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球化创业(2011~2015):从田野走向世界

从万向第一次出口产品开始,万向便开始了从田野走向世界的国际化道路。通过全资子公司美国万向公司的建立及在美国的数十起收购,万向在这一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营所需的商业性、制度性和运作性知识,万向的国际化版图一步步解锁,全球化网络的建立时机也进一步成熟。这一阶段,万向的创业机会搜索和利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呈现出了全球化创业特征。

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国际竞争,更意味着世界秩序的一次“扩容”。实际上,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就内嵌于全球化进程,但在早期,中国在这个进程中的角色基本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现代以来,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开始脱离全球化浪潮,脱胎于冷战的分裂进程中。直到冷战终结,中国才再次融入全球化进程。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十多年以来,中国贸易出口额急剧增长,如今已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积极扩大进口,维护全球开放自由贸易。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结构改革,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贡献中国方案。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次月,他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中国与亚洲经济共享的“一带一路”战略由此正式面世。在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的方案中,“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行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是强调开放合作、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与民心相通。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建设助推全球化既有利于中国自身,也惠及参与该建设的沿线经济体。

显然,在新一轮的全球化中,中国崛起是核心动力,不仅变被动为主动,释放巨大能量,还积极参与到重塑与升级当前全球秩序的活动中。而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是推动着全球化进程的中坚力量。

作为全球化企业之一,万向早早就蓄势待发。鲁冠球曾经说过,“走出去海阔天空”,在万向30余年的国际化进程中,鲁冠球深深体会到企业发展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好地利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竞争,掌握市场主动权。从1984年万向集团出口万向节,到2011年完成第三个阶段创业算起,万向在国际化道路上已经树立了三个里程碑,即:产品“走出去”、人员、企业“走出去”和资本“走出去”。进入第四个创业阶段,万向致力于向国际市场打出品牌,实现“品牌‘走出去’”,并集中精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向主攻新能源汽车业务之前,就已经通过上一个阶段的一系列国际收购、并购等动作,基本完成了零部件业务的国际化。企业拥有万向节、轴承、制动器等8个系列几千个品种,20余家专业化零部件生产工厂。在国外,万向在10多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2万人,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2%。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鲁冠球就前瞻性地将目光锁定在了电动汽车领域。“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鲁冠球曾经这样表明进军汽车制造业的决心。而他的儿子鲁伟鼎也有着同样的果决——一定要造电动汽车,毫不犹豫地坚持投入到相关产业中。一直以来,鲁伟鼎都在主导进行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布局建设。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梦,鲁冠球早在2000年就确定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整车发展思路。1999年,万向集团确立了“三接轨”策略,即“接轨国际先进技术,接轨跨国公司运作,接轨国际主流市场”。万向通过持续的并购,全面推进“三接轨”,形成了与美国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与同步发展。这一年,万向研究院成立了电动车研究小组;2002年万向电动车公司成立;2006年承接国家电网研制纯电动电力服务车、电力工程车的任务;2008年万向获得福特全顺改装车资质。截至2009年4月,万向集团电动车项目累计投资4.5亿元。

21世纪的初始10年,鲁冠球布局谨慎,而自2009年后万向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开始了密集扩张。2009年4月,万向宣布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车用动力电池制造基地,计划年底投产并达到年产1000辆纯电动商用车、10亿瓦时锂电池的产业规模。成为国内首家获得电动车“准生证”的企业,这是一大转折点;2010年5月,万向与专注于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的美国Enerl公司合资,Enerl是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先进电池联盟确定的6家核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之一,合作项目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2012年2月,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签订协议建立合资子公司,计划投资1亿美元;2013年1月29日,万向以2.56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规模最大的锂电池制造企业A123系统公司,并专门从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Leyden能源手中购买专利,用于集团的电动汽车项目;同年5月,万向集团联合美国VL公司,向美国菲斯科电动车公司发起竞购冲击,此举既可以实现鲁冠球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又可以为已收购的A123公司造血,同时还能无障碍地打入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可谓一举三得。通过一系列举措,鲁冠球为万向集团的电动汽车业务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6年9月,更名Karma的菲斯科汽车在注入万向基因后浴火重生,旗下首款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Revero在美国南加州正式亮相,这是世界上唯一具备电、油、太阳能三种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也是万向在全球化创业阶段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然而,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万向在全球化征程与造车梦的实现途中,依然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Karma虽然成功问世,但目前还处于私人订制阶段,要使其大批量生产并长期盈利,对万向团队而言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万向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虽然硕果累累,但面对庞大繁杂的国际资源,并购以后的整合工作十分困难,尤其在文化冲突上,面临着中西方市场体制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到,在批量造车和国际资源的整合上,万向还处于探索阶段,不仅是对整车制造,还有对于并购之后的企业管理和技术探索。 zmbYkofJ9UEKiF+10eoHw2YGZqqc+yYb/hl13YLPV3EkAKH5lOsjWw+AslVsRqV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