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 (1) 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

问君何能尔 (3) ?心远 (4) 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 (5) 见南山。

山气日夕 (6) 佳,飞鸟相与还 (7)

此中有真意 (8) ,欲辨 (9) 已忘言。

作品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年至南朝宋时期著名诗人和辞赋家。在东晋时叫陶渊明,南朝宋时期改名为陶潜。东晋时出生于浔阳柴桑,早年曾出仕,后归隐。曾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后来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从此归隐田园成为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潜流传下来的作品的题材基本上都是田园生活。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归去来兮辞》等。这篇《饮酒》便是其代表作中的名篇。

《饮酒》是一组五言组诗当中的一首。全诗一共有饮酒诗20首,名字就叫作《饮酒二十首》,这首五言诗是其中的第五首。这组20首的五言组诗的主题都是借酒言志,以饮酒为由来表达不愿与当世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和对归隐生活的喜爱。

帮你理解

(1) 结庐:建造住宅,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2) 喧:喧闹,喧哗。

(3) 尔:如此,这样。

(4) 心远:心远离市井繁华。这里指作者虽居闹市而不被世俗所扰。

(5) 悠然:自得的样子。

(6) 日夕:傍晚,夕阳西下。

(7) 相与还:结伴而回。

(8) 真意:人活着真正的意义。指作者找到人生的真意。

(9) 欲辨:想把真意说清楚。

白话意译

我的家坐落在喧哗热闹的地方,但是却没有争名夺利熙来攘往的身影和人喊马叫的嘈杂。你要问我为什么身居闹市却能够做到这般的超然,我只能告诉你,只要内心清静,居住在闹市中也同样能够感觉到避世隐居的幽静。怀着这份清幽之情到东篱下采摘散发着幽香的菊花,不经意间抬头望见远处的南山,南山也显得淡然了许多。南山的景色每到日暮时分,在落日的映衬下会更加显得静美。而山林间从远处飞归的群鸟也为静谧的田园美景增添了几分鲜活和灵动。直面这美好的田园风光,禁不住会让人产生悠远的深思,(我)有心要把这种超然的境界讲得分明,但是这种感觉又岂是语言能够表达得出来的呢?

经典赏析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五言古诗的主题,那就是“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应该就是诗中的那句“心远地自偏”的最好解释了。但是作者在诗中却并没有言明,倒不是说不能,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一句“欲辨已忘言”既使作品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又能引发读者无尽的思索。作为主体的人(作者)都已经完全融于当前这种恬淡的田园风光里了,哪里还会有心思计较措辞来把这种意境说清道明呢?

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两句和后面的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样都是在写景,但是这份淡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当中却透着极深的人生哲理。这一点如果结合前面的四句来看,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前四句以“心远地自偏”为核心,揭示了“隐”的真谛。心中没有了纷争,哪里都是净土。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景物当中的淡然和恬静,与其说是景物使然,倒不如说是来自人的内心。心中没有纷争,看山、看水、看菊、看鸟,都是那么淡然。

到这里为止,作品展示了诗人内心极高的修为。但是,这还不是最高的。最后那句“欲辨已忘言”,才是升华和点睛之笔。情景相融、物我两忘的境界呼之欲出,比“心远地自偏”还要高出一筹。宣示主题,付诸景物,提炼升华。不得不说,诗人寓情于景、寓理于情的写作方法令人叹服。

另外诗人在写景方面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把心中的感受和体悟的哲理交付于山水这点自不必说;单从菊花、南山、飞鸟这些景物来说,就显得有远有近,有静也有动,既不烦乱也不呆板。而且写景也是仅为清淡,“南山”之前只用“悠然”这个举动来修饰。在南山的景物一无所见的情况下,读者就能体会到南山的静谧之美。这都是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映射在景物上的结果。这个“悠然”的举动既是在写自己的情态,也是在写南山的情态,堪称绝妙。 me2NcEzG5lit4fk1De2FCtkNldt3FhuDcpgAge2SBnIUpKiNDyH0znN64Lv5pS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