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1) 苍苍 (2) ,白露 (3) 为 (4) 霜。
所谓 (5) 伊人 (6) ,在水一方。
溯洄 (7) 从之,道阻 (8) 且长。
溯游 (9) 从之,宛 (10) 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11) ,白露未晞 (12)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13)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14)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5) 。
蒹葭采采 (16) ,白露未已 (17)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18)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19)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 。
《蒹葭》是《诗经·秦风》10首诗歌当中的一首。这10首诗歌都是秦国地区的民歌,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除《秦风》之外,还有其他14个诸侯国和地区的民间歌谣,分别是《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统称为“国风”,又叫“十五国风”,总共160篇,是我们了解周代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重要渠道。《蒹葭》作为秦风10首诗歌当中的优秀代表,为后世历代文人所推崇。关于《蒹葭》的主要内容,研究者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首情感诗歌,描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郁闷之情;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是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治理国家的贤人的渴望之情;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其实是一首讽刺诗歌,主旨在以讽刺秦襄公在治理国家时的不知周礼。目前我们采用最主流的爱情说同时又兼有寻求治世贤人暗喻的说法。
(1) 蒹葭(jiānjiā):广义地讲是指芦苇。蒹,芦苇的一种。在郭璞注里形容:蒹长得很高,蒹似蕉而细。葭,初生的芦苇,还没有长穗。
(2) 苍苍:茂盛。
(3) 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露凝而白。进入白露后,天气越来越凉,晨起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凝结,此时已是深秋。
(4) 为:凝结。
(5) 所谓:这里指所想念、思念的。
(6) 伊人:那人。
(7) 溯洄(sùhuí):逆流而上。
(8) 阻:阻碍,难行。
(9) 溯游:顺流而下。
(10) 宛:好像,宛然。
(11) 萋萋:茂盛。
(12) 晞(xī):晒干。
(13) 湄(méi):水边,岸边。
(14) 跻(jī):登高。形容路陡,高而难走。
(15) 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
(16) 采采:茂盛,众多。
(17) 未已:指露水没完全干。
(18) 涘(sì):水边。
(19) 右:弯弯曲曲,迂回不直。
(20) 沚(zhǐ):水中的小岛。
深秋时节,河边芦苇荡里茂盛的芦苇由翠绿变得青苍,芦苇叶上铺满一层由秋露凝结而成的寒霜。我念念不忘的恋人,她远在河水的另一旁。为了追寻我的爱情,我有心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但是道路是那么艰难那么漫长。我有心要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她却仿佛已经到了河水的中央。
朝阳初上,河边芦苇叶上的寒霜慢慢消融。白色的严霜变成露珠在阳光下晶莹闪亮。我所深爱的那个她,伫立在遥远的河水旁。我要勇敢寻求我的爱情,想要逆流而上,哪怕道路险阻而又漫长。可是我深爱的那个她,好像就在河中的小洲上。
河边茂盛的芦苇荡,苇叶上秋霜化作的秋露还没来得及干透。斑驳的水痕让芦苇平添几分枯黄。为了心中所爱我愿逆着水流前去寻找,可是道路漫长而又曲折。而我日思夜想的爱人,她好像就站在河中的沙洲上。
《蒹葭》全篇一共分作三段,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这三段内容几乎可以说是同一个画面的重现。三段当中所有的意象都是相同的,情境也都高度相似。所不同的不过就是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处做了一些词意的变换。但是这绝对不是无意间的疏忽,而是作者有意为之。也正是因为这种反复手法的一再运用才能起到不断强化主题的“一咏三叹”的作用,这也是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一。
另外,诗歌开篇以秋露、秋霜、秋水、青苍的芦苇营造出一个深秋时节清冷凄寒的意境。这也巧妙地奠定了整个诗歌的情感基调。明明心中对爱的渴望是那么强烈,但是寻求爱情的道路却是那么曲折漫长,而日思夜想的那个人却总是那么飘忽不定。这种为爱痴狂却求之不得的心境,比起深秋的清寒又能多出几分暖意呢?同时,诗歌中一再强调的“溯洄”“溯游”既让读者看到了主人公为爱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是在展示自己对爱情的信心。正因为这样,后面的求而不得才更显得凄清哀婉。这也都是诗歌起兴的手法巧妙运用的效果。
虽然是求而未得,虽说是凄清哀婉,但是通读诗篇却不会感到沮丧和绝望。每当对伊人的行踪不定而感到失望的时候,都禁不住会想起主人公“溯洄”“溯游”的努力和决心。虽然是求而未得,但是却没有失去求的信念和得的希望。这样一来就使得诗歌的立意变得“哀而不伤”了,这样的立意不能说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