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境圆满带来的强大力量

心境圆满的人不会受社会偏见的影响,对所有品质都一视同仁,并会因此而受益。 在下文中,我们将详细说明心境圆满者在情绪、社交、心理等方面灵活的掌控力,这样你就能理解圆满的博大壮丽和美妙之处了。

灵活的情绪掌控力

圆满意味着接纳消极情绪,而不是排斥它。这一点在成功的心理治疗案例里可以得到体现。人们一般认为,心理治疗的作用在于帮助来访者解决抑郁等问题,并找到办法强化来访者积极的一面。

接纳你的情绪

来自富兰克林欧林工程学院(Franklin W. 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的乔纳森·阿德勒(Jonathan Adler)和来自纽约大学的哈尔·赫什菲尔德(Hal Hershfield)想通过实验来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27 他们深入跟踪调查了47名接受心理治疗的成年人,这些人大多面临着焦虑、抑郁或者因初为父母等角色转变带来的压力问题。阿德勒和赫什菲尔德想知道,治疗究竟是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并真正地接纳自己的。

调查结果很让人吃惊。这些接受治疗的人并不是消极情绪越来越少,积极情绪越来越多,然后觉得比以前开心。实际上,他们真正好起来是因为他们比之前更能接受不同情绪混在一起的感觉。这些既高兴又悲伤的情绪可能来自工作、家庭或者其他任何方面。下面这段话是一位来访者经过几次治疗以后的体会:

我最近几周都过得不太顺。我妻子刚刚做完第9周孕检,情况良好,我们都很高兴。她上一次怀孕时,在第9周的时候流产了。但是我也很忧虑,因为我还没找到工作,而且我妻子的奶奶也病危了。这种感觉有点像“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不过我同时又觉得自信和高兴。我并不是感觉不到悲伤,而是仍然对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充满感激,特别是我的婚姻。 28

这项研究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在于,这位丈夫,以及其他像他这样的人,能够同时体会到生活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并因此过得更好。相反,如果你只追求生活的积极面,那就无法真正地掌控情绪。所以,我们应该追求圆满、完整的人生,以平常心应对生活中的起与落,喜与悲。

灵活的社交能力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是一种社会性生物。我们和生物学上的近亲黑猩猩一样,具有发达的大脑,能够完成复杂的社交行为。比如说,我们很容易察觉到对方微妙的表情变化,但是狗、猪和老鹰却做不到。我们的大脑还有高度进化的语言功能,可以描述大量复杂的事物,表达各种想法和愿望。

人类是如此依赖社交,以至于研究者们认为,没有人可以完全独立地生存。来自伯克利的心理学家达切尔·凯尔特纳(Dacher Keltner)认为,慷慨、好客和仁慈是我们的天性 29 。虽然人性也有自私、欺骗、贪婪等不好的一面,但是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人类的良知和善意。事实上,我们也常常教育孩子们,善良是最高的美德。

善良的好处看起来有很多:善良的人活得更长,挣的钱更多,他们还是社会宣传的榜样和模范。而且善良的人善于营造良好的私人关系,不会因为童年不幸形成的性格问题而影响自身的交际。但是如果你对社交规则理解得足够深入,你会发现真实的社会并没有那么美好。不论是恋爱关系、工作关系还是朋友关系,我们都必须有选择性地保留善意。没有人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必须把它们留给真正重要的人。

有时候我们甚至需要站在善良的反面。无论是作为父母、运动员、士兵还是企业家,我们都得学会拒绝。这种观念好像不太容易接受,但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即使是天下最耐心的父母,也有厌烦孩子的时候。为人父母有时候就像工作一样,也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如果父母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么他们的情绪便很可能在意外的情形下爆发,这样反而对孩子很不好。

在你把本书扔出窗外或者挂上二手商品交易网站之前,我们还得向你介绍一位科学界的英雄:耶鲁大学的社会学家埃丝特·金(Esther Kim)。她与一般学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她能走出象牙塔 30 ,在真实的生活中做研究。金对于陌生人之间的互动特别感兴趣,曾经为了研究这个乘坐公交车跑了累计几千公里。金发现人们会采用各种微妙的手段,在公交车上避免让陌生人坐在自己身边的空座上。

其实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乘坐公交车、火车或者飞机时,看到一个陌生人走过来,我们就会在心里默念“不要坐在我旁边,不要坐在我旁边”。金发现,人们用各种手段阻止陌生人靠近,并且在这方面的创造力简直惊人:有的人会戴上耳机,假装听不见陌生人询问旁边是否为空座;有的人会用自己的包占据空座;有的人满脸怒容,似乎择人欲噬;还有的人干脆躺倒,霸占相邻的座位。这些人的行为与其说是粗鄙,倒不如说是遵从人性。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和舒适,为了避免浪费精力与陌生人交流。金的研究说明了,我们都有不那么“友善”的一面。

灵活的社交能力指的就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调整自身行为的能力。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积极主动,行为具有选择性,因此能够反过来影响自身所处的环境。他们在不同的情形下,可以很热心,讲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话,也可以表现得咄咄逼人。他们有时自吹自擂,和别人打情骂俏,有时也对他人恭维奉承,殷勤周到。他们甚至常常提及最近自己做的家务,以获得伴侣或室友的信任和肯定。

灵活的社交者并不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不过他们确实有一套更为包容、灵活的社交准则,而不仅仅只是“善待他人”。有趣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打破规则,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帮助他人、增进感情,以及实现更有意义的目标。

灵活的思维模式

最近在心理学领域,正念(mindfulness)的概念非常火爆,俨然已是心理学界的巨星。正念源自佛教禅修文化,指的是有意识地、不带评价地对当下的一种观察。一般来说,人在正念状态下更为专注,也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随便找个书店,你都能看到成排的书架上摆满了正念饮食、正念教育、正念领导力之类的书,甚至还有正念扑克。权威专家们都说这种高度专注的状态,是人类最理想的思维模式,我们应该想办法进入并永远保持这种状态。

不过基于本书一贯唱反调的立场,我们得告诉你,这种正念状态是没办法持续的。想想你早上起来昏昏沉沉地刷牙洗脸,还有开车送孩子上学时全程“自动驾驶”的情况,你就能明白无意识状态对于保存精力,以应对更有价值的事情是多么重要了。这都归功于我们的潜意识系统,它能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处理很多信息。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领域,就是人们很容易受到潜意识暗示的影响。荷兰心理学家雅普·狄克斯特霍伊斯(Ap Dijksterhuis)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31 :他让学生们在考试前先完成一篇作文,其中一部分人拿到的题目是“成为教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而这部分学生在之后的考试中,犯一些细节性错误的概率是40%;而另外一部分拿到其他题目的学生,考试犯细节性错误的概率是50%。

我们可以通过操纵潜意识,很轻松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更好的习惯。比如,有研究者曾在一次实验中,让一部分参与者闻到藏在实验室角落的清洁剂等卫生用品的气味 32 ,随后再请参与者们品尝一些容易掉渣的饼干。结果发现,那些闻到气味的人,吃东西会更小心,而且用餐后也会处理好食物残渣。

潜意识还能帮助人们处理复杂的信息,比如说“考虑一晚再决定”的现象:人们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反而比殚精竭虑时做出的选择要好 33 。虽然在“关注此刻”方面,正念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它不应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 我们应该利用好自身的全部潜能,根据需要在“正念”与“无念”两种心智模式之间自由切换。 这样我们才能保存宝贵的精力,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 tTQ4KHTgAryhOfCauq7fdRF1bvCtKRFKgV0xHJgyaaTalBBno2cuaRndi+CDhT6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