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郑重致歉并表达了我的信心之后,从现在起,我要将我的想法告诉那些热切希望写作的人。

确实存在作家的神奇力量。而且幸运的是,很多作家都遇到过或经历过这样的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体验还是可以描绘并且传授给其他人的。为了做好学习这种体验的准备,你必须走一条迂回的道路。

第一,对你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行考虑。接着,为了帮助你克服这些困难,做一些简单却又急需的练习以自我施压。最根本的一点是:你必须有信念,并且有足够的好奇心,愿意接受一个不相同于你在课堂上或者课本里学到的奇怪的建议。

第二,除了承认写作需要一些初步知识之外,我准备将那些为年轻作者提供写作指导的惯用步骤和方法全部抛开。假若你翻开一本有关怎样解决作家所遇到的困难的书,你会发现百分之九十的书中,甚至在开篇部分就会用一些令你失望的段落和文字告诫你:你可能根本就不能当一名作家,你可能不具备品位、想象力、判断力以及某些特殊的能力,而没有这些特殊能力,你是无法从一个满怀渴望的人变成艺术家或者是总体上过得去的匠人的。

更有甚者,那些书会告诉你:你想写作的愿望不过是一种“婴儿期”自我表现欲的延伸。或者你会听到有人说:不能因为你的朋友觉得你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似乎他们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就指望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诸如此类,极其无聊。

我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写作的悲观看法。指导画家的书至多只会说想当画家的读者现在还是自大自负的、拙劣的画匠,而不会把他贬得一无是处。讲授工程设计的课本也不会开宗明义,警告学生因为他只会用一根火柴和两根橡皮筋编成一只蚱蜢,所以不可能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获得什么成就。

有人说,相信一个人能够写作是最常见的自我谬见,也许这样的观点有些道理,但是我却不能同意。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任何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都不能在任一领域一蹴而就,假若一个人想要立竿见影地学习好某项技能,并急于求成,那他只会收获到失败。所以这本书的读者定位是这样的:

那些知道当自己选择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对读者负有一种责任,所以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写作的人;那些满怀渴望、对自己的感觉和智力有信心、能够对句子成分和段落结构加以学习的人;那些已经(并且正在)抓住一切机会对写作技巧进行学习的人,以及那些已经为自己建立了十分严苛的标准,而且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目标的人。

我见到的大多数优秀作家——不是那些低能的、受到包装的、粗制滥造的作家——都拥有上述品质。就这一点来说,我是非常幸运的。然而,可悲的是,我遇到过的很多年轻人都十分敏感,很难说服他们认同这一点,因为他们遇到过我们将在下面探讨的一种写作障碍:他们被宣判为根本当不了作家。

对于其中的一些人,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战胜了这种谬见;但还有另外一些人找不到创作的出路,就退缩到现实生活中,从此闷闷不乐、心神不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坚定那些摇摆不定,在坚持写作还是要另谋出路边缘徘徊的人其内心的理想。

有四种困难重复出现在我的人生经历当中。与那些需要学习人物刻画、小说结构等技巧的人相比,向我咨询这四个问题的人要多很多。我想,每一位老师都听到过学生抱怨同样的问题,但是老师很少动手写作,他会因为这些不属于他的专业范畴而拒绝回答,或者以这些问题为证据,认定那些受此困扰的学生没有写作天赋。

然而受到这些问题困扰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写作天赋的学生。 他们具有的感受力越是敏锐,面对的危险好像也就越大。那些被廉价雇佣的枪手或还没有崭露头角的作者基本不需要此类帮助。然而写作指导的一般目标是对小说写作中学了就忘的技巧进行讲授,却会拒绝或忽略真正的天才初学者遇到的困难。

写作本身的困难——即是否要写——是第一个问题。假若一个人要先确保自己才思敏捷、内心丰富才能写作的话,那他是不会开始写作的。假若他在写作时不能做到轻而易举,那他就是不适合这个行业。这种结论完全是无稽之谈。假若老师说,他在这个学生身上看不到一点儿希望,那么在他表达这种观点之前,应该有更多的理由去探究写作本身的困难。

◇写作本身的困难:是否要写

写作本身的困难——即是否要写——是第一个问题。假若一个人要先确保自己才思敏捷、内心丰富才能写作的话,那他是不会开始写作的。假若他在写作时不能做到轻而易举,那他就是不适合这个行业。这种结论完全是无稽之谈。假若老师说,他在这个学生身上看不到一点儿希望,那么在他表达这种观点之前,应该有更多的理由去探究写作本身的困难。

困难可能来自年轻和自卑。有时候,做不到才思泉涌的原因是害羞。一般来说,这源于对写作的误解,或者是由于顾虑太多而导致的尴尬。对于初学者而言,他可能会虔诚地等待自己曾经听说过的上帝的灵感之火准确无误地燃烧;他可能会发自内心地相信,要想点燃上帝的灵感之火只能借助偶然的火花。

需要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在解决关于故事结构或情节安排之类的困难之前,这种困难需要优先解决。除非作家能够接受帮助,将其克服,否则,任何写作技巧上的指导对他来说都是没有必要的。

◇“一本书作者”

一般的外行人不会相信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早期成功过的作家很难重复自己的成功。不管在何时遇到这个问题,都能用一句行话来解释:我们将这种作家称为“一本书作者”。他通过写作完成了自传的一部分,将自己对父母和个人经历中的某种精神压力释放了出来。他已经解脱了,很难再重复这样的经历。不过很明显,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本书作者”,也觉得我们应该期待他写出新的佳作。

再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部小说都是自传性质的。不过总有一些作者是非常幸运的,他们可以继续对自己经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加工、重组,使其变成一系列的、长长的、令人满意的故事和书。的确,他这样想没错:他的创作突然遇到瓶颈,这是一种病症。一般情况下,这种病症能够得到缓解。这样的想法也没错。

很明显,假若这个作家取得过的成功是当之无愧的,那就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写作的技巧,甚至可能知道得更多。他的问题与写作技巧无关,除非是偶然的运气,这个僵局也不会被关于创作技巧的咨询和建议打破。

在某种程度上讲,与不能流畅写作的初学者相比,他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已经对自己运用文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表达能力做出了证明。但是,他无法重复成功,并对此感到焦虑,这有可能会导致他丧失自信,假若任凭这种情况继续往下发展,甚至会使他感到绝望。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就此消失了。

◇间歇性的作家

将前两个问题综合起来,就会产生第三个问题:这种作家要想重新进行富有成效的写作必须经过长期间歇。我教过一个学生,她的成果是一年写出一篇短篇小说——不管是对于体力、生计,还是精神方面的满足,这都是不理想的。那些写不出作品的间歇时间对她而言,就是一种折磨;在这期间,世界对她来说就是一片荒漠,直到她能够再次写作。

每当她发现自己无法写作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复制以前的成功了。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几乎让我也对此深信不疑。但是一个周期过去以后,她总是又能继续写作了,而且写得非常好。

她的事例也能说明,任何写作技巧的学习都无法解决这样的困难。那些遇到这种困难的人,正在饱受沉默间歇的痛苦,就连一个想法、一个句子都不会浮现在脑海中。一旦他们打破这层坚冰,就可以像卓越的艺术家和优秀的匠人一样写作。教授写作的老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困难的根源,这样才能给出相应的建议。

再次说明,等待灵感火花迸发的依赖心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 一般情况下,这样做是为了追求理想的、完美的结果,就如同总也无法等到天光大亮一样。有时(不过很少如此),这是一种很微妙的虚荣心在作祟,不愿意承受半点被拒绝的风险。在预先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写出大受欢迎的作品时,他宁可不写。

◇不均衡的作家

其实,第四个困难涉及的是技巧方面:想给一个生动但不完美的故事设计一个成功的结尾,却无能为力。通常来说,遇到这种困难的作家都能写好故事的开头,但是写了一点之后他就会发现,自己驾驭不了故事的发展。或者一个好故事会被他们写得干涩单调、枯燥乏味,乃至失去了它原有的活力以及优点。有时他们找不到充足的动力去推进主要情节的发展,因而使故事难以为继。

的确,通过学习各种叙述形式、结构安排以及阅读枯燥乏味却有助于跨过这道坎的“创作秘籍”,那些遇到这种困难的人可以得到极大的帮助。 但即便如此,在他遇到故事形式的问题之前,真正的困难早就存在了。

这种作者还没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写好故事;或者他经验不足,不知道他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会怎样行动;或者他十分害羞,不能够满怀激情地、全面充分地面对现实人生,而这种态度恰是一个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应该有的。假若一个作家接连写出来的一个个故事都是拘谨的、单薄的、情节突兀的,那么很明显他需要的不只是单纯的批评,他还需要更多的指导。

他必须尽快学习,使自己对故事的直觉充满信心;学习如何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适度放松,直到他能够熟练掌握这一领域的大师们所拥有的那些灵巧技艺,并对其熟练运用。所以不管怎样,这种困境不是作家写作技巧方面的缺陷,而是他个性方面的问题。

◇并非技巧方面的困难

以上四种困难是作家在写作初期经常遇到的。

几乎所有学习短篇小说创作这门课程,或购买小说写作指南的人,都会遇到其中的一两种困难。要想从以后对他们大有帮助的写作技巧训练方面获益,他们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有时候在课堂氛围的激励下,写作者们会在上课期间写出很好的故事。但是一旦那种激励消失了,他们的写作就会停滞不前。

真正热爱写作的人多得出人意料。虽然很多人连课堂上布置的写作练习都完成不了,但是他们仍怀揣梦想、一年复一年地参加写作课学习。很明显,这些人一直在寻求帮助,却总不能得到。而且,他们充满渴望——为了从那些初学者的课堂里脱颖而出,跻身成果丰硕的作家行列——准备不顾一切地投入金钱、时间和精力。 axONPX7pBxZqSmDqiAszHytuzcpCXfWYAB3aHP/2YUeLkX7goaRACteBiDRY5pw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