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工业化4.0:美德制造业的强国战略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加速效应实现的。根据加速原理,由于技术创新提高了资本-产量比,从而加速度也增加,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加速效应就会加大。前三次科技浪潮都是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并向外扩散的。自1800年前后的东西大分流,中国便落后于西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总量已经成为次要矛盾,质量变为主要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方法,科技仍然是主要手段。2016年,中国制造业的总产值是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和,但同时,制造业产能过剩和低端制造业占比过高的问题并存。2001年,中国加入WTO,从而加入到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凭借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让“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但与“Made in Swiss”和“Made in Germany”相比,“Made in China”更多被认为是“便宜货”“山寨货”等,而“Made in Swiss”却象征着高品质产品,它为瑞士的生产商带来了较高的品牌溢价。后发国家都遵循着从模仿到引领的路径,但能否转型成功,关键在于制度和技术。

制造业不仅是一国经济的法门,对军事和外交等领域也有显著的外溢效应。20世纪末开始的互联网革命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的一次革命。互联网拓展了知识、信息、交易和时间的边界,大大提升了信息收集的速度和体量,为后续的信息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它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基础设施。互联网革命触发了人类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此,世界各国均制定了各自的制造业强国战略,比如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物联网”等。

德国“工业4.0”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11年4月在德国举办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013年4月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的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标志着德国“工业4.0”体系化。2013年12月19日,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给出了“工业4.0”的标准化路线图。目前,“工业4.0”已经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成为德国面向2020年高科技战略的十大目标之一。其精髓可以归纳为“1个核心”“2重战略”“3大集成”和“8项举措”。“1个核心”是指“智能化+网络化”;“2重战略”是指领先的供应商战略和市场战略;“3大集成”包括生产的纵向集成、德国制造的横向集成和工程的数字化集成。“8项举措”包括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管理系统的模型化,提供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组织和设计工作的创新,注重人才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建立规章制度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早在2009年12月,美国就发布了《制造业复兴框架》,详细阐述了制造业振兴对美国的重要性,并从人员培训、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政策、对外贸易规则调整和商业环境的重塑方面制定了方向性的指引。2011年6月,奥巴马政府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AMP)计划,计划投资5亿美元,为制造业创造更多工作机会。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了振兴制造业的五大目标。 3M+JxbGDB9LM6t71yDkEq0YEswx7ZvT/7KOn8X9DAvj4DmozZYt7iCiNA1dzOc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