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积极情绪并非获得圆满人生的万能药

在招募特种兵的测试中,最难的项目往往不是射击或者徒手格斗,而是一次看似简单的长跑。在这个项目中,士兵们需要在缺少睡眠和忍饥挨饿的状态下,从清晨就开始全副武装地跑步。而真正的考验在于,没有人知道终点到底有多远。全程可能只有300米,也可能长达5公里甚至50公里。

士兵们从踏上这条未知的征程起,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在他们中,有的人觉得终点近在咫尺,于是怀着夺冠的目标,一开始就全力以赴;有的人则把测试当成马拉松,蜗行牛步,谨慎地保存体能;有的人自行其道,相信自己的决心和意志;有的人则抱团取暖,相互鼓励打气。对于被试者来说,背着30公斤重的装备跑步是很辛苦,但是身体的负担仍不及心理压力来得重。许多人因为不知道终点在哪儿,精神几近崩溃。

借助这种目标模糊的测试,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被试者的潜在性格特质。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特种兵,但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的压力:如何明确目标?怎样激励自我?应该独立思考还是向他人求助?这些问题不只出现在职场中,也广泛存在于情感、健康以及生活中,关系到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的方方面面。很显然,通过特种兵测试的佼佼者们必备的特质就是应对消极情绪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也具备同样的特质,他们遇到纠纷时可以迅速解决问题,在商业谈判中总能达成最佳协议,还能把坚韧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心理学家称这种特质为“痛苦耐受力”(distress tolerance) 1 。拥有这项能力的人可以很好地处理露营问题,他们可以在没有洗发水,没有抽水马桶,也没有东西能阻止吓人爬虫的环境中生活。这种人不会因为愤怒、愧疚、无聊等负面情绪很糟糕就回避它们。相反,他们选择忍受这些情绪带来的不适,甚至趁机从这些消极情绪中汲取力量。你也许会问,我只想过得开心,为什么要自找苦吃呢?我们完全同意,因为我们也希望你过得开心。但是痛苦耐受力之所以重要,并不只是因为它能让你成为露营专家或者特种兵,还因为它能让你更加强壮、睿智,思维更加敏捷。最为关键的是,它能让你的适应能力更强,幸福感也更为持久。

10多年来,我们通过研究病人、客户、学生以及小型公司、军队、《财富》百强企业等团体,发现了一种满足人生需求的新方法,我们称之为追求圆满(wholeness)。准确地讲,这种圆满指的不是幸福本身,因为幸福只是抵达圆满之境的一种副产物。

没有哪种情绪状态能一股脑儿地解决人生烦恼

总会有一些专家 2 ,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声称某种情绪状态,比如开心、努力或者乐观是解决人生烦恼的万能药。但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没有哪种心理状态是最好的,每一种都很重要。 我们相信每一种情绪,即使是负面的、痛苦的,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一些研究成果也能支持我们的观点 3

愤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研究表明,愤怒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转化为无法控制的暴怒 4 ,进而引发暴力事件。愤怒一般在个人权利受到侵犯时产生,它促使你挺身而出,保护自己以及你在乎的东西,维护你的安全领域。

尴尬产生的情形与愤怒相似,它有时是对于潜在羞辱的一种警示信号。在大多数情况下,尴尬的感觉只是在提醒你:你犯了一个小错误,需要改正。

哪怕是愧疚感,也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它的产生意味着你破坏了自己的道德准则。你既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也可以对准则本身进行调整。

所有心理状态都有其可取之处,与其只朝着某一种状态努力,不如学会利用各种状态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利用那些让你讨厌的状态,直到你拥有掌控所有状态的能力。

对于一些人来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世事皆可乐,没有什么值得伤心的。所以我们并不建议只单独追求快乐或者痛苦,而是兼收并蓄,通过合理地切换这两种状态,达成平衡而稳定的圆满之境。简单来说,那些最健康和最成功的人,往往是能以平常心对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人 5 。他们能运用好全部的心理天赋,所以可以从任何情绪里汲取力量。

不过,圆满的境界并没有那么容易达到,因为我们总是倾向于追求一些让自己开心、舒适的情绪。一方面,快乐的时刻总是让人留恋,比如在接吻时,与爱人唇齿交融的兴奋感;或是在工作时,赢得同事们赞赏、肯定的自豪感。另一方面,我们还会因为痛苦而刻意回避或压抑其他一些情绪,比如愤怒和愧疚。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情感破裂、比赛败北或者面试失利等产生不确定感、挫败感和愧疚感等消极情绪。 恰恰是这些消极情绪和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且有益的记忆,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经验,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当我们学会像对待正面情绪一样,接纳和利用消极情绪时,那我们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积极心理学一定能让你幸福吗

当你决定投入时间研读本书,并且相信它的价值时,你或许会想,这两个作者都是做什么的呢?10多年前,在积极心理学刚刚兴起时,我们就被这门崭新的学科深深吸引了。对于传统心理学来说,它是一场革新,因为它提出了解决一些经典问题的新方法。但是在心理学已经被焦虑和抑郁研究所支配的现在,积极心理学也到了需要革新的时候了。

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弗洛伊德曾把性本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源于性冲动。不过,后来的心理学家们反而有些回避对人类性行为的研究。心理学家跟大多数人一样,多少有点假正经。如果考虑到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想起性行为、渴望性行为和发生性行为的频率,你也许会认为人类性行为才是历史上被研究得最多的主题。照这样说的话,人们应该更了解关于性的知识,而不是光速或者基因工程之类的东西才对。但是,在对一个专业的心理学研究数据库做检索时,我们发现:与性相关的研究记录只有2 000多条,而与抑郁相关的却有20多万条。现在真的是一个抑郁的年代!

随后,我们两个人又开始研究性行为能否作为对抗焦虑的一种自由且快乐的疗法。我们最关注的是那些社交焦虑症患者:他们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回避社交行为。我们征集了100多名参与者 6 ,让他们汇报了近两周内所有人的数百次性行为,并对性行为过程中亲密、愉悦和高潮的程度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证实,性行为确实可以改善他们的焦虑状况,即使焦虑症状出现在性行为的24小时之前。那些在性行为中感觉和对方建立了亲密联系的人,第二天的焦虑感会降低10%。更棒的是,大胆直接、刺激火热的性行为,能让他们降低25%的焦虑感!

因此我们认为,把积极体验和所谓的消极体验,比如焦虑和抑郁放在一起讨论很有必要,甚至我们有可能会找出一条治疗消极体验的新思路。虽然我们一直在积极心理学的领域做研究,但我们都被现在流行的、那种近乎狂热的快乐哲学恶心到了。在过去的15年里,积极心理学从“关于积极体验很重要的温馨提示”慢慢地演变成了一种微笑的“法西斯主义”。

这种转变在目前的商业文化中体现得最为明显。30多年前,杰克·韦尔奇入主通用电气时曾提出著名的“挑战性目标”理论。他认为,把员工放在一个更有挑战性的岗位上,能够加速他们的成长,提升他们的业绩。然而现在最流行的商业管理理论是所谓的快乐竞争力。这种理论认为,快乐的情绪可以转化为通向成功的竞争力。这个理论甚至还有数据支持:快乐的员工得到的客户评价更高,而且更愿意帮助其他同事,挣的钱也更多。所以快乐竞争力的传播者总能找到足够的证据,来兜售他们的职场万灵丹:积极心态。而那些与快乐哲学相左的研究结果,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比如有研究表明,那些在工作中最满足的人,往往挣得很少,对工作流程也没有那么认真负责。

现在有些乘着快乐哲学的东风强势崛起的公司,已经开始为内部员工分级制度引发的不满而头疼了。例如曾被《财富》杂志评为“工作环境最好的小型企业”的鲁比话务公司(Ruby Receptionists),它的办公环境充满乐趣,员工们都为快乐的工作氛围而自豪,并且乐于助人。他们可以享受带薪休假、现场健身课、夏威夷旅行奖励以及其他许多的优厚待遇。90%的时间里他们都开开心心,面带笑容。但是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们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剩下的那10%的时间,不知道怎么应对牢骚、挫败、钩心斗角等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负面体验。

我们渐渐地开始好奇,并且在研究中也越来越关注,人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中间状态。

学会从消极情绪中寻找正能量

在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弗兰克·肖特(Frank Shorter)正在为他职业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次挑战做准备:他要同时参加男子10 000米和马拉松比赛。他不知道的是,后面那场马拉松比赛将让他留名青史。9月10日这天早上,肖特发现自己很难集中精神应对马拉松比赛。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之前的10 000米长跑中发挥失常,仅排在第15名。而且他的队友,传奇跑者史蒂夫·普利方坦(Steve Prefontaine)在5 000米长跑的最后一圈中落后了,仅获得第4名,也无缘奖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就在几天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残忍地杀害了11名参加这场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

对于肖特来说,面对这场马拉松比赛的心情恐怕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在忧心忡忡和胸有成竹之间起伏不定。虽然状态欠佳,但是当他左右打量比赛的对手们时,想的不是在跑最后一段时,谁能超过他取得第1名,而是他到底能领先第2名多少米。不过他没想到的是,真的有人抢了他的“第1名”。就在他快要跑进体育场完成最后的赛程时,一个名叫诺伯特·苏豪斯(Norbert Sudhaus)的德国学生绕过警卫,跳进赛场,假扮成一名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更具有迷惑性的是,肖特在跑进体育场前,就听见了围观群众为假扮者欢呼的声音。肖特不得不在观众反应过来后发出的一片嘘声中,再次加速冲刺。尽管肖特遇到了精神、情感和生理上的诸多困难,最后他还是勇夺金牌。

弗兰克·肖特的传奇经历证明了,跑步就像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一样,是对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考验。尽管长跑看上去只是一项身体活动,基本上就只是一步一步跑下去。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精神意志的一种磨炼。我们曾经采访过十几名运动员,特别是长跑运动员。他们都说,在同一个赛场上,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比赛总是在同时进行。许多运动员把比赛分为开始、中间和结束三部分。开始阶段是强烈的专注,中间阶段是深刻的自省,最后阶段则是最原始能量的爆发。正是最后那个阶段,直接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在最后的时刻,运动员更倾向于使用愤怒、自我批评和破坏欲等负面状态,来刺激自己发挥得更好。如果说积极心态和乐观主义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了80%的作用 7 ,那么剩下的那20%则要归功于那些消极的情绪。

亲爱的读者,我们和你一样,也曾武断地抛弃消极情绪和负面想法,没有好好考虑过它们的益处。因为在健康、社交和工作领域,善良友好、富于同情心、正心静念、乐观主义和积极心态往往能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我们也常因此忽略那些让人讨厌的心态所具有的真正价值。但是,大量的实验结果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违反直觉的事实:

有时候幸福快乐的感觉反而会拖累我们,而一些消极状态却有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我们进一步发现,人类的心理存在一种圆满的状态,它符合我们对于科学和人生的全部理解。圆满的境界几乎在所有文明的神话传说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人类精神领域的一座丰碑。与其仅仅满足于积极、快乐、和善、爱和无私,为什么不去尝试拥有全部的情感和不竭的创造力呢?如果我们总是回避和忽视自身的黑暗面,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探索到隐藏在它背后的无穷潜力。

我们现在向你推荐的,是一本反幸福哲学书。通过本书,你可以获得一种更高等级的快乐,它是无法通过直接追求而实现的。实际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没有通向幸福的直行道。

我们并不是要反对快乐、积极、善良和正念,而是要接纳它们。我们想问的是,你是否准备好去探索更广阔的领域,是否愿意和我们一起追求更高等级的快乐?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接纳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你之前忽视和回避的那部分。

在本书中,你将学到如何灵活掌控情绪、社交和思维模式。一旦你学会从消极情绪中汲取力量,你就真正踏上了通往圆满之境的道路。 Asiff3fAccsetOJycjHjREvTsmMHrvoYRy3W5HShFNVh9yYlFFl6uvMUqt6Xx0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