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总是习惯于听从别人的安排,遇到问题也总是直接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可是,别人的建议只属于友情提示,你才是自己人生的真正导演。
* * * * *
一位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作家点评。因为作家的眼疾犯了,年轻人便将作品读给他听。读到最后一个字时,年轻人停了一下。作家问他:“结束了吗?”
年轻人听了,闪电般地揣摩起这句话:听作家的语气,似乎是意犹未尽,还在渴望下文?于是,他的激情瞬间被煽起,立刻灵感喷发,说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之后,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当年轻人读到另一个段落时,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年轻人心里琢磨着:作家一定觉得这部小说实在是太勾人魂魄了,简直叫人欲罢不能。于是,他的创作激情再次被点燃,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年轻人的思绪。
电话是找作家的,看样子很急迫,作家匆匆准备出门,并对年轻人说:“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果断可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拖泥带水,怎么去打动读者呢?”
听了这番话,年轻人追悔莫及,觉得自己的性格就是过于受外界左右,恐怕不是当作家的料。不久后,这位年轻人又遇到了另一位作家,当他羞愧地谈及这段往事时,谁知作家惊呼道:“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又如此强,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我相信,你的作品一定会脱颖而出的。”
人这一生,有着不同的机会,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言行难免会影响到我们的自我判断。而遇事没有主见的人,就像墙头草,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虽说凡事都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谁的意见都可以参考,但是永远也不能代替你自己的主见。更何况我们在听从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的丧失。
* * * * *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都是带着人类与生俱来的、最伟大的智慧而来,然而慢慢长大后,种种“教化”却让我们忘却了那些智慧,反倒学会了用所学的“知识”否定自己看到的事实。久而久之,外界的规则、他人的标准取代了我们的本能,成为测度自己的新标尺,遇到问题时,也不习惯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
其实,只有你自己能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自己的命运需要自己抉择。如果去问别人,这么做好还是那么做好,这个答案是不靠谱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主见好比是一位导师,可以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和关键时刻的你指点迷津。当然,你觉得选择这个好,你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就叫“愿赌服输”。
* * * * *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一味地从众,不能看清自己的状况,不去考虑做的事情本身是否正确,缺乏自己的判断和主见,结果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事实上,一个人要有主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的:“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
人这一生,总有一些事情需要自己做,甚至连至亲的人也无法替代,更不能替代。所以,追随你的热情、你的心灵,不要活在别人的舆论中,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总有一天,这将打开你心灵的枷锁,让你重新做回真正的自己,那个简单而强大的自己。
* * * * *
有个小伙子,人不错,什么都挺好,就是特别喜欢抱怨。无论走在路上,还是见客户,或是去哪里玩,只要有他在场,就少不了抱怨,仿佛他去了哪儿,哪儿都不顺心,哪儿都会遇到一群人渣。小伙子最爱的论调就是怀才不遇,说起工作,他都会跺脚骂娘。不是领导有目无珠,就是同事抢他风头,毕业几年,换了好几份工作,也没找到适合他的。而他总挂在嘴边的话仍然是,不是自己不行,是周围人总是排挤打压他。
有个年轻姑娘,恋爱经验丰富,坦白地讲不如说是分手经验丰富。每次分手后姑娘都要把前任数落个狗血淋头,不上进、不爱干净、不懂浪漫、控制欲强,列举一堆,说到底,都是对方的一百个不是,她最爱说的就是“要不是这些前任把我耽误了,现在早就嫁人生子了”。似乎她的惨痛史可以哭给全中国十好几亿人听。
我们一定听过很多人说自己活得多委屈、苦恼、烦闷,自己的人生哪儿哪儿都是坑,仿佛整个世界都负了他们。他们最爱在生活中倾情出演受害者、弱者这类苦情角色,又常常入戏太深。自己的工资不高,是因为这个行业的整体工资水平就低;自己没晋升,同事升了,还不是因为同事托了关系;谈个恋爱吵吵分分从没消停过,一味责怪男(女)朋友不上进。在这类人的眼里,好像所有人生下来的使命都是给他们使绊子,好像全世界都与他们为敌。过得不好,永远都是别人的错。
如果一个人总是怀揣着这种受害者的心态,就会逐渐扩大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受害者,迷失在抱怨和自怜的恐惧中。生活已经够艰难了,大家都本能地想要听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只是一味地吐苦水,估计谁都不会再有耐心听下去了。虽然郁闷的时候需要找人倾诉,但倾诉太多负能量谁都扛不住,而你可能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难免有困惑,难免有抱怨,但是你说的苦根本不叫苦,因为你有选择的机会,有失败的资本。老了以后吃的苦才真叫苦,比如你到了60岁,贫病交加,这才是真苦。更何况你觉得那些看上去很好的人,他们的生活就一定没什么迷茫和烦恼的事吗?他们天生注定就是幸运儿吗?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别人的苦没说出来,没让你看到罢了。
* * * * *
有这么一个名人,他的本职工作是广告公司总监,作品曾多次获得过克里奥大奖,不仅如此,他还是一名电台主播、写手、心理催眠师、心理咨询师。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人无非是自我吹嘘,但你不知道,他从没有半夜三点之前睡过觉,他几乎日日更新自己的文学作品,一更就是大几千字。然而,他却从没有跟别人说过自己多么辛苦,也没有跟别人说过周围人谁不好。
你可能会说,这样的生活太拼了,压根儿就不是你想要的,而且这种活法对身体也不好,但这就是这种人的梦想。我们可以猜想一下,这样的人也一定都经历过那些让人消极、倦怠、心里不爽的人和事,但是他们却没有把抱怨当口号一样喊,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多年积累的作品逐渐被众人所知。
* * * * *
如果你还有一点点上进心,有自己的追求,那就请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别让你的青春浸泡在抱怨和倾诉中。靠关系上位的同事,是不是确实有一些你不具备的能力?女友弃你而去真的是因为她嫌贫爱富,还是因为对你的不求上进感到失望?如果你不能尝试用这些新的思维填满你的头脑,那么你的抱怨永远不会停止。如果你不再纠缠这些问题了,并且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不会陷入受害心理的囚笼,并且朝着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迈进。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但是把一件事情放在一生里,时间还有很长。如果可以,不妨试着把一些事情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去审视。在等待破茧而出的日子里,不要着急,不要沮丧,而你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会在自己的成长中刻下印记。无论结果是什么,我们终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