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词语,是友情最为闪光的珍珠。中国古代有俞伯牙高山流水,断琴酬知音,而钟子期堪称知己的代名词,对朋友的情感与理解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交往中,人人都渴望找到能如此理解自己的朋友。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坎坷,连糊口的职业也找不到。一次,舒伯特带上自己的一册作品前去拜访当时已相当有名气的贝多芬。很不巧,贝多芬外出了。舒伯特只好留下自己的作品,怅然而回。
贝多芬回家后,不经意地翻阅到那些作品,惊呼:“这里有神手的闪光!”当他知道是舒伯特的作品时,立刻要求去见舒伯特。但是由于贝多芬当时已经患病,没有成行。舒伯特听说了贝多芬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后,再次赶去拜访贝多芬。
两位音乐家相见后,贝多芬深情地握着舒伯特的手喊道:“我的灵魂是属于你的!”然而不久,贝多芬逝世了。舒伯特听到消息之后,哀痛欲绝,亲自举着火炬为贝多芬送葬。
第二年,舒伯特也离开了人世。临终时,他告诉自己的亲友:“请将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最终两位音乐家结伴长眠。
真正理解他人的人,具有宽广的胸怀和独到的眼光,他们能够识人、知人,结交不一般的朋友。巴顿将军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只有善于理解他人的人,才能具备这种“罕见、珍奇而优美的东西”。
没有人不需要他人的理解,事实上,很多人交朋友,就是为了寻求理解。试想一下,如果连朋友都不能理解自己,那么交朋友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与人交往、相处,一定要学会理解对方。
鲍叔牙和管仲是很好的朋友,开始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合伙做生意。管仲由于家里贫穷,所以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了大部分的资金。生意很红火的时候,有一次人们发现管仲私自拿合伙的钱偿还自己的债务,大家都觉得管仲为人不牢靠。
然而,让人不理解的是,到年底分红的时候,鲍叔牙不仅没有责怪管仲,反而分了更多利润给他,而管仲也毫不客气地接受了。
这下可气坏了鲍叔牙手下的人,他们就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又私自花钱,您分更多利润给他,他竟然还毫无廉耻地接受了,这样贪财的人是靠不住的。”
鲍叔牙笑着说:“你们不知道管仲的家里有多困难,他比我更需要钱,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鲍叔牙不仅不计较管仲的自私,最后还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让管仲成就了一番千秋伟业。
当你的朋友有了失误或者某种缺点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前提下,接纳与包容他。著名作家罗兰说:“不要希望人类是完美无缺的,不要希望每一个人都像圣人一样是完全舍己为人的,不要这样希望!我认为,我们这样承认,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唯有这样承认了之后,我们才可以对人间多存几分原谅,少受一点儿失望的打击。”如果你不能理解你的朋友,那么你们的友情必定难以长久。美国政治家赫尔利说过:“人与人之间原本存在许多隔膜与怀疑,唯有理解是化隔膜为知己、释怀疑为良友的桥梁。”
事实上,不仅与朋友相处需要理解,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不同的见解,而不同的见解会使人与人之间言行举止有异,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就不会因他人与自己意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
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唯有推己度人、换位思考,才能得到更多的生活提示。
有这样一个笑话。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点儿。”“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
“哎!”妻子终于不耐烦了,“我懂得怎样炒菜,不用你指手画脚!”
“你当然懂得炒菜,太太。”丈夫平静地说,“我只是要让你知道,在我开车时旁边有人喋喋不休的感觉。”
事实上,理解别人并不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理解他人,将他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你就会更加体谅别人的难处;从自己的立场切换到对方的立场,你就能避免很多摩擦。总之,理解会让你视野大开,受益良多。
理解他人,意味着站在他人的立场,秉持真正客观的态度,而非主观地以为对方内心怎么想。客观不是冰冷的事实,而是懂得人都需要理解。现在有人常常抱怨所谓的“代沟”。其实,彼此多一些交流、多一些理解,相信再难以逾越的代沟也会被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