依靠统一的文字。而上面的那些字体,只不过是一味地去探索玄妙,搜求奇特,其实并没有什么使用价值。所以书法涉及的字体名目,主要就是篆书、隶书和古文,再加上楷书、行书和草书而已;书法的正统,只能是王羲之、王献之、萧子云和智永,再辅助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颜真卿几人。另外章草书、飞白书也可适当留心一下;欧阳询、张旭、李邕、柳公权等人的字体也可加看看。人常说如果以上品为学习对象,那么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中等水平。所以,开始学习书法时要先模拟后世那些最有才华的书法名家,然后再向上学习前世的书法名家。不是今人比不上古人,也不是自成一家,就不必广泛学习其他名家们的妙处。米芾曾说:“因为有时代的限制,所以不能写出古人的高雅古朴。”其实这是严重的故步自封啊。他还说:“看到古人的真迹摆在眼前,气势和力量很慑人。”其实这又是对古人过分的敬畏了。他又说:“不符合晋人格调的书法,其品第都是低下的。”还说:“如果见到古人的真迹,就会感到万分惶恐,感觉无地自容。”米芾既主张只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才是书法的正宗,又发表这样的言论来阻拦后人学习古圣人,他的功绩被其过失抵消了。

[1] !世之不学者固无论矣,自称能书者有二病焉:岩搜海钓之夫 [2] ,每索隐于秦、汉;井坐管窥之辈 [3] ,恒取式于宋、元。太过不及,厥失维均 [4] 。盖谓今不及古者,每云今妍古质 [5] ;以奴书为诮者 [6] ,自称独擅成家;不学古法者,无稽之徒也 [7] ;专泥上古者,岂从周之士哉 [8] ?夫夏彝商鼎 [9] ,已非污尊坏饮之风 [10] ;上栋下宇 [11] ,亦异巢居穴处之俗。生乎三代之世 [12] ,不为三皇之民 [13] ,矧夫生今之时 [14] ,奚必反古之道 [15] ?是以尧、舜、禹、周 [16] ,皆圣人也,独孔子为圣之大成;史、李、蔡、杜 [17] ,皆书祖也,惟右军为书之正鹄 [18]

【注释】

[1]噫(yī):表示惊讶、感叹、无奈、嘲讽。

[2]岩搜海钓之夫:寓意为那些喜欢追求偏僻险怪事物的人。岩搜,指在山崖间搜索;海钓,指在海水里寻求。

[3]井坐管窥之辈:寓意为眼界狭隘的人。井坐管窥是由“坐井观天”与“管中窥豹”两个成语的合成的。坐井观天是比喻眼界小,见识少;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所见不全面。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方正》中记载:“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这就是“管中窥豹”的由来。

[4]厥(jué)失维均:他们的失误是一样的。厥,其,他的,她的。

[5]今妍古质:当今的妍丽,古代的质朴。妍,美丽,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6]奴书:指未脱前人窠臼,平淡无奇,一味模仿他人而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书体。宋欧阳修《笔说》:“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诮(qiào):讥嘲。孔稚圭《北山移文》“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7]无稽:无从查考;毫无根据。宋朝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事始二》中说:“本朝士大夫相传,正月、五月、九月不上任。以火德王天下,正、五、九月皆火德生壮老之位。其从无稽也。”

[8]从周之士:推崇周朝的人。在本文引申为好古之人。《论语·八佾》中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9]夏彝(yí)商鼎:指夏商盛酒的器具。彝,指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最早的鼎是陶鼎,后来出现了青铜鼎。相传夏禹收了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世人警惕。从此以后,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灭商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灭,周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10]污(wā)尊坏(pī)饮:掘地以代酒器,用手捧酒而饮,寓意为远古礼法简陋。污,掘地。坏,抔,捧,掬。《盐·散不足》中记载:“古者污尊坏饮,盖无爵觞樽俎。及其后,庶人器用,即竹柳陶匏而已。”文中“污尊”指凿地为樽,“坏饮”指用手捧水喝。《礼记·礼运》中记载:“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

[11]上栋下宇:上有梁、下有檐的房屋。后来用于指宫室的基本结构形式。《易·系辞下》中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这里也是指人民居住习惯的改变。“栋”,是古代人们对土木结构的房子中起承载支撑作用的木质结构的总称,包括支撑屋顶的椽子、檩子以及柱子的整体组合结构。广义的解释,“栋”表示建好的一栋房屋,狭义的解释是“椽子和檩子的总称(不含支柱),或者屋顶部分”。宇,屋檐,泛指房屋。

[12]三代:中国夏朝、商朝、周朝。

[13]三皇: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三个杰出部落的首领,被后世尊称为皇,被称为华夏的祖先。有把伏羲、神农、黄帝称为三皇的,见《世本》、汉孔安国《尚书序》、三国魏皇甫谧《帝王世纪》。

[14]矧(shěn):另外,况且。唐·柳宗元《敌戒》“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15]奚: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反:同“返”。

[16]尧、舜、禹、周:指尧帝、舜帝、大禹、周文王,他们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又出现的德才兼备的圣人。尧帝德高望重,深得民心,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舜执政后,重新修订历法,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他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功绩,明定赏罚。舜在年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孝,因此决定威望很高的大禹为继任者,把位置禅让给了舜。尧舜之时,洪水肆虐,禹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治水耗尽心血与体力,最终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因大禹平治天下,“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大禹也因其显赫功德和人格被尊为华夏最著名的圣王。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他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周国,广受人民的爱戴。

[17]史、李、蔡、杜:史:指史游,西汉人,精字学,善书法,曾作《急就篇》,后人称这种书体为章草。李:李斯(约公元前284—公元前208),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据传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画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作秦篆,又称小篆。秦将之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蔡:蔡邕(133—192),字伯喈,东汉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据传为飞白书的创作者。杜:杜操,字伯度,东汉书法家,为避曹操讳,魏晋人改称为杜度,擅长章草。

[18]右军:指王羲之,因为他曾官至右将军,所以用“右军”称呼他。

【译文】

唉,世间不学习书法的人自然不必多说,自称有书法才能的人往往有两个毛病:喜欢偏僻生涩的书法形态的人,往往从秦、汉书籍中求索;对于书法的欣赏眼光十分狭隘的人,常常离不开宋、元的法式。前者太过,后者不及,他们的失误是相同的。那些说今不如古的人,常常说今书过于妍美,古书简洁质朴;那些讥诮模仿他人的人,又号称自成一家;那些不学习古人法式的人,是无知之徒;那些只会模仿古人的人,难道真的是好古之人吗?夏商时期,饮食器具已经变成了彝和鼎,早已不再是古人的掘地为坑当酒尊,用手而掬去捧饮的风气了;宫殿也发展到上栋下宇的结构,也不再是古人在巢穴中居住的习俗。生在夏、商、周时代的人,都不沿袭三皇时代的风俗,况且生活在当今之人,为何一定要返回古人的老路呢?所以,虽然尧、舜、禹、周都是圣人,但唯有孔子是圣人中集大成者;史、李、蔡、杜都是书法的鼻祖,但唯有王羲之为书法的正统。

奈何泥古之徒,不悟时中之妙 [1] ,专以一画偏长,一波故壮 [2] ,妄夸崇质之风 [3] 。岂知三代后贤,两晋前哲,尚多太朴之意 [4] 。宣圣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孙过庭云 [5]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审斯二语,与世推移 [6] ,规矩从心,中和为的 [7] 。谓之曰天之未丧斯文,逸少于今复起,苟微若人 [8] ,吾谁与归 [9]

【注释】

[1]时中:意思是合乎中道。《礼记·中庸》中记载:“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所谓“时中”的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合乎时宜”;二是要“随时变通”。“中”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指的是在天地自然之道的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无不及。而“时”则是指与时势一致。儒家认为,立身行事,要随时合乎中道。

[2]波:书法里指捺的折波,此处泛指笔画。

[3]崇质:意思是崇尚古风的质朴。

[4]太朴(piáo):原始质朴,古朴。

[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采与质朴配合适宜,这才是个君子。《论语·雍也》中记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孙过庭:字虔礼,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著有《书谱》两卷,已佚,今存《书谱序》。他擅楷书、行书,尤擅长于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宋米芾认为他的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他胸怀大志,博雅好古,在书法理论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在《书谱》三千七百字中涉及书法发展、学书师承、重视功力、广泛吸收、创作条件、学书正途、书写技巧以及如何攀登书法高峰等课题,是历代研究书法者必备之书。

[6]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楚辞·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7]中和: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也就是中正平和的恰当状态、和谐境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叫作中;喜怒哀乐情绪发自本,叫作和。中,天下最大的根本(务本);和,天下能达到道的(乐本)。君子达到中和的,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都会得到养育。

[8]苟微若人:微,意思是无,没有。《岳阳楼记》中记载:“微斯人,吾谁与归”。若人,这样的人。

[9]吾谁与归:意思是我与谁一道呢?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成语出处:《国语·晋语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谁,别人。与,一起。归,归依。

【译文】

奈何拘泥于古法的人,不会明白立身行事合乎中道的妙处,他们只知道强调某画是否偏长,某笔是否偏壮,从而虚妄夸耀自己崇尚古法质朴的风格。他们哪里知道三代之后、两晋之前的贤者,他们的字体还有很多古朴之风。孔子说:“文采与质朴配合适宜,才是君子的风范。”孙过庭说:“学习古人而不与今下相悖,学习今人而不苟同他们的弊端。”仔细推敲他们两人的话,结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只有心存规矩法度,才能最终实现“中和”的目标。现在王羲之又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可以说这是上天没有泯灭书法正统,假如没有王羲之这样的人,我跟谁一道呢? he9TMGp/D7JVgVc6CJHEwrUff42XBpMlM/B7tCIBjCHpvPgqcGxmTgu66SxRX3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