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钱塘湖 (1) 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 (2) 北贾亭 (3) 西,

水面初平 (4) 云脚 (5) 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6)

谁家新燕啄 (7) 春泥。

乱花 (8) 渐欲迷人眼,

浅草 (9) 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 (10) 行不足 (11)

绿杨阴里白沙堤 (12)

作品简介

现存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有3000多首,按照内容的不同被分作“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个不同的种类。他的这首描写杭州钱塘湖初春时节美景的《钱塘湖春行》显然是属于“闲适”一类。唐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七月赴杭州上任,当年十月到任。这首诗创作于这之后的长庆三年或长庆四年的春天。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其实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于早春游览西湖时的所见、所感。不同于“讽喻”“感伤”和“杂律”,这首诗透着浓浓闲适的意味。早春的西湖天光云影,莺飞燕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充满平和与希望。

帮你理解

(1) 钱塘湖:指西湖,今浙江杭州。

(2)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在位)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北半部,南邻外西湖之间,孤处湖中,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3) 贾亭:唐贞元(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在西湖建亭,名“贾亭”,今已不存在。

(4) 初平:湖水刚涨平,即春水初涨。

(5) 云脚:下雨前或下雨后接近地面的云气。凡是接近地面的雨或日光,都用“脚”字,如日脚、雨脚。

(6) 暖树:向阳的树。

(7) 啄:衔取。

(8) 乱花:纷繁的花。

(9) 浅草:浅浅的青草。

(10) 湖东:孤山的东侧。

(11) 行不足:百游不厌。

(12) 白沙堤:今白堤,唐朝以前已有。

白话意译

从孤山寺一路向北,直到贾公亭的西面。正值钱塘湖涨潮的时节,丰盈的湖水与堤岸不相上下。远处天际低垂的白云慢慢浸入微微泛着波澜的湖面。湖边成排的嫩枝上,早出的黄莺正在争抢向阳的枝头晒暖。水边的湿地上,也不知道是谁家新搬来的燕子正在忙着衔泥筑巢。细密繁杂的野花竞相开放,在微风中摇来摆去,弄得人眼花缭乱。骑马而来,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将马蹄遮没。西湖的美景总也欣赏不够,每次驻足都令人心旷神怡,而我最喜欢的是西湖东边的景致,绿色的杨柳树下树荫掩映的是那长长的白沙堤。

经典赏析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紧扣时令,所有的景物描写不管是早莺、新燕还是浅草都紧紧围绕着“春行”这个核心。另外的一个特色就是写景时先由面到点,然后再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秩序井然。

首联写景先定位,利用孤山寺和贾公亭这两个坐标来给所要描写的景物划定一个范围。西湖太大,景物繁杂,一语道尽,无从入手。首先“孤山寺北贾亭西”,让读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找到了落点。然后开始写景,先是采用远视角,远远地看去只能看到涨潮时丰盈的湖面和远处低垂的云脚,给人以宽阔、豁然的感觉。首联的两句,一句定位,一句远景勾画了轮廓。然后颔联和颈联所描写的都是在这个大轮廓里面的具体的景物。描写由原来的面到了具体的点上。跟首联写景不同,这四句写景都充满了动感和生机。暖阳下的杨柳,嫩枝上的早莺,早莺相互之间的争抢,还有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的燕子,无不充满生机和活力。至于后两句写乱花和浅草,看似在写景物,其实写的却是来往如织的游人。“乱花渐欲迷人眼”并不是在写“乱花”,而是写游人在观花时的感受。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完全就是游人骑马在青草间缓缓而行的即视感。

有人低头观花,有人在青草间跨马而行。整个西湖边上人来人往,一派平和宁静的早春景象。诗人夹杂在这些游人中间绕湖而行,怎能没有闲适、悠然的感觉?然后诗人又说,自己最喜欢的景致莫过于那掩映在杨柳的阴影下的长长的白沙堤。尾联的这两句,写景的视角又起了变化。跟着长长的白沙堤,读者的目光从早莺、新燕、乱花和浅草,这些近处的景物一下子被拉得很远。远处的堤岸、丰盈的湖面、低垂的云脚,一切又都变得开阔起来。 1S0ndtVYZWygEOTPfjfZ3nSaJzTiapwN7z5ViOv3vyqTY0WbH6kQT0EHpkRPbCp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