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刺激替代带来无限可能:铃声之于巴甫洛夫的那条狗

巴甫洛夫的那条狗,本来可以活得很简单,它在每天进餐的时候应该最开心。可是巴甫洛夫偏偏开发出了更多的可能,从此铃声和灯光也能让它垂涎三尺。

本来看到食物流口水对狗来说再正常不过了,而铃声、灯光只会让它不屑一顾。可是这狗偏偏被巴甫洛夫“玩坏了”,训练到后来听见铃声、看见灯光也会垂涎三尺。巴甫洛夫给狗灌了什么迷魂汤吗?没有,其实他只是每次给狗送饭之前就摇铃、打开红灯,于是久而久之,狗听到铃声和见到红灯就跟见到食物一样了。

时间长了,狗也发现了人的条件反射:“你看,我一流口水,巴甫洛夫就开始低头写字……”

其实这类似于刺激替代,也称刺激的条件化。本来铃声、红灯都是不足以让狗产生反应的,但是它却可以替代食物给狗的刺激,让狗产生流口水的反应。就像看到一束光,人不会产生什么特殊反应,可是如果每次看到光的时候,他的手都会被轻微地电击,那再看到这束光他就会产生缩手的反应。当然,如果之前这个人已经对光产生条件反射,这就不算数。

与条件反射相对的是无条件反射。比如,强光照射人的眼睛,人会不由自主地闭眼;跷起一条腿,快速敲打膝盖下方的韧带,人的腿会不自觉地向上踢起;嘴里含一颗梅子,便会满口生津。这些都是生来便有的不需要特定条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

不过与条件反射相比,无条件反射在行为心理学家看来还是少之又少。人如果写一篇文章,那么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每一个反应都是条件反射的结果。所以说,人们也要感谢条件反射让世界上有了如此多的杰作。

华生等行为心理学家承认,正是这种刺激的替代,将有机体对此做出反应的领地大大拓宽了。也许起初只有一对一建立的反射,简单直接,在此情况下显然无条件反射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刺激替代中,机体响应一种刺激的同时,人们可以让另一种刺激一起产生。如此一来,条件反射的数量或许以几何级速度增长,于是心理学家在探讨“刺激—反应”的时候,首先要分清究竟是会引起先天反应的无条件刺激,还是发生了刺激替代之后产生的条件刺激。

举个例子,一些父母用给予报酬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是做家务。在这里,报酬是令孩子愉悦的刺激,而学习或者家务则不一定。但是当报酬和学习或家务一同出现的时候,不妨将其看成一种刺激替代。一旦把报酬取消,孩子会不会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呢?那样的话证明孩子依然没有在心理上接受学习或者家务。

见微知著

等车时用雨伞模拟打高尔夫球的动作背后

在地铁或者公交车站台,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些大叔,在候车时拿着手中的雨伞模拟挥杆击打高尔夫球的动作。不知情的大概会以为他们是高尔夫球迷,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行为的背后往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在不想接受现实的时候,人会无意中借助无关的行为来转移注意力,通过逃避现实来找到自我的心理平衡。

如果是在上班的路上,那么大叔们心里想的应该是“真不想去上班”。如果是在下班的路上,那么大叔们心里想的应该是“不想回家”。总之,他们对工作或家庭抱有不满情绪,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3hFFlOYwhgrbjge8Mr/6i3la39t3N+OkjCTU4baJ04ZHbZnESfRvF4Z50jd/AVP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